油料作物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022-11-22 06:49白周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胡麻病斑油菜

白周鹏

(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通渭 743312)

油料作物是榨取油脂用来作工业、医药材料或食用的一类作物。我国油脂油料依赖国外输入比较严重,现已超过70%。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料作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在有限的种植面积下,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很难增加。甘肃省农业中油料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有油菜、胡麻、向日葵、大豆和油橄榄等10 多个种类,总产量居全国第16 位、西北地区首位[1]。油料作物的产量既会对种植业产生影响,也会对相关养殖业和加工业造成波动。其中,油料作物发生的病害严重降低了其产量与质量,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严格精准防控油料作物病害的发生,为其生长种植提供更良好的环境,有益于油料产业的增收增质和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就甘肃省油料作物常见病害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油料作物种植户提供一些鉴定病症的方式及防治办法。

1 油菜

1.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中危害最严重、最广泛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年份可达80%以上。此病主要危害部位为油菜的叶片和茎秆,其次为花和荚果,全生育期均可染病。感病后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下降。茎部初发淡黄褐水渍状病斑,渐变为灰白。湿度较大时病斑会软化,有白色絮状物生出。干燥后表皮破裂,病茎秆内成空心,后分枝或整株死亡,角果变白,种子瘦瘪,产量和含油量大幅降低。

农业防治:种子清理,在播种前晾晒,可用0.5~1 kg 硫酸铵兑水5 kg 漂洗种子,然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清洁田园,对病残体进行集中的清除,或高温发酵后堆肥。实行轮作,可与小麦等冬作物轮作。合理密植,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做好中耕培土。

化学防治:在油菜初花期到盛花期植株叶茎发病率达到1%、叶发病率达到10%时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250 g/hm2,或40%菌核净1 500~2 250 g/hm2兑水750 kg 均匀喷雾。喷药重点应在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农药轮换使用效果更好,生产上通常在油菜初花后1 周开始喷雾农药防治1 次,盛花期看情况再喷施1 次[2]。

1.2 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又名油菜花叶病,是由蚜虫介导传播的病害之一。全国均有发病,一般年份发病率10%左右,严重年份50%以上,会导致油分品质下降。该病可危害油菜的所有部位,叶子的症状最为明显,或变为花叶,或产生叶枯斑,叶脉变黑死亡,或产生黄褐色病斑,之后变硬,植株在抽薹前后死亡。角果在病毒侵染下畸形、结籽少,发病重的植株则枯死。

农业防治:多雨年份可适当早播,干旱年份应适当迟播;与十字花科菜地尽量隔开,并及时销毁病株。同时,要防治传毒载体蚜虫,苗床四周提倡种植高秆作物,重点在杂草和附近的十字花科作物周围布施黄色板诱蚜,防其把病毒传给油菜。

化学防治:在油菜3~6 叶期用10%吡虫啉300 g/hm2,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70 g/hm2等兑水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1.5%植病灵乳剂1 000 倍液,10 d 之后再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3]。

1.3 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可危害植物全株,主要危害对象是叶、茎、花、花梗和角果。发病时子叶叶面发黄,产生斑点,叶背产生类似于白霜一样的霉层。该病主要从下至上蔓延,茎秆、叶片均可发病。真叶发病早期叶面出现褪绿斑点,然后斑点扩大为不同形状的黄褐色大斑,然后叶背产生白霜状霉层,随着时间变化,逐渐转变为黄褐色的枯斑,最终导致叶片脱落。该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茎秆的症状和叶子感病状态类似,生出不规则的、黄黑色的病斑。一开始有黄绿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状的黄、黑色的大斑块,然后在斑块上生出白色霜层状的霉。后期油菜感染此病后花梗有时会变弯变肿,像“龙头拐”,上面也生发出白色霉层。油菜花的雄雌蕊等被侵害,导致其畸形肥大。花瓣泛黄绿色,一直不会掉落。其果实角果被危害后病斑发展为黄褐色,上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当植株被严重侵染时,整个植株的重要器官均会变色萎蔫,周遭布满白色霜状霉层,最后枯萎。

农业防治:栽培抗病品种,轮作与间作结合。最好1~2 年间轮作1 次,同时多施磷钾含量高的肥料,做好田间管理,播种日期要选对选好,植株的间距要合理,给予植株足够的氧气,过分潮湿时要及时排水。

化学防治:通常是用35%甲霜灵乘以种子重量的1%拌种。在旱地栽培的白菜型油菜是防范的重点对象,3 月抽薹期当发病植株占比每100 株有20 株发病时需开始施药,可以施加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可喷施混合好的药液900~1 050 L/hm2,每隔7~10 天喷1 次,连续防治2~3 次。

2 花生

2.1 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

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3 种,是我国各花生种植区分布最广泛、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以上。感染病菌后,叶片先出现褐色小点,然后逐渐扩大,后期直接导致叶片干枯。花生网斑病常在花期发生,初始叶片主脉产生黑褐色斑点,斑点四周有褪绿晕圈,后在叶片正面产生网纹状不规则形褐色斑,内部有栗褐色小点。干燥条件下病斑易破裂穿孔。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群育101、P12、鲁花13 号、鲁花14 号。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清除田间病株,施足底肥。与非豆科作物轮作1~2 年。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 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隔10~15 天防治1 次,连防2~3 次。或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4]。

2.2 花生立枯病和纹枯病

花生苗期易发生立枯病,成株期易发生纹枯病。苗期荚果感染立枯病后腐烂不能出土,根和茎基部染病后有黄褐色病斑形成,呈环状绕茎1 周,后整株死亡。成株期纹枯病主要为叶片染病,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褐色病斑,后病斑连片成云纹状不规则斑痕。茎部也会出现云纹状斑,严重时茎枝腐烂,植株易倒伏,果柄易断造成落果。

