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下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能力本位内容重构研究

2022-11-22 05:58殷青青
纺织报告 2022年1期
关键词:缝制重构服装

殷青青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如皋 226500)

在类型教育下,教育开始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学校外的社会经济关系密切,这种教育模式的导向是顺应产业发展和满足就业需求。换言之,职业教育不但遵循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之间互相衔接的规律,还能实现教育供给,符合职业就业需求,与学生个体教育认知与工作生涯需求互相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唯有符合个性与经济发展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教育环境下,知识本位是中职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在类型教育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和健康发展,能力本位逐渐成为课程价值取向。

1 能力本位与教育

1.1 能力本位概念

能力本位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来讲,能力本位属于一种教育理念,源于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学生除了掌握知识外,还应具备对应的活动能力以及技术技能知识理解能力[1]。广义来讲,能力本位不局限于教育学范围内,能力本位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与品德教育,借助健全人格教育,呈现学生的良好品性与真实能力。

1.2 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能力开发与发展,传统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更重视传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服装缝制工艺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教师在教学时未能根据学生能力来传授知识[2]。能力本位教育有两种特点:其一,注重职业能力培育与个人全面发展,即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审美情趣以及道德精神。心理、审美、能力、知识、品德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互相替代,只有共同发展才是能力本位教育的追求。其二,注重实践能力培育,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生除了具备服装缝制工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遵循爱岗敬业、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2 类型教育下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能力本位内容重构策略

类型教育下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能力本位内容重构是一个持续性的综合过程,能力本位是课程理念的指导与价值取向,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与提升是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学生能力是教学效果的衡量指标。“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过程的核心是能力,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发展,这也是课程能力本位重构的主要原因。类型教育下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能力本位内容重构可以从4个方面展开。

2.1 确定兼顾理论和实际的教学目标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能力本位价值导向下,其教学目标是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技能培育和职业素养培养3个方面,同时在教学中需同步发展[3]。“服装缝制工艺”教学具有技能型特点,涉及的工艺环节比较多,包括服装修改、手工制作、剪裁、绘图等,具有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学生不仅要具备服装缝制工艺相关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服装缝制实际操作技能。能力目标是教师开展“服装缝制工艺”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能促使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可让学生将能力训练和提升作为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应细化教学目标,可将复杂的服装缝制工艺简单化、条理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服装缝制工艺知识,为实践操作奠定理论基础,而良好的实践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巩固。

2.2 课程内容设计体现“以能力为中心”

中职院校“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在内容设计时应体现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做好“服装缝制工艺”的理论教学,兼顾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理论基础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前提。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做好创新能力的培育,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项目训练以及顶岗实习等,通过创新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服装缝制工艺”课堂体系重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需求,设计兼顾理论和技能的课程,让理论课程为技能课程服务,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教师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借助知用并行提升学生服装缝制工艺的专业技能,将能力培养融入整个课堂活动,体现“服装缝制工艺”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2.3 课程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服装缝制工艺”内容重构需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明确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要明确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合作、创造、实践与发展等。对中职院校的服装缝制工艺专业学生而言,能力本位下的能力应包括服装缝制工艺专业知识、自我发展与完善能力等,例如制图、剪裁、缝制、熨烫等均是服装缝制工艺专业能力,学生需完成基本的服装缝制,可以鉴赏他人的优秀服装缝制工艺作品,借鉴优秀作品进行模仿性创作,将个人的思想和风格体现在缝制工艺作品中,实现创新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

2.4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企业对中职人才的考量除了要求技术能力外,还包括团队精神、合作交流能力、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因此,中职院校“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在能力本位重构时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基础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外,还应基于学生的能力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拓展课堂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品德修养等知识引入“服装缝制工艺”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历史、文学等知识。积累人文知识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判别与分析能力,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育,品德修养知识能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5]。

3 结语

传统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大多采取理论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该模式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现代服装行业用人要求。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与技术型人才,所以中职院校开始提倡“能力本位”的育人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中职院校教育对接和呼应现代经济生活。

猜你喜欢
缝制重构服装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联合骨干力量,推动缝制技术升级
道具服装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