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娜,郭中清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新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基于“互联网+”技术,各个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图书馆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宝库,而且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产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智能互联网的图书馆已经来临,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是印刷文献实体资源为主,现在是印刷资源和数字化虚拟资源并存,将来是以数字化虚拟资源为主的现象[1]。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整合、检索提取、网络传输等形式构建各种类型数字资源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检索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2]。高校图书馆图书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文章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特征,进而探讨数字化服务的创新形式。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融合的过程,即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资源和传统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结构变革,促进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和创新,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与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行业生态。“互联网+图书馆”是图书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图书馆各个部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全新的生态。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文献查阅的组织机构,其信息资源量尤为庞大,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各种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快速检索,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体验感,而且还能借助信息的共享、信息的揭示、应用的开发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个性化服务[3]。“互联网+图书馆”是各个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包括:馆与馆的互借和流通系统的结合、自动化应用系统目次和全文对象的结合、采访功能系统和书商目录服务的结合、OPAC检索和馆际互借的结合、本馆特色资源构建和自动化系统编目系统的结合(光盘、特色库、参考书、电子图书等东西),它们之间需构建资源建设的业务流程系统,达到系统应用的关联性。图书馆数字化各个系统的关联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数字化各个系统的关联
图书信息存储趋于海量化、多样化。图书馆的数字化必然伴随着海量的信息资源,而各种电子化文献资源也更为丰富多样,包括音频、视频、动画、文字等。数字化的图书馆搜索服务不仅具有文字和图片的搜索功能,而且能精确无误地为用户提供音频、视频、资讯、文件等多元化信息资源的搜索[4]。利用图书馆海量数据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所在。
存储空间大容量、虚拟化。传统图书馆保存的是印刷品信息资源,这对图书馆的场地有一定的要求。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主要存储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包括视频资料、数字图书、音频资料等资源,这就需要更多的数字存储空间。在分布式文件技术、网格技术、集群应用技术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云存储技术应运而生。读者通过手机、计算机、PDA等终端系统查询输入后,内部的管理系统把查询要求传输到云中总服务器,合并到全部数据库,最终查询结果会通过各种斩断系统呈现给用户。
该架构包含了基础层、资源配置层、系统管理层、用户访问层。基础层有FC光纤存储配置、SCSI存储设备、NAS存储设备、JISCSI存储设备、SAS存储设备、DAS存储设备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设备[5],这些设备利用FC光纤通道、局域网络、广域互联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并受虚拟化技术监控。资源配置层是利用集群应用、分布式技术、虚拟服务器统一底层的资源存储层,整合数据,发挥资源访问、应用服务等功能。系统管理层利用虚拟技术对各种类型服务进行部署,提供相应的服务接口和相应的服务内容,并且能动态管理云存储系统下的不同服务。在用户访问层,用户在手机、计算机、PDA等终端设备系统上输入相应的账户及密码,便可以访问云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资源。
信息资源检索更为高效。图书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服务内容就是信息检索,用户借由信息检索功能得以自主、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当前的元搜索引擎是图书电子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的核心硬件,是对传统检索系统硬件设备的优化开发,通过利用超链接实现网页和系统的有效对应,进而高效、快速、准确地搜索信息资源。元搜索引擎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元搜索引擎结构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通过购买各种电子化资源以扩充信息资源,而不同的电子化资源往往分属于不同的公司,数据结构各不相同,这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烦琐复杂,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6]。利用虚拟空间服务系统完成数字资源整合,实现对资源平台、一站式检索平台、教学平台、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平台等多平台产品的有效对接,使图书馆具有资源的获得、补缺,数据研究、挖掘,课堂的翻转等多项功能,满足高校的日常教、学、研需求。基于虚拟存储空间的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服务体系是集数据库、微信笔记、邮箱和云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终端知识空间,其功能无异于一个读者学习、记录、沟通和交流的大型社区。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利于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学习,并随时随地地记录阅读感受、学习心得。读者还可根据自身需要进一步加工知识、管理知识专题。此外,利用虚拟空间服务系统强大的共享功能,平台可以实现专题、专辑、课件等资源的自建和平台内部的有效流转;实现第三方平台消息、通知、微信、QQ等各类异构平台的多形式交互转发,大大降低传递的门槛,实现数字化资源传播共享。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更多的是朝着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即关注读者的需要和诉求,为其提供精准的、独一无二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的深度及广度,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读者的历史借阅数据,以有效指导高校图书馆的新书采购与主题活动实施方向,根据大数据获取到的读者使用模式和兴趣模式,利用知识内容特性采取分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展示并保存知识,然后利用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向读者提供智能检索、决策支持、科学探究、问题处理等服务。个性化服务知识库如图3所示。该系统可以保存读者的个人信息,主动存储读者的兴趣爱好数据,进而向读者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实现个性化的信息定制。
图3 个性化服务知识库
视频以其形象逼真、绘声绘色、直观的效果,受到了各类人群的喜爱,而互联网在线视频服务也遍地开花,诸如Youtube、雅虎、VEVO和Hulu等国外视频网站以及抖音、优酷、土豆等国内视频网站。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投入费用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视频化服务的开展举步维艰。虽然云技术的发展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大容量视频的存储问题,但视频的制作仍难以实施。当前,社会进入全民参与自媒体的时代。短视频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模仿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视频网站的做法,对制作视频的老师、学生、管理员等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对浏览量高的给予额外的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提升众人参与制作、分享视频的积极性。拓展图书馆的视频服务,为读者提供开放的、互动的信息资源平台,使读者不仅能查阅、观看所需的视频资源,还能实现互动、交流、分享,并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平台的完善和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存储技术、电子技术等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实现图书的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有着传统图书无法取代的优点,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文章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创新,并从多方面详细阐述,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以此提升图书馆数字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