农业防治:降低田间湿度,不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避免与患纹枯病的水稻连作或轮作。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3%井冈霉素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50%纹枯利乳剂600~800 倍液、5%田安(甲基砷酸铁铵)乳剂400 倍液,用药液60~75 L/hm2,每隔10~15 天喷施1 次,连防2~3 次[5]。

2.3 黄花叶病毒病

黄花叶病毒病的别名为花生花叶病,如果发病较早,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早期发病可严重影响花生品质和产量;发病严重时,花生的产量可能大幅度降低或死亡。该病是因为花生感染了黄瓜花叶病毒,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叶子发黄、变成花叶。病毒在花生萌芽长出苗后便可侵染。在染病的初期,植物从顶部开始,叶子会出现花叶,叶片卷曲,出现一些黄绿相间的斑块,或有一些网状纹生成。另外,种子的带毒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会直接影响病毒侵染的严重程度。带毒率越高,病毒侵染就愈严重。该病毒在田间最重要的传播载体是蚜虫。蚜虫喜高温干旱,当植株在幼苗时期较为干旱且环境温度高的年份,蚜虫成灾,病害相应发生最严重;相反,降雨量多、气温一直偏低的年份,蚜虫发生量少,病害发生也很弱。

农业防治:间作与轮作相结合,比如花生可以和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间作,也可以通过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来抵抗病毒。具体做法:适当提高磷钾肥的比例,合理施用肥料,增加草木灰的使用量。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再次传染的可能性。灌溉选准时间,及时拔除病苗,以减少田间再侵染的发生。灌溉时选准时间,下雨之后及时排出多余水分。另外,因为蚜虫可以传播此病,所以要格外注意蚜虫的防治,降低因蚜虫传播导致的发病率。

化学防治:最重要的是药剂拌种。在拌种时使用种衣剂,添加一些新高脂膜,既不会影响种子正常的萌发、发育功能,而且还能阻隔病毒的侵入。另外,喷雾防治也可以有效的防治花生病毒病。

3 胡麻

3.1 胡麻枯萎病

胡麻枯萎病在西北胡麻种植区分布广泛,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时可超过50%,造成大面积死苗。该病还会影响纤维和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危害幼苗、叶片、根和茎,苗期染病时茎部枯蔫,叶片枯黄,根部变为灰褐色;成株染病时茎部维管束变褐,病株矮化,严重情况下全株枯死。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胡麻新品系83059。轮作最好是5 年及以上。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晒田,熟化土壤,多施磷钾肥,合理灌水,提高单方水利用率。

化学防治:用0.3%~0.4%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用50%叶枯灵可湿性粉剂7.5 kg/hm2,拌湿润细土300 kg,条施沟底后播种。苗期初染病时可用25%络氨铜杀菌剂瑞枯霉375 g/hm2兑水600 kg,或用80%杜邦新万生8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 次。

3.2 胡麻细菌性角斑病

胡麻细菌性角斑病在我国胡麻种植区广泛分布,主要危害胡麻叶片,叶柄、茎、果梗和蒴果也可受侵害。症状主要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多角形水渍状病斑,黑褐色,有时沿叶脉发展,形成条斑,干燥情况下病斑破裂穿孔,严重发病时病叶变形;茎秆和叶柄上的病斑黑褐色、条状;蒴果上的病斑褐色圆形。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生长期发现病叶立即摘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化学防治:种子用置入48~53 ℃温水中浸种30 min 或0.5%的96%硫酸铜浸种,效果也很好。发病初期喷洒33.5%必绿喹啉铜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或1∶1∶100 倍波尔多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 倍液,或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 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 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 倍液[6]。

3.3 胡麻炭疽病

胡麻炭疽病分布十分广泛,在各大胡麻产区包括西北产区经常发生。该病可侵染胡麻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全阶段。病害侵染十分严重时出现缺苗、断垄,甚至毁种的现象;在植株的茎、花、果部位可以形成折茎、烂果,严重减少胡麻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幼苗期根部会产生褐色的略微凹一些的条纹状斑点,影响幼苗生长,使其枯萎致死。生出子叶后,出现水渍状病斑,其后沿着病斑周遭形成灰褐色或者黄褐色的腐烂斑块,严重时整株植物枯死。该病菌在种子或病残体上可以存活很久,有时可达8 年。如果播种带病种子,有可能不发芽或不出苗。炭疽病菌传播途径非常多,可以借助风和雨,感染更多的植株。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菌侵入较为容易,种子发瘪,最后导致叶片枯萎,胡麻纤维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危害最重的是种子带菌,连作会导致发病逐年加重。该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种子或病残体越冬。种子带菌,来年春天播种后会先感染幼苗,然后在田间循环侵染,然后病毒蔓延开来。

农业防治:改善种植作物的田间环境,下雨后及时排出多余水分。合理轮作与间作,提高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化学防治:种子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因为胡麻的种子碰水会发黏,所以农药最好是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2%~0.3%的药量最佳,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60%多福混剂防治炭疽病兼枯萎病,也可防治很多根部病害。

4 结语

油料作物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十分广泛,种植种类较为多样,但是病害也较为严重,例如油菜菌核病、花生立枯病、花生纹枯病、胡麻枯萎病等均会造成油料作物的严重减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从油料作物的品种选择、播种、生长至收获,到田地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油料作物的生长规律,科学有效防治,对症下药,保证其质量和品质,从而增产增收,保障我国经济作物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胡麻病斑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