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档案记忆观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2-11-22 01:46李淑华
云南档案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作者记忆价值

■ 李淑华

一、引言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1],其基本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这一基本属性使档案具有了社会记忆的性质,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档案具有的记忆性质就是档案原始记录性的一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记忆工程项目的开展,使得“记忆”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并逐渐形成了档案记忆观。“档案记忆观是指人们对于档案作为社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而具有的构建人类社会记忆的作用和价值的基本认识。”[2]冯惠玲教授归纳出了档案记忆观的一些基本观点: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维护与传承;档案工作者的观念、工作原则与方法对于集体记忆的真实、完整与鲜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3]这为我们从记忆的视角做好高校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高校记忆的基本内涵

集体记忆是一个群体以物质的(如档案、图书、博物等)或非物质的(如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等)形态,呈现出来的对一个集体的独特的并加以保持、传承与构建的认知。高校作为一个集体具有集体记忆的社会性、系统性、选择性等基本特点。笔者认为高校记忆是高校在招生、教学、科研等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由师生员工共同建构并传承下来的关于高校独特的价值和文化的认同,它主要通过高校的档案、景观、建筑、校训、校规、名人等有形或无形的事物来表达。高校记忆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立体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高校档案馆也是保存高校记忆和师生群体记忆最权威的“宫殿”,高校档案是高校记忆是最客观、最连续、最全面的载体,理应成为高校记忆的源头。“从来就和遗忘相生相伴,无论是个体记忆还是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缺失必然造成人类文化的裂痕和社会历史的空档,守护文明就要守护记忆,传承文明就要传承记忆”[4]。为了传承高校记忆,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记忆的构建、维护与传承。

三、做好高校档案工作构建内涵丰满的高校记忆

(一)从记忆的视角制定高校档案的归档范围,丰富高校记忆

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高校档案的十一大类的归档范围,这些归档范围基本上都是围绕学校的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管理活动开展的,保留的大部分是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官方记忆”,这虽然是高校记忆的一个主要方面,但不能全面反映高校记忆的全貌。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增加反映师生情感认同的“民间记忆”。一方面在已有的档案类别中增加收集范围。如照片档案中增加学校的风景照片、建筑照片、学生学习生活照片、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照片;实物档案增加学生证、校园卡、借书证、毕业证、请假条、检讨书、书信等以及有代表性的教具、仪器、模型等;教学档案中增加学生的学习笔记、教科书、教学大纲、学生试卷、教师备课笔记等;在行政类档案中增加有关学校声誉的新闻报道、通讯资料等等。另一方面增加收集类别。一是增设名人档案类别。高校名人档案是指高校自建校以来,在该校学习、工作和生活过,并且在各个领域具有较高造诣,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物,在其一生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5]它包括名师档案和名校友档案。这些名人社会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大,他们的事迹能给师生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身份认同,体现了独特的大学精神和价值,是高校记忆的精华。二是增设口述档案类别。“口述档案”在《档案术语辞典》的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的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被称为“活历史”、“活档案”。高校口述档案的采访主体是高校历史发展进程重要事件、活动的见证者,通过他们的记忆再现,能与文字材料相互验证,并且以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使高校记忆充满温度,是高校记忆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源。

(二)从记忆的视角做好高校档案的鉴定工作,引领记忆的主旋律

档案价值是档案作为客体对于档案使用者作为主体需求的满足。它对形成单位具有行政管理、法律、财务和科技等资政、参考、凭证的第一价值,又有对社会的历史研究、文化、教育和情报等第二价值,档案的双重价值为我们的档案鉴定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一般我们在档案鉴定工作中既要从对档案形成者有用的角度,也要从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的视角,划定文件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高校档案的鉴定也不例外。但是从记忆的视角,只根据档案的双重价值从档案有用的本体决定存留的档案大部分是“官方记忆”。档案的缺失会使历史留下无法弥补的空白,“人类社会最大的遗憾之一是丢失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记忆,以保存社会记忆为天职的现代档案工作者没有理由再加重这种遗憾”。[6]某种程度上讲档案的存留,在于档案工作者的一念之间。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我们不能加重高校记忆缺失的遗憾,要发挥构建高校记忆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档案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利用主体的不同利用需求去判断档案的价值,用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最大可能的留存“民间记忆”。要高瞻远瞩,将更多的体现学校发展变化的细节以及师生日常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充满正能量的档案保留起来,把档案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统一起来,构建易于激发师生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高校记忆资源库。一般来说“官方记忆”反应了高校的基本职能,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和相对的完整性,高校档案工作者应把“官方记忆”作高校为档案鉴定工作的主导,“民间记忆”作为“官方记忆”有效补充,以“官方记忆”为依托引领高校记忆的主旋律。

