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初期越剧音乐的成功改革与创新
——以浙江越剧二团为例

2022-11-21 22:24许刘晴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曲调唱腔工作者

许刘晴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与社会历史、人文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追溯越剧的起源,最初不过是19世纪末浙江嵊县一带的几个贫苦农民,为讨生计而进行的一种“沿门唱书”,从1906年诞生起至今已跨越百年沧桑,越剧能够一跃成为中国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戏曲剧种,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积极进取的越剧艺术工作者们对越剧音乐艺术的不断求新、求变。新中国成立之前,越剧主要依附于上海的各大剧院中生存发展,剧院汇集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表演艺术家,越剧音乐的改良也基本是靠演员艺人的创想,演出同一剧目时今天可以这样唱明天可以那样唱,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曲谱作为标准规范。在“戏曲改革”运动“改人、改戏、改制”的指导方针下,一批新音乐工作者的加入浙江越剧二团,与越剧艺人、乐师通力合作,对越剧音乐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整理与改革,使越剧音乐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纵观越剧百年发展史,建国后浙江越剧二团的越剧音乐改革,是越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变革。

一、越剧音乐传统的继承

1951年浙江省实验越剧团在杭州成立,1952年周大风、卢炳荣、陈献玉、朱训玉等六名新音乐工作者加入浙江越剧二团,着手从事越剧音乐的改革工作。首先,浙江越剧二团的新音乐工作者们在越剧的发源地嵊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与挖掘,组织采访了诸多越剧老艺人、记录整理了老唱腔、曲调、老曲牌与锣鼓等,再制成曲谱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①六人于1953年整理出版了《越剧曲调介绍》,根据越剧曲调的发展史细分为萌芽时期、女子越剧时期、女子越剧后期,总结了慢板与中板、快板、嚣板、十字调、清板、弦下调、四工调、令吓调八种基本唱调的唱法。浙江越剧二团沿袭越剧的孕育、萌芽、成长发展史,对越剧曲调的全面整理、唱调条分缕析的划分,使越剧音乐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越剧音乐的发展走向规范化。其次,浙江越剧二团根据越剧发展各时期重要代表人物的老唱腔录音与唱片,进行了记谱整理。如由新音乐工作者周大风记谱的女子越剧后期由傅全香演唱的《哭灵》,翻译成清晰具体的简谱,包含具体的唱词,浙江越剧二团的新音乐工作者们通过精心记谱翻译老唱腔,保留了弥足珍贵的传统越剧音乐精粹,使得越剧音乐以文字谱例的方式传承下来,便于研究越剧音乐的特点及规律,为后期越剧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越剧音乐的改革与创新

在1951年全国“戏曲改革”运动的历史新坐标下,浙江越剧二团积极响应党对于戏曲艺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号召,新音乐工作者、越剧老艺人、乐师们互相合作学习,围绕越剧音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革新。

