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鑫,陆卫明
(1.西安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2.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1]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开始系统研究学习自身历史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彻底纠正了错误路线的影响,政治上实现了高度的团结统一,为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迄今为止,学界对党在延安时期的研究已有所涉及党史学习教育。一是聚焦延安时期文本研究。宋凤英(2011)探讨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延安整风时期的党史研究问题,汤志华(2014)、许冲(2015)、王也扬(2017)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党内的传播为视角,论述了该书在延安整风及党史学习中的价值和影响。二是聚焦延安时期党史研究与学习的历史考察,从中总结经验及启示。储著武(2012)、李红刚和苏博文(2020)分阶段整理了延安时期党史教育的发展进程,谭虎娃(2018)、田旭(2021)集中系统概括了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经验。三是聚焦党史学科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联。陈前(1997)论述了延安整风与中共党史科学的创立。杨延虎(2008)、刘海飞(2008)阐释了延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系。可见,学界对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集中在整风运动和文本研究的语境下探讨,对其深入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在梳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历程后,归纳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时代特征论述其现实启示。既对深化党建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也对当前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5年遵义会议,一个成熟稳定的中央领导层缺失,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一直未实现团结统一,这是中国革命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的重要原因。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遵义会议开始形成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但正式确立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却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所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对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路线,有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复杂的内外历史背景。
路线问题既是方向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遵义会议之后,虽然暂时解决了最为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但党内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路线并未得以根本性纠正。全党对于党在历史上犯“左”或右的错误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清的问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王明所代表的错误路线的影响。而要算“历史账”,就绕不开对党的历史上存在的各种错误路线的清算。“这一段历史要算账,首先要在政治上说清楚。”[2]47特别是1937年王明来到延安后,“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对毛主席的领导大有取而代之的味道”[2]67,他又提出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实践上也酿成了皖南事变,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在毛泽东看来,正是“由于马列主义没有与实际联系起来”[3]577,才会重蹈覆辙,“怎样看待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是非这个问题,便更迫切地摆到中共中央面前”[4]649。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归根结底要靠人来执行。“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国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50多万人。”[5]244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延安时期,广大的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向心中的“圣地”延安汇集,从中发展了大量的新党员。当时党内普遍存在“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与“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6]144-147。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发展了大量新的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党员有关,也与党的历史问题长期没有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彻底纠正密切相关。“全党干部包括一些主要干部,对党的历史、两条路线的斗争”“用什么样的思想作风来武装党等问题的认识,都还不很清楚”“怎样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7]345。借党史学习教育,拿党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来教育新老党员,消除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成为延安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思想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确认了毛泽东正确政治路线在党内的领导,但全党在思想上还远远没有形成统一。尤其是作为历史上“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王明,依然坚持自己的错误思想路线,还在为过去的错误而辩护。王明的说辞在当时迷惑了很多人,特别是很多高级干部在思想上仍然认识不清。“王明究竟是个什么人,他搞的一套究竟是对还是错,就成了一个问题了。这就要算历史账,才能搞清楚。”[2]45-46同时,“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重复的错误”[8]238。通过梳理和学习党的历史,使全党认识到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对形成党的正确思想领导、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至关重要。
从国内环境看,党史学习教育有着相对和平稳定的时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云指出:“我们这些老干部如果要学习,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机。十年内战时代,在白区,虽有教材教员,但因为白色恐怖,没有读书的环境。在苏维埃区域,虽然没有白色恐怖的不安,教员也有,教材也可设法找到,但由于战争频繁,读书的机会也不多。在今天,延安和某些根据地的读书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了。”[9]122国共之间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党中央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党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际环境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正值苏联出版发行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传入中国,成为学习运动的重要文献资料,也为党总结自身历史提供了样板。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学的学问”“有党的建设,联共党史,这些东西我们要长期地学下去”[10]184。随着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系统总结党的自身历史经验的呼声日益高涨。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酝酿发动阶段。党内虽然就总结历史经验的认识初步达成一致,但党员中,特别是部分党的高级干部仍然对过去的错误路线认识不清。在对自身历史的学习研究上,“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11]797,党史的学习教育尚处于零星、孤立的状态,不成体系和系统。
从1941年5月延安干部会,至1945年4月六届七中全会,全党开展了大规模、成系统、有计划的党史学习教育。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与整风运动基本上同步推进、相互融合、穿插进行,具有高度一致性。延安整风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全党研究党史的运动[12]52。但二者在侧重点和方法上又有所区分。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分为高级干部以及全党的普遍学习两个层次,分成四个时间段。其中,学习教育的主体,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书”展开,学习方式主要采用交流讨论、同志间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开展。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从思想上总结了过去党内存在的路线分歧,批判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错误倾向,认为“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11]797,号召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进行改造,拉开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序幕。8月1日,中央发出《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决定》指出:“二十年来,我党对于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与国际情况的研究,虽然是逐渐进步的,逐渐增加其知识的,但仍然是非常不足”“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10]360-3619月10日,中央决定:“中央研究组一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一方面研究六大以来的决议,毛泽东为组长,王稼祥为副组长。”[10]375
