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岩峰
过去的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应当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和论述上,继续扬帆远航、阔步前行,走好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新的赶考之路。
从立足新发展阶段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必须随之调整。媒体融合,从本质上讲是技术的融合,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媒体融合。现在,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2.0时代,媒体融合也已进入“下半场”。如果传统媒体不顺应时势,以变应变,抢占发展主动,我们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孙中山讲,“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融合发展问题上,早融早主动,迟融必被动,不融死路一条。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主流媒体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行为体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高度,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任务所在。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一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光靠传统媒体肯定不行,必须在新媒体上发力、比拼;融合发展,是根本出路,是制胜一招。这已为行业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所证明。2021年上半年,湖南广播电视台(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3.1%,其中新媒体营收同比增长34.94%,占总收入的60%以上。江苏江阴市融媒体中心(集团)大数据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有望突破8000万元,占到总收入的一半。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2020年互联网收入增幅超过200%。谁重视媒体融合,谁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上率先一步,谁就能引领发展潮流,独占发展鳌头。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广播电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举。进入“十四五”,历史揭开新的一页,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现代化,也包括文化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文化指标。无论是国家广电总局,还是省广播电视局,在制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都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章节作出部署。建功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不能当“局外人”,也不能做“躺平人”。要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奋力扛起主流媒体责任担当,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赶考答卷。
媒体融合的最直接动因,是技术迭代升级。互联网催生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根植互联网。能不能、会不会、善不善使用互联网,成为广电融合发展的最大变量。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上网时长6.8小时/天,3/4以上的居民每天接触媒体数超过4种。[1]无视听,不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主力军加速进入主战场”,这里的“主战场”,是互联网;主力军就是传统主流媒体。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扁平化、去中心化,是用户的连接、产品的分享,是媒介的重组、形态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媒体,产品的价值在分享,使用权取代所有权,数据、算法等应运而生,广泛深入连接、信息精准匹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些正是主流媒体所缺少的。目前,信息与通讯领域的发展速度还远未到头,发展态势依然强劲。对媒体而言,这是一场影响广泛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重视互联网,加强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研究,从骨子里树立互联网思维,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数据主义是当今正在兴起的哲学思潮,强大的算法以及机器学习软件和人工智能是其核心。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乐意还是不乐意,大数据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浸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数据时代,未来最大财富是数据,谁拥有海量数据,谁就拥有足够财富。数据将改变决策的方式,决策也更加依赖数据和分析,而不再依赖直觉和经验。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必须跟进数据潮流,以数据为基础,对内容精准分发,对经营精准谋划,对社会精准治理,否则就谈不上媒体深度融合。数据思维应该成为媒体人的基本素养。这方面,我们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还比较大,要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央视市场研究(CTR)数据显示,2021年抖音月活用户6.44亿,快手月活用户4.17亿;喜马拉雅月活用户规模已达2.5亿,使用时长141分钟,是传统广播的2.6倍。[2]什么是主流媒体?笔者以为,谁掌握受众,谁就是主流媒体;谁传播力强,谁就是主流媒体;谁占据舆论制高点,谁就是主流媒体。重视和打造基于用户广泛连接、数据精准分发、以传媒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平台,是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
好的内容永远是舆论场的“硬通货”。要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理念,强化主流舆论传播,深化拓展广播电视“头条”和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要高度重视本土内容生产。作为地方媒体,首要的就是集中精力深耕本地,培养员工恋土情节。如果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本地的就是全网的;保住了脚下沃土,就保住了米粮川。要整合全台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打造更多现象级爆款作品。继续深入实施新闻宣传、参谋助手、舆论监督“三位一体”战略,把“正能量”和“大流量”、受众需求和节目生产、媒体专长和群众创造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水平。
版权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和信息传播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这几年,网络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版权纠纷愈发突出。版权争端的背后,反映的是传统媒体和媒体人,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与互联网传播,能否完成自身转型改造,深层次的意义是良性可持续发展业界生态的构建。目前,一些地级市城市台,在付出“学费”“成本”后,愈发重视对版权的保护。南京台专门开发了天权区块链版权存证内容生态系统平台,从版权存证、确权、交易、服务、内容云生态系统等形成完整体系,并在全国寻求建立城市台版权联盟。“使用要交费,维权要追责”,成为媒体融合状态下的正常业界生态。
融合发展首先要从思想破冰。要充分认识,融合发展是中央关于媒体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融”是方向,是潮流,是规律,是机遇,也是一种责任。这项工作也有窗口期,抓住机遇,主流媒体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我们决不能把媒体融合作为口号喊,要从思想深处、从骨子里确立“融”的意识,真融、快融、早融、主动融。融合发展也不只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台上下共同的大事。不只新媒体,传统媒体也要加快“融”的步伐。要按照“融”的思路,加大力度,加快转型,把传统媒体改造成新媒体。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事关当前,事关长远。党委要充分发挥“抓大事、管方向、保落实”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总体工作的谋划,加大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抓紧修改完善媒体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要按照“融”的要求,抓紧组建并实质性运作时政融媒中心,发挥全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应有的作用。要重塑工作流程,着力突破“条块分割、以块为主”体制,推进资源纵向横向整合和集约化运营。各条线、各部门、各板块要围绕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联动发力、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不当与媒体融合无关的人,不做与媒体融合无关的事。
融合发展有别于常规发展,我们不能用传统媒体的思路来对待新媒体。新媒体怎么搞?历史说了算,实践说了算,先行者的经验说了算。要通过深化改革,彻底破除一切制约媒体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思维定式和惯性路径依赖,激活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池春水”。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看看湖南马栏山,看看上海百视TV,看看抖音、快手等头部新媒体,弄清楚他们是怎么推动媒体转型的?要沉下去,深入调查研究,听一听基层的声音,搞清楚制约媒体深度融合的痛点、堵点、难点到底在哪里。班子成员要带头加强对媒体深度融合的学习研究,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行家里手,争当工作的实干派、推动者。
毫不放松抓基层、打基础、强根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把红旗插在媒体融合的最前沿。把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重点在领军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引进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双轮驱动,尽快补齐媒体融合人才短板,着力打造高素质媒体融合“铁军”,提振状态、昂扬士气,彻底改变状态不振、本领不强、激情不高的问题。建立规范有序的机关运转秩序,以严管厚爱体现对干部的关心培养,努力营造有利于媒体深度融合的良好政治生态。
注释:
[1][2]CTR:2021中国媒体市场趋势[EB/OL].搜狐网,(2021-10-06).https://www.sohu.com/a/493714993_4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