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金玥
浅谈桑蚕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韦金玥
(忻城县蚕业技术指导站广西来宾546200)
蚕桑产业是广西重要的民生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文章阐述了桑蚕的生物学特性,探究了广西地区桑蚕养殖技术,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生物学特性;广西;桑蚕;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
为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蚕业强省建设步伐,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于2021年11月印发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蚕桑产业强省为目标,以‘稳量、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产品、基地、园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广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优质茧基地扩建、丝绸全产业链建设、资源多元开发应用、桑树生态治理、生态文旅开发、科技创新支撑、现代产业园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培育的十大工程,做大做强做优广西蚕桑产业”。因此,优化桑蚕养殖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桑蚕属于无脊椎动物,是完全变态昆虫,同时也是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以桑叶为食,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展阶段。其中,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蚕在整个发育成长过程中,通常要经过5个龄期,眠4次,蜕皮4次。成虫交尾产卵后数日死亡,产下的卵越年,翌春孵化的为滞育卵,不经越年孵化的为非滞育卵。卵孵化经3 d~4 d第一次蜕皮前为1龄期,蜕皮后进入2龄期,经2 d~3 d第二次蜕皮后进入3龄期,经3 d~4d第三次蜕皮进入4龄期,经第四次蜕皮后进入5龄期,并逐渐长大老熟结茧。经蛹化与蛹期二次蜕皮再经14 d左右羽化成成虫。成虫交尾产卵需5 d~7 d,产卵后成虫自然死亡,完成一个世代。从生活习性方面来讲,桑蚕除了吃桑叶,也吃鸦葱、柘叶、蒲公英、榆树叶等,以此维持体内所需要的水分、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种桑养蚕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蚕茧和纺织丝绸,越是体格强健的桑蚕,其蚕茧和结丝能力就越强[1]。从桑蚕的生物学特性中可以发现,要想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养殖人员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为桑蚕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规范日常操作流程,重视饲养管理。
收蚁是指养殖人员需将已经孵化出来的蚕蚁进行收集。如果收蚁方式不当,可能导致蚕体后续生长发育不齐,在收蚁之后进行称量和定座,将蚕蚁移到蚕箔中,该项工作较为细致。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好收蚁前准备,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收蚁时间尽量在当日清晨,在5时—6时揭开黑布,开灯感光,这时小蚕开始产生食欲,孵化2 h~3 h,开始寻食爬行,此时就是收蚁的最佳时机,小蚕网、鹅毛、防干纸、切桑板、收蚁桑叶等收蚁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避免后续影响蚕体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有效规避蚕蚁受伤。