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党的历史问题。毛泽东曾在1943年10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这样肯定“九月会议”的重大意义,他说“九月会议是改造的关键,否则我是不敢到党校去报告整风的”,而且“整风也整不成”[3]635。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在马克思列宁的基础上,取得了一致的认识”[13]71。虽然大部分同志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确实存在政治路线的问题,“但是大家的认识是参差不齐的,对六届四中全会本身的评价还不一致”,“党的高级干部还没有集中学习党的历史,对过去的路线是非并不很清楚”[2]232。而王明本人也未承认自己“左”的错误,甚至坚持认为他在抗战以来的主张是正确的。针对上述情况,毛泽东认为有必要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大家认清路线是非。
会后,毛泽东倡导成立高级学习组,组织高级干部集中学习六大以来的重要文件,研究党的历史。10月13日,中央成立以毛泽东为首的清算过去历史委员会。10月18日,中央发出《关于各地应即组织高级学习组的指示》[8]333。11月4日,中央发出《中央学习组关于各地学习组学习内容的通知》,规定学习内容,要求在1941年内先将《六大以来》83个文件通读一遍[6]211。从学习内容和时间上对党史学习作了明确规定。12月30日,毛泽东和王稼祥致电周恩来:“中共党史的学习请先从讨论《六大以来》的文件入手。”[8]348在中央学习组的带动下,“从1941年冬季开始,全国各地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普遍发动起来了”[2]204。
党的高级干部通过学习《六大以来》等党的历史文件,开始认识到党在过去出现过错误路线的问题。但存在对四中全会评价不同的情况。由此导致1941年起草的《历史草案》认为四中全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党的高级干部在看待党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仍然是有局限的,遑论全党普通党员,进一步在全党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
在党内高级干部对一些重大理论原则和历史问题基本取得共识后。1942年春,全党开展普遍整风运动。这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整风学习交叉进行。
3月18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决定中央学习组与白区工作总结委员会共同开始研究中共党史,并从各方面收集党史资料,编印一本适合中级干部阅读的党史文件选集[8]368。3月27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讨论中央学习组新的学习计划,决定通读《六大以来》计划告一段落,开始研究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8]370。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好”[10]399,号召全党要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历史。4月20日,毛泽东在《关于整顿三风》中强调:“二十二个文件是何等之文件,是世界革命一百年的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革命二十年经验的总结。”[10]416-417这二十二个整风文件,成为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学习党的历史的基本材料。4月17日,延安高级学习组改变学习计划,“现在先研究现实的文件二十二件,研究党的历史的学习计划暂停一个时期”[8]375。6月22日,毛泽东和王稼祥复电陈潭秋时指出:“目前学习以三风文件为主,党史之研究暂停止。”[8]388之后,党的高级干部的党史学习研究实际上是暂停了。
根据整风和党史学习的需要,中央先后编印《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史学习教材。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校、抗大、陕北公学以及各地革命与军事干部学校都组织开展对党史的学习。通过对“党书”的学习,全党开始认识到,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实存在一条错误路线。杨尚昆回忆说:“系统地读了‘党书’,有一个鲜明的比较,才开始认识到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什么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教条主义。”[14]657
这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与整风运动紧密相连。在整理学习党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教育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总结历史问题打下方法论基础。
由于王明一直声称抗战以来中央路线错误,在准备召开党的七大的过程中,为了在党内把历史问题弄清楚,统一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1943年9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整风会议,讨论党的历史问题。会议主要批判了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整风检查与党史学习穿插进行[2]283,除了作一般性发言外,主要由犯过错误的同志进行整风检查,并批判王明的路线错误;其他同志发言进行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深入揭发问题,提高认识[2]285。通过开展广泛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广大高级干部认清了路线是非。9月30日,中央就检讨党史问题作相关决定,“从10月起5个月内,组织在延高级干部和七大代表二三百人,讨论党史文件和联共党史”,“拟定研究党史计划”[2]289等内容。10月5日,中央就党史学习作出安排,决定“学习时间暂定三个月,学习讨论历史从抗战后开始入门,然后再回到大革命、内战及抗战时期的问题,并向政治局提议在参加学习者中间公开宣布允许谈论党的路线问题”[2]290。10月6日,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发言,在充分检讨党的历史之后,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和路线的正确性。11月13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批判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在抗战初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43年底到1944年初,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暂停一段,高级干部先行学习。12月1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高级干部学习党的路线问题,决定安排一千多名干部在1944年4月底前集中学习《两条路线》在内的七本书,要求学习要展开讨论,提出中心问题,开展自我批评,要联系实际材料,要有历史观点等[8]484。在学习过程中,还请中央领导人作辅导报告。
1944年2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七大的准备工作和党的历史问题。3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政治局整风会议上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作了明确总结。
通过在党的高级别会议开展广泛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高级干部对过去中央的路线是非有了清醒认识。这标志着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进入最后的总结整理阶段。
1944年5月21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开幕。全会期间多次召开大会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和历史决议草案。
会前,中央成立“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由任弼时负责起草形成《检讨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议(草案)》。这是最早的“决议”草案稿,以1941年毛泽东起草的《历史问题草案》为蓝本,主体内容基本相同,但又反映1943年“九月会议”以来的中央领导层的新认识。后经张闻天进行改写,毛泽东在其基础上又作了七次修改,最后名称定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对此,毛泽东讲过:“我们现在学会了谨慎这一条。搞了一个历史决议案,三番五次,多少对眼睛看,单是中央委员会几十对眼睛看还不行,七看八看看不出许多问题来,而经过大家一看,一研究,就搞出许多问题来了。”[15]295在决议的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的高级干部对《草案》内容进行多次讨论,许多合理意见都被吸收进《决议》之中。
1945年4月20日,全会原则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历史性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把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予以深刻总结,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杰出贡献,为七大召开奠定思想政治基础,标志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