(一)越剧工作者互相学习与结合

越剧音乐的改革不仅只针对越剧音乐本身,着手越剧音乐改革的工作者们,包括以西方专业音乐的为代表的新音乐工作者,与中国戏曲观念的传统越剧艺人,两者之间所发生的碰撞与结合,也促进了浙江越剧二团的成功改革。在尝试越剧音乐改革初期,正如1957年6月由中央文化部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召开的戏曲音乐工作座谈会中,越剧演员代表戚雅仙就“越剧音乐的如何改革”这一问题上,谈到的普遍存在关于新音乐工作者与越剧演员之间的矛盾,“音乐工作者某些同志不重视传统,认为要越剧改为新歌剧、乐队盲目搞和声、演员要唱二重唱”。②而1959年浙江越剧二团新音乐工作者代表周大风参加南京举行的戏曲音乐研究班的专题发言同样也表示,“当我们新音乐工作者参加戏曲剧团认为戏曲音乐是贫乏的音乐,便以头脑中外国的歌剧中国的新歌剧来改造戏曲,给剧团内部造成了不团结,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如《未婚妻》)。”③由此可见,越剧工作者们最初在越剧音乐的改革问题上各执其词,越剧艺人坚持要以传统的方式为主,而新音乐工作者提倡使用西方音乐技术。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之下,越剧工作者们的共同实践与批评讨论中,实现了越剧音乐改革观念上的统一与结合,传统越剧艺人与新音乐工作者们互相学习,越剧音乐工作者开始重新认识越剧音乐传统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整理越剧音乐的唱腔、虚心向老艺人请教越剧音乐传统知识,摸清越剧音乐的特点,掌握其越剧音乐规律;越剧艺人也积极向新音乐工作者学习认识简谱、乐师开始学习和声学与作曲法。④此后,在新编在越剧音乐唱腔上实行定谱定调定腔问题上,浙江越剧二团的经验是“根据剧团演员中的实际条件和具体情况改进,不可过急过躁,有害工作”。⑤并与越剧艺人结合在尺调定调1=G基础上,进行“男女合演”的唱腔实验,明确男女声域范围的悬殊,多次尝试最终以越剧女调原调为基础协调创造了男调,发展了越剧男调的慢板、嚣板、快板十字板等;在越剧音乐的创作中,采用了新音乐工作者、越剧演员、琴师互相结合的创作方式,遵循越剧演员个人的演唱特点,结合乐师配器尝试,进行全面协调统一的创作。在1958年浙江越剧二团创作出的“男女合演”《风雪摆渡》、《五姑娘》等五部越剧现代戏远赴北京进行了三个月的汇报演出,广受戏剧界好评。越剧艺人与新音乐工作者以自身的专业素质,互相学习达成了观念上的结合,在越剧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演唱、作曲和伴奏进行突破创新,这种互相合作的方式对越剧音乐的成功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越剧音乐本体的改革创新

在全面收集掌握越剧音乐传统之后,浙江越剧二团的新音乐工作者们对越剧音乐本体进行的革新,主要体现在越剧音乐唱腔与伴奏两个方面。首先,对于越剧音乐曲调进行了定腔定谱定调,以浙江越剧二团新音乐工作者何占豪作曲的《白蛇传》为例,该曲定调为D大调,采用西方音乐作曲技法,在曲谱中标出强音记号>、颤音记号tr,连音线等音乐符号来辅助演唱的情感表现,不再局限于原越剧板式,速度与节奏相较于1953年记谱的传统越剧曲调,整体更加自由灵活,唱腔也更为丰富多变;新音乐工作者创作的越剧曲调,一律定谱、定腔、定调,使越剧音乐的演唱有了标准的曲谱范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越剧演员演唱时的荒腔走板。其次,在原越剧音乐的基本调上,还积极向其他兄弟剧种学习借鉴,对越剧音乐进行了丰富和扩充,创造了新的基本曲调与板式,如模仿绍剧“二凡”伴奏形式创造了二凡板、模仿京剧的“流水”节奏形态创造了“流水板”。⑥将兄弟剧中的板式有机融化进越剧之中,板式的多样性也给越剧音乐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丰富了越剧音乐的表现形式;再次,在浙江越剧二团音乐越剧“男女合演”实验摸索中,以女调为基础,建立了越剧“男调”,新音乐工作者们运用自身的专业音乐知识,确定了男女声音域范围,参考其他剧种男女合唱的真假声运用,结合越剧优美细腻的风格,汲取与特点较为相近的滩簧戏中男女均用真声演唱的方法,仿照女生唱腔的结构与调式特点试作了男生基本调中板,并在中板的基础上发展了男调的慢板、嚣板、快板、十字板等,使得“男女合演”在唱腔上相得益彰,越剧演员可以表演的越剧剧目更多样化,尤其越剧音乐中增加“男调”的唱腔,令越剧剧目中的男角色更加贴切、符合现实中的男性形象。最后,在越剧音乐的伴奏上,采用“中西结合”的伴奏方式,如当代著名小提琴家何占豪曾于1952年加入浙江越剧二团乐队担任音乐演奏员,并用小提琴拉过一百多场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1954年浙江越剧团乐队尝试用钢琴为越剧《未婚妻》伴奏,在华东会演中加入小提琴、大提琴、长笛与双簧管等乐器。西洋乐器的融入丰富了越剧音乐的表现力,突破了传统越剧音乐的风味,使越剧观众耳目一新。浙江越剧二团的新音乐工作者们,以越剧音乐的本体为基础,采用西方记谱法为越剧音乐曲调定谱定腔定调,广泛吸纳了地方兄弟剧种的唱腔特点,尝试使用中西合璧的越剧音乐伴奏,成功完成了传统越剧音乐的创新与突破,为发展越剧音乐艺术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关照群众审美观念

