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的角色定位
——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报道实践为例

2022-11-22 05:31黄靖芳
传媒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灾灾情防灾

文_黄靖芳

互联网环境下突发灾害事件传播及舆情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一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使命?在应对2021年7月台风“烟花”造成的暴雨灾害报道中,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及时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完整、鲜活生动的信息产品,履行了主流媒体防灾、抗灾、救灾的社会责任。

一、防灾瞭望者:提前预警,普及科学信息

在科学发达、人类预测灾难发生能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媒体要向公众提供防灾、抗灾科学信息。如发布监测部门预报,根据本地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人文习俗、历史灾情、现有预兆等因素,从实施举措和精神准备方面强化针对性信息供给,发挥信息知识功能,以确定性应对灾害的突发性,做预防灾害的瞭望者。

在中央气象台预报台风“烟花”生成并将在浙江沿海登陆后,2021年7月23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越牛新闻客户端、绍兴网等全媒端口发布防台专版和专题。一是解读台风知识,预测台风走向,解释气象部门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种类、不同信号等级应对须知,强调绍兴虽是台风多发地,防台经验较丰富,但气象部门预报“烟花”行动迟缓却会带来更大雨量,提醒公众克服麻痹心理;二是发布防台举措,全面动员防灾,对接相关部门,发布防灾办法,如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等;三是根据地域特点,加强重点防灾,如介绍上半年已遭受强降雨灾害的诸暨市如何备战“烟花”,易发泥石流、山洪的嵊州市、新昌县如何防范此类风险等;四是介绍避险知识,提供避灾信息,如发布市疾控中心“避险自救攻略”,从居家出行、用水用电等全方位介绍防灾避险知识等。同时各平台开办抗台“热线通”专栏、微信群,拓宽信息来源,及时回应公众防灾抗灾信息需求。

二、灾情报告者:权威发布,回应公众关切

新媒体时代,灾害事件往往会成为引发广泛关注的“超级新闻”。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环境,主流媒体应准确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由于事发突然,灾害事件的初始阶段,往往是一些碎片化信息先在网络空间传播。2021年7月24日,台风登陆舟山,给绍兴带来暴雨。一段有关“烟花逼近浙江,绍兴柯桥挺住”的视频在抖音、微信朋友圈迅速疯传,视频中多辆汽车被洪水冲走,挤在街巷中,牵动公众敏感神经。经查证,视频内容是对其他地区画面的移植,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各新媒端口即时辟谣。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公布各地降雨量、受灾乡村及企业数量、淹没农田面积、受灾人口,涉及经济损失以及水库、河流水文状况。由于报道及时、准确,使一些传言没了声音。此外,重点关注受众最需要的衣食住行相关信息,如及时通告诸如地铁高铁运行、公交出行、医院就诊信息,发布生活必需物资供应充足、民生商品价格稳定、超市农贸市场货品充足等信息,安定人心。

灾难性事件发生往往有持续性。传媒中心点面结合,强化灾中、灾后监测,对受灾状况、抗灾进程始终保持追踪状态,以连贯、真实信息回应公众关切。2021年7月24日起,《绍兴晚报》以“积极行动迎战烟花”“众志成城抗击烟花”“灾后恢复迅速行动”等三个主题,分防灾、抗灾、灾后三个阶段,呈现全市抗击“烟花”的全过程。7月25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越牛新闻、绍兴网等全媒端口详细报道重点区域抢险救灾、转移群众的故事,生动反映干部群众与洪水赛跑、与灾情决战的过程。“烟花”离境的7月28日,及时发布灾后恢复信息。

三、现场见证者:鲜活叙事,有效引导舆论

灾情发生后,传媒中心记者深入受灾风暴眼、灾情核心区,及时发布事实数据准确、事件信息完整的现场报道,有效引导舆论。

台风“烟花”登陆当日,一些只注明湖塘等地名的图片、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洪流汹涌触目惊心,引得人心惶惶。为使受众了解真实灾情,在降雨量最大的7月24日下午,绍兴晚报记者到灾情严重的柯桥区湖塘街道,扶墙探路涉水,报道现场灾情,刊发《湖塘抢险记》,化解不实传闻。第二天,当记者了解部分安置点群众已经回家,又现场直击群众清除水患等恢复情况,刊发《湖塘灾后恢复记》,化解社会上因灾情损失引发的悲观情绪。《绍兴日报》、《绍兴晚报》、越牛新闻等全媒端口发布诸暨应店街道灵山坞村20多名救援人员织成人链接力背出被困祖孙、柯桥区夏履镇叶家山自然村救援人员走了1043个台阶将99岁老人背下山等一批生动的现场报道,积极营造全市众志成城、团结抗灾的舆论氛围。

四、人文记录者:温暖瞬间,凝聚强大正能量

灾难发生,不可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带来人员伤亡,公众情感会受到消极影响。传媒中心在应对“烟花”带来的暴雨灾情中,重点反映受灾群体的生存、生产、生活状态,突出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尊重,以人文关怀为新闻报道注入温暖力量。

台风“烟花”使全市103个乡镇全部受灾,《绍兴日报》刊发《3小时紧急转移716位村民》等报道,集中反映内涝乡村抢险转移群众的场景。同时,突出报道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如诸暨东白湖镇92岁独居老人被安全转移的特写摄影画面中,村干部背上老人那满脸沧桑但洋溢着感激之情的笑脸,温暖人心,让人泪目。

在反映受灾群众的生存状况时,注重挖掘个体故事,捕捉动人瞬间。绍兴电视台实地介绍越城区246个开放安置点良好的避灾环境,重点报道3000多名工友在奥体中心避灾安置点的生活状况,工友们都表示吃得好、睡得好,洗澡也方便。避灾工友的生存状态和乐观情绪,温暖了人心。

猜你喜欢
抗灾灾情防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考虑属性和空间逻辑的地震灾情数据清洗器设计与实现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安全”开会
印尼海啸已致数百人死亡
“灾情”
1917年天津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五河县稻茬麦生产制约因素及抗灾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