(三)从记忆的视角做好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产生记忆的共鸣

档案的价值是潜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档案中蕴藏的系统的以及碎片化的高校记忆,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对档案进行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选择与解读,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依托高校档案资源挖掘档案价值,对高校记忆进行展演和记忆唤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编纂,这是进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方法,如资料汇编、校史、大事记、历史沿革等图文资料,考证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理清学校发展脉络,呈现出系统完整的高校记忆;二是实物展演,如校史馆、校史展、成果展、专题展等,使参观者身临其境,沉浸在记忆的长河中,荡起记忆的涟漪;三是举办活动,如校庆,校友联谊会等,这类特殊的大型活动能使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学校,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激发师生对学校的感情,增强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四是新媒体推介,如网页、微信、抖音等推送的小文章、小视频,使高校记忆逐渐融入师生群体的日常生活,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集体记忆构建中档案的开发利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档案的编纂、编研,更侧重于如何将档案融入社会,发挥反映集体记忆变迁和记录历史进程的重要作用,使档案具有‘生命’”。[7]新时期我们更要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对高校记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构建和展演,用重要的人物、重要的事件、经典的场景、辉煌的发展成果和励志的校园故事等,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触发师生个人记忆和群体记忆,激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构建和传承高校记忆,实现高校记忆的再生产,让高校记忆焕发青春活力。

四、记忆视角下的高校档案工作的误区

从记忆的视角思考高校档案的管理,使档案工作者从幕后走到前台,实现从档案的保管者到档案的积极塑造者的转变,构建起更系统更全面的档案信息资源,能促进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多元利用。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高校档案不等于高校记忆,不能过度强调档案的记忆功能,档案工作者的构建高校记忆的积极主动不等于随心所欲。

(一)高校档案不等同于高校记忆,不能过度强调其记忆功能

高校档案是高校记忆的重要载体,它是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这种原始记录(或者说“故纸堆”)本身不能直接成为高校记忆,人们根据需要对其蕴含的内容进行选择、编纂、展演,转化成社会群体的高校记忆,构成高校记忆的最基础、最真实、最有信服力的一部分,和图书、文物、遗迹等文化资源一起来支撑、丰富高校记忆。不能认为高校档案就是高校记忆,甚至认为高校档案就是高校记忆的全部,进而过度强调高校档案的记忆功能,凡事工作留痕,为了记忆制造档案,造成档案泛滥,更甚者为了某种目的留痕,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反而妨碍各项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档案工作者积极主动不等于随心所欲

“档案工作者在通过档案形成集体记忆中成为积极的中介者,在各项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掺进自己的价值,因此有必要非常审慎地检讨自己在档案生成和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所做的选择。”[8]档案工作者在记忆的角度下发挥积极主动构建高校记忆,这是档案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这种积极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是不是随心所欲的。在归档文件的选择上,我们应坚持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把“子不语‘怪、力、乱、神’”作为选材的一种思想。[9]虽然从记忆的角度强调档案的第二价值,但是不能忽略档案的第一价值,第一价值是档案存在的直接原因,应在在第一价值的基础上,综合各种知识预见档案第二价值存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高校口述档案的归档上,要多方取证,将口述资料、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进行比较,相互验证,摒弃口述记忆中模糊、不准确的方面,最终确保口述档案的真实可靠性,作为高校记忆的有益补充。

档案记忆观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积极构建高校记忆,做好高校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从记忆的视角,建设丰富多样的高校档案资源,多角度、多途径开发利用,成为师生群体记忆的源头,传承大学文化和精神,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五大职能”,同时也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时代荣誉感。

猜你喜欢
工作者记忆价值
关爱工作者之歌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