可以看出,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与整风运动紧密结合,注重组织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突出层次性、整体性和连贯性。既对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也对党的路线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探究。在比较中辨析,在辨析中增进认同,达到了统一思想认识的预期效果。在开展深刻的党史检讨中,中央领导层真切认识到毛泽东正确路线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逐渐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在全党实现了思想统一,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党在过去开展的斗争没有从思想方法上解决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前,当时党内思想状况,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是参差不齐的。有必要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展一个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的活动,以提高高级干部的路线觉悟,统一全党的认识[2]176。党史学习教育的结果,使全党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历史上所犯错误的原因,特别是在了解“毛主席怎么同‘左’倾路线斗争,两种领导前后一对比,就清楚看到毛主席确实代表了正确路线,从而更加确定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2]48。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大大提升,党在思想上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第一,编印统一的学习教材。明确学习内容,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延安时期,在系统总结党的历史上正反两个方面革命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为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廓清思想误区,提高党史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央对党的历史文件进行筛选、整理和汇编,先后出版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教材。
第二,建立集中统一领导的学习制度。制度约束是党史学习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939年2月,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负责全党学习活动。1941年9月,中央发出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中央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把党史作为学习重要内容。通过设置专门的学习教育管理机构,逐渐形成以“高级学习组”为代表的学习组织,规定学习内容和时间,建立健全了一套干部理论学习的制度和方法,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奠定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第三,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历史问题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郑重的态度,是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要钻研党史。在讲到学习运动时,毛泽东提出学习有“通古今”的问题,号召全党要用“挤”“钻”的方式,“学到底”,“不要半途而废”[10]182-185。二是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在1941年政治局整风会议上,“一些曾经在历史上犯过错误的同志,本着对中国革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会上进行了沉痛的检讨”[2]195。这种学习党史与自我检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批评、愿意改正错误的精神。三是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延安时期,中央在政治局等高级别会议上多次集体研究和讨论党的历史问题,以集体研讨的方式解决历史问题和思想问题。
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党在历史上所犯的错误,都是由于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所造成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11]797
第一,批判主观主义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前,党内对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这段时期的历史和对当时一些中央领导人的错误还认识不清。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的党很长时期为主观主义所统治,立三路线和苏维埃运动后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都是主观主义。”[10]372而“非‘左’即右都根源于一个思想方法,即不了解中国具体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2]192。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党批判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态度,对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全党兴起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第二,以中国为中心学习研究党史。站在何种立场学习研究党史,实质上反映是否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毛泽东批判了当时党内一些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10]407。学习研究党的历史,要立足中国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客观实际地分析党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第三,开展整风学习运动。党史学习与整风运动交叉进行,且均以学习打头。在学习内容上,一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二是中共党史。前者为理论,后者为实际。理论结合实际,以真正弄清思想。在学习对象上,主要是针对党的高级干部。对此,毛泽东指出:“‘犯思想病最顽固的’,是高级干部中的人。‘整风主要整高级干部’‘将他们的思想打通’。”[2]48作为党的路线和政策的主要执行者,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水平。通过自上而下的党史学习教育,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学好弄清了党的历史,为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基础。
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提出了科学的党史研究方法,把党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纳入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客观因素加以分析,客观还原了党的真实历史,正确把握了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第一,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是秉持“以史鉴今”的态度来研究学习党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不是说要把历史上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10]399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究学习党史,目的是为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路线政策提供历史参考和决策依据。二是采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即“古今中外法”。毛泽东指出:“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10]400要把党史中的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加以研究,在中外比较中研究党的历史。
第二,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曾出现对党内一些犯过“左”倾和右倾错误的同志进行过火批判的错误做法。毛泽东认为,党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要用历史的眼光,结合历史条件和主客观因素,客观看待。例如,看待党的早期历史人物所犯错误时,毛泽东提出,要分清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现象”,要认识到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不能针对个人采取“急躁消灭的方针”,而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说服教育为主,“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11]938。
第三,批判“否定一切”的错误思想。针对党内存在“否定一切”错误倾向,毛泽东以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时期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为例,批判了这一的错误倾向。一方面,他指出当时策略政策在主要方面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他认为他与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是一致的。由此,他批评了党内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对于复杂事物,不愿做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提出“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11]938-939,要改善这种缺乏分析的习惯。
