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重构推进电视媒体深度融合

2022-11-22 00:46凌斌逸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频道重构融合

凌斌逸

媒体融合时代,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使传媒版图正在重构,电视媒体已进入深化改革的艰难跋涉期,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媒形态的变革和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镇江民生频道的媒体融合经过两年的试运行,效果初步呈现:优质内容不断涌现,视网端联动,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采编队伍活力迸发,采编人员的角色意识从被动转为主动,我的平台我负责,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大大增强,全频道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截至2021年12月,镇江民生频道官方抖音号粉丝达19.8万,全年粉丝净增10万。月均播放量1300万,总播放量1.5亿。“法眼新观察”抖音号发布短视频1320条,累计获赞1167万,开展各类直播110场次,累计时长超过220小时,拥有粉丝98万。“大头来帮忙”抖音号总计930万赞,29.3万粉丝,单条作品点击量超2亿,获赞300万,居全省第二。

一、重构思维找准新方向

任何一项改革,思想和观念层面的革新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媒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处于不断的融合和升级的道路上,文字(报纸)、声音(广播)、视频(电视),传统的三种主流媒体形式都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新媒体,更是将文字、声音、视频全部整合在一起,并在传播的媒介上做了全面性的拓展。当下的报纸、广播、电视已无法仅仅依靠原有的单一手段完成传播,达到自己想要的传播效果,而是一定要借助于多种介质,运用多种形式,由单向线性转变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这才是有效率的现代传播。文化内容是媒体传播的核心资源,也是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重新认识内容资源的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囿于既定形式和渠道,把握信息传播领域的主动权。在达成共识后,镇江民生频道全面启动了媒体融合和改革的工作。

二、重构组织激发新活力

2021年新年伊始,镇江民生频道在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垂直度”和“专业化”的要求,先后成立了4个新闻工作室,即:“大头来帮忙”“法治进行时”“健康生活”“电视播出组”,完成了频道媒体融合的第一轮机制改革,全面下放财权、人事权和议题设置采访权。目前,四个工作项目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新媒体平台,在政务、法制、慈善救助和健康领域深度耕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个工作项目组除确保正常的电视节目供稿和播出外,还负责运营频道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和“法眼新观察”抖音号、“大头来帮忙”抖音号、“医者说”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改革以后,新闻工作室成为频道最基本的内容生产单元,既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发稿,也负责向电视端供稿。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加快了新闻的反应速度,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同时,各项目组自有新媒体平台在总监室的管理和协调下,独立运营、相互联通、题材共享,实现了分则差异竞争、合而步调一致的良好体系。与组织结构重构相配套的是实施稿酬考核制度改革。频道围绕传播力、影响力两个核心指标,以鼓励多出各类优质作品为导向,体现强化绩效激励,突出同岗同酬、多劳多得,让部分率先适应互联网转型的记者编辑脱颖而出。

三、重构流程释放生产力

根据频道重新布局的新媒体架构,镇江民生频道初步完成了从以电视端为主的新闻生产向以移动端为主的短视频新闻生产转变。通过制定全媒体传播采编流程,从管理上打通电视和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建立更加规范的适应于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运营模式,力求做到重大新闻事件迅速反应、及时播发。

“法眼新观察”新闻工作室自加压力,自我驱动,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超出了频道的要求。他们从生产制作短视频入手,慢慢形成了现场直播为特色的报道风格,继而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新闻采访从直播开始”的思路,工作室记者在出采访的同时,打开平台直播窗口,用直播的方式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参与新闻进程,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提升了传播效果。同时,通过借助高速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新闻画面及时传回后台服务器,频道新媒体部深度介入新闻前端采访,直接获取新闻现场第一手资料,生产加工出短视频,在直播中和结束后迅速在多平台推送,借助网络的非线性属性,重复播放、重复呈现新闻事件的核心黄金点,全面提高本地优质内容产品的转化率。在完成新闻采访后,记者返回频道进一步写作加工当天的电视新闻。在晚间新闻播出时,主持人根据采访直播时和短视频推送后粉丝的留言和问题,适当选读和点评,在电视上与粉丝和网友互动,从而实现了“小屏到大屏,大屏回小屏,大小屏共同连接用户”的目的。

四、重构传播提升影响力

媒体融合从表面上看是互联网技术革新,背后则是用户需求方式的深刻变化。媒体融合的核心应该是由传播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理念的变革,关键是彻底颠覆原先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将“观众”思维转换成“用户”思维,与用户实现平等的互动式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和评估,我们对部分新媒体平台的特性进行了区分:短视频和微博适合突发事件,微信和今日头条适合轻松、深度阅读,社区适合话题讨论,客户端适合定制和推送,网站适合聚合传播。频道精心策划和生产制作的多样化的新媒体产品,经过全方位、多层次推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镇江民生频道融媒体传播形成了线上线下两大板块:线上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借助个性化、差异化的精准推送方式,统筹台、网、端、微等多种传播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传播互补;线下通过活动、演出、比赛等开展多种形态的体验式传播。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线上线下相互协同、密切联动,实现内容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多渠道传播。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集聚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闻传播和互联网服务的融合。改进内容产品的传播路径,除了在自有平台做好发布之外,镇江民生频道还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广泛联合社交网站平台、各类政务新媒体平台,在抖音、微博、微信视频号等超高流量平台上加强与人民网、央视及省级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最大限度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点赞数、点击量等成为媒体新的考量尺度,一批千万+、百万+现象级作品的涌现,帮助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渐进式地增强,在从“电视屏”到“手机屏”的转场中,电视这个传统媒体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所以,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当下的融媒体时代,甚至未来将至的智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的时代一定会焕发活力。

猜你喜欢
频道重构融合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融合》
破次元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