一般来讲,在广西地区常见的催青技术包括二段催青法和渐进催青法两种[2]。
二段催青法,即指为了孵化前一天变青,应该确保蚕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自然孵化,通过催青技术,确保蚕卵孵化良好,可以在预定日期孵化,从而使得蚁体健壮,孵化整齐。因此,养殖人员应该贯彻落实各项催青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催青标准,如果利用二段催青法,一般选在春季进行,催青时间为10 d左右,并将催青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催青前期为1 d~4 d,后期为5 d~10 d。在催青前期,蚕室温度维持在24 ℃~25 ℃,室内干湿度差为3 ℃~3.5 ℃,以自然光线为主;催青后期室内温度维持在28 ℃~29 ℃,室内干湿度差维持在1.5 ℃~2 ℃,并在自然光线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感光,感光时间为6 h左右。
渐进催青法,是指将整个催青工作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其中前期催青时间为1 d~2 d,室内温度为15 ℃~17 ℃,干湿度差为1.5 ℃~2 ℃,以自然光线为主;催青中期时间为2 d~3 d,室内温度为20 ℃~22 ℃,干湿度差为2 ℃~2.5 ℃,仍然以自然光线为主;在催青后期,室内温度为25 ℃左右,最高不高于26 ℃,干湿度差为1.5 ℃~2 ℃,并在自然光线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感光,感光时间约为18 h,以此确保蚁蚕的高孵化率,避免蚁体虚弱,从而提高蚕种质量。
要想确保蚕体生长健壮,养殖人员还需按时给桑,保证桑叶质量,确保蚕体发育整齐,卵质充实。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蚕体对桑叶有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讲,1龄蚕更加适合适熟偏嫩的桑叶,叶位在3~4叶,颜色为黄中带绿,这一阶段的桑叶具有高蛋白、低糖的特点;对于2龄蚕,应该喂适熟偏嫩的桑叶,叶位在4~5叶,颜色为绿中带黄,这一时期桑叶蛋白较多,可以满足蚕体生长所需;对于3龄蚕,应该喂适熟的桑叶,叶位在5~6叶,颜色为青绿色,这一阶段的桑叶具有适糖的特点;进入4龄发育期以后,就成为大蚕,对于4龄蚕,应该喂浓绿色的成熟桑叶,叶位为中位;对于5龄蚕,应该喂浓绿色桑叶,叶位在中下部,这一时期的桑叶蛋白较高,糖分较高,同时,在喂养过程中要确保老嫩一致,桑叶采摘过程中做到少装快运,避免给桑蚕喂食泥叶、黄叶、虫口叶。其具体桑叶饲育标准如表1所示[3]。
表1各阶段给桑标准
龄期1龄蚕2龄蚕3龄蚕4龄蚕5龄蚕 室内温度/℃27~2827~2826~2725~2624~25 相对湿度85%~90%85%~90%80%~85%75%~80%70%~75% 给桑次数/次/天44444 切桑标准/cm20.25~1.691.69~44~16片叶片叶 蚕体消毒次数收蚁、将眠各1次起蚕、将眠各1次起蚕、将眠各1次起蚕、盛食、将眠各1次起蚕、见熟各1次,龄中每天1次 除沙次数/次眠除1次起除、眠除各1次起除、眠除各1次起除、眠除、中除各1次起除1次,每天中除1次
在给桑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桑叶的喂养是否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蚕体生长发育质量,要想做到不浪费桑叶,又能使得蚕体充分饱食,需结合食桑习性、天气变化、室内温湿度、蚕体发育阶段、残叶量、给桑次数、桑叶品质、蚕座密度、日夜活动等多种方面来制定给桑标准,尽量做到细致,给桑后检查是否有遗漏,并在给桑之前进行匀座或扩座至少1次。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消毒过程中,对于1龄蚕应该在蚁蚕和将眠期各消毒1次,对于2龄蚕、3龄蚕在起蚕期和将眠期各消毒1次,对于4龄蚕在起蚕期、盛食期和将眠期各进行1次,对于5龄蚕应该在起蚕期、见熟期和龄中各消毒1次,尤其进入大龄蚕期之后,需保证良桑饱食,在叶质充分成熟下,合理给桑。