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遗地里的璀璨“明珠”

2022-11-21 05:58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遗产地明珠梯田

| 本刊记者 刘月姣

浙江青田田鱼肉嫩味美,鳞软可食,当地农民将其视为逢年过节的珍品,甚至作为嫁妆赠送给出嫁的女儿;

陕西佳县古枣肉质厚实,口感饱满,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用它制作枣糕、枣馍、枣焖饭等传统食品,以示庆贺;

福建福州茉莉花茶香气浓郁,鲜灵持久,其采用的窨制加工工艺为世所独有,蕴含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

这些农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来自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长期以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依托经过充分循环耕养、地力不衰、生态友好的“良地”,长期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质的“良种”,巧夺天工的间作、套种、种养耦合、水旱轮作等“良技”,孕育出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独有的品质良好、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农遗良品,他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焕发出夺目光彩。

生态良地成就绿色品质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色泽红润,米粒细长,营养价值非常高,是大米中的极品,一直养育着祖辈生活在那里的哈尼人。如今,又吸引着众多创客来此创新创业,将这高山上的优质红米,销往全国各地。

当人们搭乘电商列车,购买来自哈尼梯田的红米时,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一窥其生长的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梯田最高级数达5000级,坡度最高达75度,其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建造之奇,世界罕见。

不仅农遗景观秀美壮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哈尼族人构建了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复合农业文化生态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哈尼梯田阡陌交错

山上茂密的森林,有利于水源涵养,使山泉、溪涧常有水,人畜用水和梯田灌溉都有保障;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十分宜居,适于建村;村下开垦万阶梯田,既便于引水灌溉,满足水稻生长,又有利于从村里运送人畜粪便施于田间,梯田在建造上完全顺应等高线,减少了动用的土方,又防止了水土流失;哈尼族创造发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沟冲肥法等经济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为稻作生长提供了保障。

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维持了生态系统经济高效运转,加之当地采用“夏秋种稻,冬春涵水”“人工耕耘除草”以及稻鱼鸭循环种养等绿色生产方式,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长地。

不单单是在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在生态种养方面都独具特色。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采用漏斗架栽培方式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人们探索出放红绿萍选田、扎草人拒鸟、油茶籽壳磨粉防虫等绿色种植方式,确保种植时不施化肥、农药,使得种植环境相对较好,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贵州从江侗乡稻渔鸭复合系统,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成就了从江香禾糯气味香醇、糯而不腻、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遗产地大都坚持道法自然、取物顺时的生态智慧,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出产的农产品大都品种优良。在有些国家,凡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产品都无需再进行任何产品认证,自动标注为最高安全等级的农产品。”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介绍说。

这一点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设立的初衷和认定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20年前,为了应对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品种单一等问题,联合国粮农提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理念,目的是回到传统农业去发掘和继承对现代农业仍然具有应用价值的农业要素和知识体系。

FAO制定了详细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认定标准,是否在保障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功能方面具有世界性的突出代表价值是认定的必要标准之一。

良种良技留住时光的味道

“敖汉小米熬出的小米粥,质纯味正,口感丰富,香软可口。”家住北京的周女士一直对敖汉小米青睐有加。

周女士所说的敖汉小米来自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这里小米的优良品质与其选用的品种不无关系。

敖汉先民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品种选择,最终以自食自用的传统农家品种形式,保存并传承了谷子、玉米、高粱等218个传统旱作品种。为传续千年米香,当前,敖汉在发展小米产业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农家品种。

不少遗产地都保留了大量传统农产品品种。在哈尼梯田,当地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目前,红河哈尼梯田保存了近200个当地水稻品种。

据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介绍,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仅在遗产核心区的王金庄村就保留着171个传统农家品种,其中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31种、油料作物5种、干鲜果14种、药用植物以及纤维烟草等12种。

良品与良技的有机结合,留住了农产品时光的味道。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系统中种植的宣化牛奶葡萄,果肉质脆多汁,酸糖比适中,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当前,宣化传统葡萄园主要栽培我国古老的著名鲜食葡萄品种牛奶葡萄,并采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式。

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架身向上倾斜30 ~35度 ,呈放射状。“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适于观赏和乘凉休闲。这种架形具有光能集中、肥源集中、水源集中,以及抗风抗寒等优势。

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来自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铁观音,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其独特的口感与传承300多年的加工工艺直接相关。在那里,每一泡安溪铁观音都要历经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10道传统工序,36小时连续制作。

在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当地居民创立了多种大叶种茶与云南樟、旱冬瓜等间作方式,既防治病虫害,又提升了茶叶品质。

农耕文化丰富产品内涵

对于生活在意大利罗马、西班牙马德里的青田人,提起青田田鱼就会兴奋不已,在他们眼里,青田田鱼不仅是美味的珍馐,更是青田游子凝结在舌尖上的乡愁。

在贵州从江人心中,香禾糯是果腹的食品,更是他们的精神图腾。每年谷雨前后,当地侗族会“开秧门”祭土地,寨老领着全寨人,焚香祷告,预示此后各家可以插秧了。每到糯禾灌浆的农历七、八月份,侗族会举行隆重的“吃新节”,人们摘取打苞的禾穗掺在饭上蒸好,进餐时每人取一线,祈祷丰收……

在悠久的种植历史中,不少遗产地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大大丰富了遗产地农产品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黄河多次流经夏津又多次改道。黄河改道后,在夏津留下30万亩沙河地。这里风沙肆虐,土壤风蚀、水蚀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为了防风固沙,山东夏津县自明代以来开始种植桑树,发展桑蚕果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以桑治沙”模式不仅保障了区域生态安全,而且为人们的生计安全提供了食、衣、药、用等多方位产品。

“我们开发了桑葚果干、桑葚膏、桑叶茶、桑葚果等20余种桑果产品,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这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名片’,不仅丰富了夏津桑果的品牌内涵,还为我们营销推介打开了新局面。”夏津素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维玺高兴地说。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是兴化垛田的真实写照。垛田区万岛耸立、千河纵横的独特地貌,可谓天下奇观。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千垛镇着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商机,还让农业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不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据评估,入选GIAHS后遗产地农产品品牌平均增值20%,对当地农民的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

农遗出良品,文化传千年。今日,随着各地深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将来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遗良品以及其承载的农耕文化分享给更多人,这些产品再次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猜你喜欢
遗产地明珠梯田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塞外明珠亮闪闪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从江加榜梯田
明珠十斛买娉婷
夏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