在改革越剧音乐工作中,浙江越剧二团起初的改革并不顺利,如在戏曲音乐座谈会中关于越剧改革问题上,谈到最初新音乐工作者们使用西方歌剧创作方式硬搬到越剧中来改革,群众看了之后认为这并不是越剧,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失去了越剧的特色。这使得浙江越剧二团的工作者们深刻认识到群众是越剧音乐作品的“检验者”,越剧音乐是否能得到良好、有效地传承发展,与观众能否接受有着直接的关系,越剧音乐的改革创新并不能全凭戏曲音乐工作者主观意愿的构思创作,须特别关照群众对越剧音乐的审美观念问题。此后,越剧音乐工作者开始认真群众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传统越剧音乐的风味,了解群众的喜好,在保持剧种基本曲调的前提下,把握分寸感进行改革,不因借鉴和吸收而喧宾夺主,选用曲调相似的材料进行有机地融合,适当循序渐进地在越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小改”。在越剧剧目中,择选了更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素材,创作了越剧现代戏《五姑娘》,该剧目讲述了五姑娘与少时伙伴徐阿天相恋,却遭到哥哥杨金元的阻挠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阶级思想对人的束缚,青年人渴望婚恋自由地进步新思想,编曲时运用了传统越剧音乐板腔体式进行创作,曲谱中多以传统越剧音乐的5和2作为落音,以此来保持越剧音乐的特色。浙江越剧二团特别注意在群众可接受的审美范围内进行改革,力求在保持越剧音乐的风格与色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越剧音乐,浙江越剧二团的改革也因此受到了群众的欣赏与支持。

三、越剧音乐改革创新的影响

建国后浙江越剧二团用短短几年时间扎根越剧音乐传统,对越剧音乐的唱腔整理加工、越剧伴奏音乐的丰富使得越剧音乐有了规范的总体布局,完成了越剧音乐的华丽蜕变,几部经典越剧现代戏剧目在北京成功公演,还曾受到周恩爱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当时戏曲音乐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这种改革范式也迅速在浙江、上海等地的越剧团得到了推广,至今由浙江越剧二团陈献玉、周大风编曲的经典越剧剧目《五姑娘》,仍被搬演到浙江乃至全国的各大剧院舞台上经久不衰。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浙江越剧二团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民间越剧音乐遗产,并紧密贴合群众的审美需求,为传统越剧音乐探索出了“中西结合”的创新方式,使越剧音乐沿着“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道路蓬勃发展,对未来越剧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 语

一百年来,越剧从未停下它传承、创新改革、发展的脚步,越剧音乐的百年发展离不开越剧工作者们在磨合与实践中的砥砺前行,离不开越剧音乐发展中的每一次改革与创新。通过梳理建国初期浙江越剧二团的越剧音乐改革创新历程,总结越剧音乐前辈们越剧音乐改革的成功经验,洞悉越剧音乐发展中的变革规律,对于当代越剧音乐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越剧音乐的辉煌历史是前辈们用辛勤与智慧书写的,新的互联网时代,越剧音乐也将面临新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期待珍贵的越剧音乐艺术在新时代有新的创新突破与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 周大风.越剧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00-201.

②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建设文集中册[M].音乐出版社,1959:993-994.

③ 周大风.戏曲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新的创造[J].音乐研究,1959,(01):16-30.

④ 周大风.越剧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83-204.

⑤ 周大风.越剧唱法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100-101.

猜你喜欢
曲调唱腔工作者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关爱工作者之歌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