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合理设计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2022-11-22 01:50黄冈师范学院438000彭洁琳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目标

黄冈师范学院(438000)彭洁琳

一、教学目标确定中出现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还影响着教学进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盲目、缺乏理论指导、内容空泛等。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盲目性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缺乏深入的解读,只依据自身的经验来机械式地套用三维教学目标。还有些语文教师会将教参上的教学目标稍作改动后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或者不考虑学生实际直接照搬照抄。基于三维目标模式的目标确定以一整篇课文为基础,但是对于《回忆我的母亲》这样的需要多个课时完成教学的课文来说,每一课时都需要确定更为具体的目标,以契合语文教科书主编温儒敏提出的“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确定缺乏理论指导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出现盲目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理论指导,并未完全掌握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内涵,盲目运用三维目标模式。

在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比以往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通过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虽然不会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但如果教师缺乏对建构理论的认知,就有可能会出现“满堂问”的错误。在实际的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讨论都是有意义的,这取决于教师设置的问题的质量。只为填充课堂的问题,不仅会拖慢教学进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内容空泛

这里的空泛一方面是指教学目标定得大而不具体,说一些空话,根本不契合“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指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多。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如果一节课讲究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原意是想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但这种做法有可能会使学生什么知识都学不到。

如果目标设置过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难以取舍,想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以致课堂负担加重,预设的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要想确定教学目标,则要潜心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目标要依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自身需求来确定;另外,还要依据具体的教材内容来确定。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具体教材内容三个方面。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初中语文课程建设的根本遵循,教师要站在学科高度去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基本理念,把握课程设计思路,依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其中对各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来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师在把握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同时要了解相应的课程设计思路。对课程设计思路的深刻把握有利于生成出色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对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进行深入研读。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通俗朴实却内涵深刻、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朱德对母亲浓浓的感恩与怀念之情。《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指出,第四学段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领悟作品内涵。另外,总体目标中也提到了学生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因此,在确定《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为了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教师应在教学前全面了解教学对象。了解教学对象,也就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有关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关注,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群体而言,教师应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分析这一年龄段与上一年龄段学生的区别,从而知晓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需要;就个体而言,如果学生个体出现与学生群体略为不同的特征表现,教师则需关注这一学生的能力特征、认知结构和个人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初步阅读回忆性散文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作者、梳理生字词等任务能够在预习阶段完成,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文的语言虽朴实通俗,但学生在理解情感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在厘清文章两条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距离现在略为久远,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情感产物时可能会有些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做好情感铺垫,以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情感内涵。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避免教学目标的空泛性,有效设置概括段落大意和梳理生字词等环节,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理解作者所刻画的母亲的伟大形象和其勤劳质朴、识大体的优秀品质上,还应在小组合作、梳理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两条线索进行梳理。

(三)教材内容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以教材为依托。语文教师需要有教材意识,明确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他的教参、教辅都是为更好地利用教材服务的。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教材资源包括图片、知识点等,应将它们合理分配到教学中。教师要好好把握教材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谨慎运用,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另外,教师应该注意知识的衔接性与连贯性。

《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以回忆性散文、传记为主,通过写人叙事,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在教材的单元导语中有所体现: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单元导语所提供的目标提示来设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回忆我的母亲》属于回忆性散文,根据教材单元导语的提示,应当把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以及刻画母亲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

对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确定教学目标,还有利于确定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和单元目标的要求,教师应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回忆我的母亲》的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总结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平实质朴的语言,感悟作者细腻真挚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学习作者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深切悲痛和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坚韧顽强的品德。

温儒敏针对教材使用提出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框架简明清楚、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每上一节课均有收获,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反思、积累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回忆我的母亲》属于教读课文,根据其内容和知识点容量,应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厘清文章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认知,把握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优秀品质为纬线编织的脉络,深入剖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应该更加深入地分析文章,品味语言。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在落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赏析,把握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这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另外,在教学尾声应当以本文为例总结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归纳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真正的语文教学,并不是要单纯讲清楚教材的内容,而是要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即具体的每篇课文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提升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并不全是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的信息,而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与成果的合理预设。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并通过教学实现目标。

上文提到,《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应用两个课时完成。在第一个课时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把握。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通过通读文章分析结构。文章作者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叙写自己的情绪,点出“爱”母亲,并点出“回忆”二字。这是用直接朴实的语言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概括,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文章的第2 段到第15 段详略得当地叙述了有关母亲的事例,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按时间顺序梳理作者写了哪些有关母亲的事例。

在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探究有关母亲的事例,并思考这些事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设问,引导学生有效把握母亲的形象。例如,文中提到“母亲是个好劳动”,哪些事例体现出了母亲是个“好劳动”?文中又提到“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鲜明个性与形象。后文中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启发又体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呢?这样设问既有助于实现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能发现作者按时间顺序来记叙这个“明线索”,弄清楚文章的结构,还能通过母亲思想的发展变化这条“暗线索”有效把握母亲的形象。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目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