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前,全党“对过去的路线是非并不很清楚”[2]232。经过对党的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开展集中性教育,全党统一了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得出合乎中国实际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极大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第一,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凝聚全党前进共识。延安时期,整风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整风的方针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达到新的团结[2]72。全党在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历史问题的基础上,达到高度团结统一。毛泽东在1941年写了历史问题草案后就停了下来,到两三年后才起草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由于“没有共同的认识不行。还得学习历史文件,大家联系自己进行讨论和检查,取得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起草历史问题决议、中央全会的决议”[2]74。在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和《决议》通过的基础上,七大才能提出“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11]1093的正确政治路线。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清算历史上的错误路线,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党在比较中认识到毛泽东是党内正确路线的代表者,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16]534,形成并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党在革命时期的政治、军事、组织等方面的观点和路线。自此,中国共产党人有了自己的旗帜,找到了一条能够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结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经验,揭示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对于开展好现阶段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团结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历史经验充分表明,什么时候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维护得好,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遭受严重挫折。延安时期,党系统总结了自身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算了党在思想上的分歧。在“两条路线”的比较中,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达到了“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17]53的目的。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科学的认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中国革命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8]。加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1]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局势,我们之所以能持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根本就在于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要再一次实现全党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向前进,这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敌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关键。
实践是理论之源。翻看党的早期历史,之所以我们党“在工作中吃了不少的徘徊摸索的苦头,走了不少的不必要的弯路。”[19]337其根源正是由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或者结合得不好,产生或“左”或右的错误路线,在实践中屡次遭受挫折。而在同国内外各种敌人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斗争过程中,我们党深刻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把握了关于中国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这是我们党独立自主进行理论创造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践化产物。通过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实现了团结统一,这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走向成熟。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奥秘就在于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恩格斯说过:“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20]679进行理论创造,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理论也只有真正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指导功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全党要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自觉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起着纯洁党员思想、增进党的团结的重要作用。能否坚持这一原则,是衡量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延安时期,在反对错误路线的斗争中,改变了过去“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做法。在注重学习的同时,重点针对党的高级干部,开展了普遍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在《决议》草案的说明中,毛泽东指出:“凡是政治上过去犯过错误现在改正了的同志,我们都要团结他们,全党要像决议上所说的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15]284正是坚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才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在普遍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党的高级干部结合自身历史经验,对照检查,相互交换意见,形成衡量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弄清了党历史上路线的是非曲直,看清了自身所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了自我改造,在党内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会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就谈不上团结。”[21]4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22]190全党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活力的锐利武器,使之成为处理党内不同意见和矛盾的重要方式,将其作为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从而防止“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现象出现。
延安时期,在深刻总结自身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正确的党史观。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评价了党的早期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他指出:“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10]406在研究方法上,毛泽东提出了全面的、联系的研究党史的根本认知方法。他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16]534,主张妥善对待每一段历史。面对纷繁复杂的党的历史,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10]399,要分清党史中的主流和支流,把握主题和主线。由此,他亲自编撰修订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书”。正确的党史观为全党科学公正地看待党的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也为更好统一思想认识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自身历史,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历史观,使之能够在改正错误中吸取教训而继续前进。列宁曾说:“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23]3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1]面对当前党史学习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倾向,要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学习研究党史。第一,要抓住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把握历史大势看历史观,就不会陷入到无穷的历史表象之中,不会被“浮云遮望眼”,避免“管中窥豹”。第二,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评价党史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评价党史中的事件和人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以增进党内团结的目的出发,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24]57。第三,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5]470-471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肆意歪曲、否定、攻击党的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就要在党史学习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