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山东老年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老有所学的课堂打造为老有所为的阵地,组织引导老同志发挥政治、经验、专业优势,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关心下一代等公益活动,为党和人民事业激活、凝聚和增添正能量。
党建加关建,打造红色堡垒。坚持政治立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实施“本色家园 乐龄先锋”工程,引领广大老同志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忠诚传播者,做弘扬文明新风、传承好家风好家教的示范践行者,做发挥正能量、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无私奉献者。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领,建好老同志宣传思想阵地。成立山东老年大学学员党组织,以功能型党支部的形式,把广大老同志组织起来,深入开展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成立关工委和志愿服务协会,建立校院两级党组织、关工委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为广大老同志参与社会服务、基层治理,参加关心下一代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拓宽渠道、搭建平台。
课程加活动,筑牢红色阵地。深入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走深走实,积极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协同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主题活动建设。打造思政“四个课堂”,即把学员入学“第一课”定为思政第一课,由校长为全校学员作入学教育;每堂专业课前开展微党课,集体学习党史国史;开启网上专题课,收看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等,并开展集体线上研讨;结合“清明”“七一”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现场教育,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全面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发挥好每门课的教育作用。广泛开展“光荣在党50 年老党员讲故事”“向党说句心里话”等特色活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对党的深厚感情和良好精神风貌。
特色加实践,打造红色项目。立足专业优势,搭建从“学”到“为”的平台。一是打造红色宣讲团。围绕讲好党史故事,组织朗诵、表演、诗词专业的学员创作、演绎红色舞台剧,应邀到学校、社区等20 余家单位巡回演出。二是打造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先后在10 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关工委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累计开设800 余节公益课堂。三是打造红色文艺流动舞台。传唱红色主旋律,组织舞蹈、声乐、器乐等专业的学员到社区、乡村、养老院等演出、慰问,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活动。
服务加保障,壮大红色队伍。积极发挥机制保障性作用,逐步形成老年大学从“学”到“为”的梯次队伍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开放的志愿者选拔机制。长期面向全校学员招募志愿者,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发布、报名、签到、积分等动态管理机制,壮大学校关工委和志愿者队伍。二是实施志愿者培训计划。通过项目培训、全员培训、骨干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关心支持老同志开展活动,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学习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