在眠起处理过程中,眠中桑蚕外观虽然是静止状态,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但是体内仍然进行蜕皮活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精细化处理,使其饱食就眠,如果其体壁紧张发亮,食桑减小,即视为将眠期,如果不能维持蚕体充足营养,可能导致后续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入眠不齐,蜕皮不齐。因此,养殖人员应该避免给桑过多或过少,以此达到就眠齐一,同时,为了保证蚕座清洁干燥,改善眠中环境,应该适当添加眠网,当蚕体胸部缩短,由青灰色转为乳白色,即视为加网适期。除了加眠网,还应该做好眠中保护,以保持蚕座干燥,并注意蚕室通风排湿,避免强风直吹蚕座;眠中光线应均匀,保证蚕体蜕皮顺畅,防止阳光直射蚕体,壮蚕期应该尽量少开灯。
养殖人员应该选择正确的上蔟工具和上蔟方法,以此提高蚕茧产量。比如,可以利用方格上蔟法,横向式方格蔟,横向孔格有12个,纵向孔格有13个,单片蔟共有156个孔格,均由牛皮箱板纸做成;竖式方格蔟横向孔格有9个,纵向孔格有18个,单片蔟孔格共162个,每个孔格规格为3 cm×3 cm×4.5 cm。在使用之前,应该将两片方格蔟用竹竿连接成双联蔟片,竹竿长为110 cm~130 cm,蔟与蔟之间有3个接头,在上蔟过程中,每盒蚕准备双联蔟片100副,镀锌管四根,镀锌管直径约为20 mm,每2 m放置一个双联蔟片,高度略高于方格蔟,确保桑蚕可以自己爬上蔟。这种方法有助于蚕室清洁和人工清场,节省捉熟蚕的时间,让熟蚕自动上蔟,提高养殖与上蔟效率。
可以利用搁挂式上蔟法,搭设两排架子,每盒蚕种准备双联蔟片100副,搭好蔟架之后下层离地距离大于50 cm,上下层之间的间距不低于40 cm,搭设方向最好选择东西向,并按照15 cm的间距搁挂在芦帘上,有利于通风,每副双联蔟片蚕种量约为300头,最低不能低于280头,上下层蔟片对齐,引导熟蚕自行爬上蔟片,但是蔟与蔟之间不能相连,防止蚕体的尿液污染。还可以利用折蔟上蔟法,将稻草折蔟和塑料折蔟展开成波浪形,波峰间距约为6.5 cm,每个折蔟有20个波峰,峰高约为8 cm~9 cm,不用时可以折拢贮藏,塑料折蔟可以多次使用和贮藏,吸湿性较强,每蔟可以上熟蚕400头,但是该种方法制作较为费工,需2年左右才能制成,因此实用性不强。
3.1.1 病害类型
病毒型病害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和病毒型软化病[4]。其中,核型多角体病主要经过口部和创伤面浸入蚕体,该病也被称为血液型脓病,发病时桑蚕环节隆起,不眠,行动狂躁,并且体躯浮肿,在发病一周之内感染而亡。质型多角体病主要经过口腔进入中肠,该病也被称为中肠型脓病,发病时蚕体呆滞,生长缓慢,粪便呈乳白色,体躯瘦小,主要经口浸染中肠,引起中肠组织发生病理变化。病毒性软化病也被称为空头病,发病时蚕体胸部中空,身体呈现透明状,眠起不齐。
3.1.2 防治措施
产生病毒型病害的主要原因:广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当地气候和抚育条件更加适合蚕体生长,但同时也容易滋生细菌,尤其在夏季22 ℃~30 ℃的温度,利于细菌繁殖;再加之养殖人员抚育措施不当,如果桑叶中带有病菌孢子,也将会加大病害蔓延程度。因此,养殖人员应该严格消毒防病,以预防为主,做好养蚕前的彻底消毒工作,通过针对性药剂消毒方法,降低病毒型病害的发生率。比如,利用402抗菌剂1 500倍液或5%新鲜石灰浆,对蚕室进行消毒,每周1次,也可以推广新型广谱性药剂(如消特灵),对蚕座、蚕体进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在消毒过程中,尽量避免蚕体受到创伤,切断感染源,保证蚕体健康生长。
3.2.1 病害类型
由细菌引起的蚕病主要有猝倒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胃肠病3种类型[5]。其中,猝倒病的病原菌为苏云金杆菌猝倒菌,夏季多发,发病时蚕体体区麻痹,呈现痉挛性颤动,食桑突然停止,并且侧倒而亡,从感染至死亡只需要几分钟或数小时,尸体很快腐烂,并流出黑色液体。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为芽孢杆菌和气单孢菌,从体躯伤口侵入蚕体,发病时蚕体排出软粪,胸胀腹缩或者活动呆滞,也可能腹部膨大,发病时间为12 h~24 h,病程进展较快。细菌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蚕体生长缓慢,食欲减退,食桑减少,后期排稀粪,下痢,体躯起缩,多发生于体弱多病的桑蚕。
