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力皮孜·买买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畜牧兽医站 842200)
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肉羊舍饲饲养已成一种趋势,这对养羊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饲料单一、营养缺乏等不能满足羊的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造成羊生长发育缓慢,甚至羊只死亡。调查发现,某养殖户饲养280 只羊,从3 月下旬至5 月中旬,羊营养缺乏综合征发病羊达到140 只,发病率高达到50%,其中125 只羊死亡,仅有15 只治愈,死亡率高达89.3%,而治愈率有10.3%[1]。该疾病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料结构,增加多种维生素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造成羊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羊的生产需要和维持需要都需要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能影响繁殖性能,饲料不足、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缺乏等都会导致羊的繁殖障碍;相反,营养物质过剩也会导致羊的繁殖性能降低。营养缺乏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不同。尤其繁殖阶段对营养要求更加严格,母羊的营养需要比公羊更为严格。营养缺乏时首先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繁殖性能。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过多、比例失调都影响发情期,导致初情期延迟,排卵率和受胎率降低,也可能引起怀孕母羊胚胎或胎儿死亡,产后乏情期也会延长。羊只营养水平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在限饲情况下,体况差母羊受到的影响最大,可能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或延缓发育[2];若营养水平过高,会引起母羊血液中黄体酮浓度下降,影响胚胎的发育,可能导致流产。
日粮中缺乏足量的营养元素或比例失调,不能满足羊本身的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使得羊极度消瘦。
牧区因为当地干旱,缺乏牧草,牧民因为节约成本,没有足够的饲料,可能造成羊只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体况下降,由于这种恶性循环难以恢复,或者继发感染乃至败血症而死亡。
随着养殖模式的调整,养殖户饲料单一,没有科学的搭配饲料,造成羊营养不良,我们必须相信科学,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调整饲养方案。羊营养不良是羊体内能量摄入不足,利用肌糖原之后利用脂肪和蛋白质,造成体脂肪和蛋白质大量消耗,致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机能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因蛋白质、维生素等缺乏而合成受阻,造成严重的物质代谢障碍,肝脏的解毒机能降低,使一些有毒的代谢产物吸入血液,引起自体中毒。
发生缓慢,病程较长因为营养物质的不足或代谢过程异常,不会导致机体出现骤然的变化,这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代谢病的发生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均需要较长的时间,如几周、数月或更长时间。
发病率高,以群发为主,传统养羊是以散养、放牧为主,营养代谢病几乎不为养殖户所知。随着养羊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代谢病已发展为重要的群发病,造成严重的损失。
特殊生理阶段的羊易发生,特别是处于妊娠阶段或哺乳阶段的母羊,或者是生长发育旺盛的羔羊,在舍饲情况特别容易发生该类疾病。特殊阶段,羊的抗病力相对较弱,生长发育旺盛,营养代谢较快,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对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缺乏较为敏感。舍饲对羊群的影响不单是活动量减少,也可能造成光照不足,易发生VD缺乏,从而导致钙、磷比例失调,出现佝偻病。
发病初期饮食、饮水、反刍等行为正常;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食欲开始降低,且对外界刺激敏感度降低,眼球和肛门发生明显凹陷,可视黏膜发白,眼角有分泌物流出,体温一般处于36.5~37.5℃,脉搏跳动快而无力,胸腹下有浮肿,体重逐渐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一般降低40%以上。羊只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可看见肋骨,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行动缓慢、易出汗、移动就可听见呼吸声;发病晚期,病羊极度衰弱,躺卧不起,饮食欲废绝,最后病羊由于营养不良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最后死亡。
羊只缺乏不同营养物质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羊只缺盐会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喜欢舔碱土,体重增长较慢等,一般盐占日喂量0.5%~1%,食盐过量会中毒;钙和磷缺乏会引起母羊产后瘫痪、痉挛、相互舔毛、消化不良、消瘦、生长缓慢或停滞、发情延迟或不发情、不孕、软骨症等,钙磷比例在羊日粮中应为2:1.1;羊只缺钾可引起成羊只腹泻,甚至剧泻等;缺镁会造成羊只神经肌肉兴奋性痉挛、便秘等;缺硫会出现掉毛、流泪、流涎、视力逐渐减退等现象;缺铁会引起贫血[3];缺铜会出现羊毛坚硬、直立,生长逐渐缓慢等;缺碘会出现甲状腺肥大、侏儒症等;缺钴会异食、贫血、虚弱、消瘦、无神、被毛无光泽、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繁殖性能丧失,甚至死亡;缺锰会性成熟晚,发情不规律,性周期失常,母畜胚胎被吸收,造成产羔弱,成年羊出现关节疼痛症状。
随着我国政策的改变,养殖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放牧模式转变为舍饲模式。但部分农牧民观念依然守旧,缺乏科学养殖意识,当地政府部门或企业应加强科学养殖的引导,提高对科学养殖认知,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达到科学养殖的目的。避免饲料结构单一,营养失衡,减少羊群综合性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预防该病,避免羊只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每天饲喂定时定量。消瘦的羊只应提前补充饲草,保证羊只正常营养需要,在牧草选择过程中,应选用优质的牧草,避免发霉,影响羊只健康。羊的生长发育还需补充微量元素,应检测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保证日粮中微量元素能满足羊只的正常发育。若日粮中缺乏微量元素,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饲喂应多次少量给料,随消化机能的增强而逐渐增加每次饲喂量,减少次数,促进羊只的消化能力。
在调整日粮结构过程中,应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保证饲粮中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满足羊只营养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理粪污,提高羊只和羊舍清洁度。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加强羊舍保暖,给羊只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适当增加光照和运动,促进钙质吸收。
恢复后的病羊首先要进行驱虫,同时,开展健胃工作,减少放牧时间。还要保证每天日粮水平能满足营养需要。
对病情较轻的羊只可以通过调整饲粮结构和及时补充营养物质进行治疗,同时静脉注射2000ml/d 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d 25%的葡萄糖液和含钙的葡萄糖酸钙溶液,2~3 次/d,连用5~7d 会有明显改善[4];而对于病情较重、卧地不起的羊只则需注射强心剂和葡萄糖及小剂量广谱抗生素,同时补充足够的日粮进行治疗。
羊营养缺乏综合征由于饲料不足、营养不良而使羊受到影响,往往可以通过及时调整饲料方案,有效改善对羊产生的影响。应及时调整病羊饲粮结构,并保证有足够的饲料,保证饲粮中有足够数量的可消化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同时,应补饲苜蓿、胡萝卜及新鲜的优质青贮饲料,保证每天日粮水平能满足营养需要;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暑降温、消毒工作,保证羊群健康发育,若发现病羊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