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天津、青岛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培育出了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起来后,也在助力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并贡献了可观的GDP。
从昔日苦坐冷板凳到如今备受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然成为当今经济备受瞩目的发展力量,但中小企业如何迈向专精特新?专精特新企业有哪些共同特质?不同城市产业集群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何价值?
针对这些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天眼查前瞻性发布《看清趋势 看准未来——“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重点在产业机构、专利能力、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情况等进行洞察分析。
可以看到,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以及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GDP 呈现正相关态势;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TOP10 城市,超过一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二线城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并不比一线城市少,宁波就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站在宁波江北区鄞慈镇路与新马路交界处,一幢幢风格迥异的近现代建筑映入眼帘,其中位于鄞慈镇路17 号的一幢近代石库门建筑格外显眼。这栋建筑的原主人,正是创办了晚清著名顺记机器厂的徐荣贵。
顺记机器厂始建于1900年,是宁波早期的18 家近代工厂之一,曾承接宁波永安、永宁、宝华等轮船的长期维修业务,在业界有“上海恒昌祥,宁波顺记厂”之誉。
尽管如今顺记早已更名换代,但宁波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制造业根基,如今也发展出众多专精特新企业。
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占比前十的城市中,宁波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以超过150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排在了10 个城市中的第3 位,超过深圳,仅次于北京、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九大城市,宁波的GDP落后于成都、重庆、天津等地,仅位列第七,但“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位居前列,这足以说明宁波工业实力之强大。
宁波拥有如此之多的专精特新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与支持。2022年8月中旬,宁波举办了首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来自16 家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681 件开放许可专利,被精准推送至宁波全市7615 家中小微企业。如此一来,不仅帮助高校实现了新技术落地,也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走向专精特新。截至2021年年末,宁波市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已经接近8000 件。可见,当地城市多年积累的制造业基础,是促进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的重要因素。
以制造业闻名的还有“世界工厂”东莞。2021年,东莞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成为地区GDP 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从最初地区生产总值仅有6.11 亿元的农业县,发展到GDP 过万亿的制造名城,东莞一直在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
2009年与2014年前后,东莞专精特新省级相关企业成立数量较多,2009年前后专精特新国家级相关企业成立数量较多。截至去年年底,东莞拥有19 万家工业企业、1.1 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87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4 家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也带动了东莞GDP 跃上新阶段。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十强城市的企业数量与GDP 相关性来看,东莞的GDP 与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紧密相关。在宁波、东莞等制造业基础深厚的城市之外,还有不少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在北京市十四五产业规划中,提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因此,北京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多聚焦新支柱产业。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三大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就位于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均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从“制造”向“智造”转变,这也推动了当地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天津、青岛两大城市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就多集中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领域。
可见,城市间的产业差异影响着区域内企业发展,这也造就了每个城市形成了自己的专精特新特色。
一家动力电池厂商,居然让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站在了同一阵营。
今年初,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与上汽、广汽、东风集团等传统车企,集体投资了动力电池企业欣旺达EVB(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获得新旧造车势力青睐不到半年,近期欣旺达EVB 又宣布获得来自23 家投资方的69.2 亿元人民币融资。如今的欣旺达,已经成长为国内第四家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但最初其起家业务是手机、MP3 等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的小型锂电池。
1997年,成立于深圳的欣旺达靠着手机业务起家,凭借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整体设计与配套能力进入了华为、小米、苹果、OPPO 等供应链,创始人王明旺一度被人称为“站在雷军背后的男人”。
在消费类电池产业有了一定积累后,欣旺达于2008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并在2014年收购东莞锂威、成立电动汽车电池公司。随后几年,欣旺达加大了对动力电池业务的投入,先后成立动力电芯研究院、动力电芯公司,投资动力电芯产线,最终在2018年实现电芯自产自给。
成立25年来,欣旺达一直专注电池产业,并紧抓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并不断求变创新,最终成为深圳市专精特新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欣旺达的发展轨迹,也与深圳对电池产业的引导与推动息息相关。
早在2009年,深圳就在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由此引导了区域内电池上下游企业向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今,深圳的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已形成从关键材料生产、电池模组装备、锂电开发制造到电池回收再利用基本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在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内,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例如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德方纳米、新宙邦、星源材质分别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的国内龙头企业。可以发现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有着一些共同特质。据了解,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且企业平均成立时间接近10年,超过70%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均经过了时间的沉淀。
更关键的是,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也拥有着更多的专利数量。在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其专利数量大于600 项的比例更高。这说明企业首先要在某个行业进行持续性深耕,才能做到“专业”和“精细管理”,其次也要适时抓住行业最新浪潮并拥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特色”和“创新”。这些特质正是不同领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立足之本。
当城市内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增多时,这些企业也带来了更多的GDP 贡献,以此回馈城市。成都作为创新力强、企业专利数量最多的新一线城市代表。2021年,成都智能制造全产业规模突破1000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新增4 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拥有110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成都市专精特新企业区域分布也与区域GDP 排名成正比,其区域内专精特新企业越多,GDP 也越高。其中,成都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GDP 均排在第一位。
上海市的相关数据同样表明,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与地区工业产值(2020年)具备较强相关性,即地区工业产值越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也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也代表了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往往是当地优势产业集群的领头羊。从上海市2017-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增速变化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上涨4 倍,集成电路上涨了近10 倍。这两年,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也以集成电路相关产业为主,如艾为电子、翱捷股份、复旦微电子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据2021年《“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形成100 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 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当中小企业纷纷迈向专精特新时,更需要关注企业所在城市的产业基础,因为当地优势产业更容易培育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发展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也会比其他产业更多。
以宁波来看,其素以“工业立市”,有着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也是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即便如此,宁波也难以覆盖各个制造业领域,势必会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发展出自己的优势行业。
从宁波市专精特新国家级企业行业分布(国标行业)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位居前列。而且从2017-202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变化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最为“稳定”,前者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这对处于该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宁波无疑是生根落地的绝佳城市,而且宁波市科创板与北交所上市企业以制造业为绝对核心,说明当地政府有意加强制造业根基,扶持相关企业发展上市。
当然,不同城市地区也有着各自的科技发展方向。集成电路正成为上海市的优势产业;东莞则以工业机器人、锂电池为代表的企业已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主流;天津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的专精特新企业排在前列……
各个城市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会助力打造更多相关专精特新企业,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在产业优势地区的发展更有利。更关键的是,不同城市地区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决心与力度也不同,由此中小企业享受到的扶持政策也各有区别。深圳印发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提出要力争到2025年,全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 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0 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 家以上的工作目标。
由此,深圳市与旗下各个区也推出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贴政策。罗湖区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资助100 万元,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资助50 万元;盐田区按市级资助的50%给予资助,对同一企业或单位每年资助高达500 万元……
这些资助显然将极大鼓励中小企业加速迈向专精特新,也将进一步巩固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与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二、三线城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丝毫不弱于一线城市。
按照宁波市规划,2025年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达到3 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 家,同时新增企业牵头建设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500 家以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宁波也在完善天使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投入方式,推进运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扩大科技信贷风险池规模,同时建立人才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完善信贷风险代偿机制。
东莞则为了提升企业融资水平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纳入中小微企业“白名单”,贷款额度提升至3000 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专属金融服务,五年内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总授信额度不少于1000 亿元的专属金融产品。
成都发布的相关政策显示,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 万元奖励;对发行上市申请被北交所正式受理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并在首发上市后按实际募资净额(扣除发行费用)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350 万元奖励。此外,对新迁入成都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一次性给予350 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