3.2.2 防治措施
要想有效防治桑蚕细菌型病害,可以利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对储桑室、食桑具、蚕室、蚕座进行消毒,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操作仔细,保持蚕室通风换气,合理稀养,尽量避免因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蚕体创伤。也可以在桑蚕养殖时,利用氯霉素,按照1∶500的比例兑水,将其作为抗生素应用到给桑过程中,对于1龄蚕、2龄蚕、3龄蚕,每8 h添食1次;对于4龄蚕、5龄蚕,见熟之前每8 h添食1次。同时,应该提高给桑质量,加强桑园管理,利用养蚕空档进行桑园治虫,解决桑叶硬化、生长期长、叶质差等问题,加强饲养管理,严防夏季高温闷热导致的桑蚕抗病性降低,确保饲养环境温湿度更加适宜。
3.3.1 病害类型
桑蚕真菌型病害主要包括白僵病、曲霉病、绿僵病3种类型[6]。其中,白僵病是因白僵菌感染导致蚕体死亡的真菌疾病,蚕体体表内外充满白色菌丝体并硬化。该病害多发于夏季,一旦蚕体死亡,营养菌丝也可以穿出体壁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使体壁密布白粉,成为再污染病源。曲霉病主要通过分生孢子进入蚕体,病蚕表现为体弱呆滞,活动量减少,食桑降低,感染部位出现黑色凹陷。绿僵病感染过程与白僵病相似,但是在感染阶段,腹部和胸部出现云纹状病斑,感染潜伏期较长,一般超过1周,当蚕体死亡之后,尸体后续呈现绿色粉状孢子。
3.3.2 防治措施
养殖人员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眠起处理,根据桑蚕的生理需求和各个生长阶段,分批催青、提青,做好叶面消毒、蚕体消毒、蚕室消毒,及时淘汰眠蚕和病小蚕,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防高温闷热而导致的病菌侵染,最后还应该严防农药中毒,一旦出现中毒迹象,要第一时间使蚕体尽量脱离毒源。
3.4.1 病害类型
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蝇蛆病、虱螨病,多由寄生虫侵害而引发。在广西地区,蝇蛆病每年可发生12~14代,蝇卵孵化后钻入蚕体内寄生,一个雌蝇可以产卵250粒~300粒,受到侵害的桑蚕体躯上(主要是环节部位)容易出现黑斑,其生长缓慢,蚕体质量不佳。虱螨病主要为虱状蒲螨,以蚕为寄主,虱状蒲螨损伤蚕体之后吸食健康蚕的体液,被害蚕食欲减退,甚至是停止食桑,在吸食体液的过程中,同时注入毒素,引发蚕体头胸突出,体侧弯曲,体壁呈黑色病斑,进而出现吐液、排粪困难等情况。
由原虫寄生而引起的蚕病,仅微粒子病一种。染病的蚕体瘦小发育缓慢,迟眠或不眠,不蜕皮或不结茧,体壁呈现黑褐色小斑点,丝腺上有乳白色脓疱状病斑;病蛹体表无光泽,腹部松弛,反应迟钝;病蛾拳翅,鳞毛脱落;病卵畸形,排列紊乱,卵粒易脱落。传染源除病蚕本身外,某些桑园害虫也能感染,并通过桑叶将孢子带入蚕座。
3.4.2 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虫体对桑蚕造成影响,养殖人员可以设置防虫网,改善养蚕室结构,在门窗处设置防蝇网,避免寄生蝇进入蚕体内,也可以在桑蚕进入4龄期、5龄期时,熏驱蝇蛆,利用烟熏法在室内进行熏杀,起到驱蝇除湿的作用。此外,养殖人员可以利用25%灭蚕蝇乳剂800倍液,施加到桑叶上;也可以利用体喷法,将灭蚕蝇乳剂按照1∶300的比例喷施在蚕体上,避免因一次性施加药量过多而对桑蚕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导致桑蚕中毒。同时,养殖人员也应该做到专药专用,喷药之后的8 h之内,不宜在蚕室施加漂白剂、石灰剂等消毒药剂,避免发生蚕体中毒。
养殖人员要遵循桑蚕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具体来讲,应做到规范日常操作流程,重视饲养管理,做好眠起处理,根据桑蚕的生理需求和各个生长阶段分批催青、提青,做好叶面消毒,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进而实现桑蚕的优质高产。
[1]王永强.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明·湖×春·江”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蚕专业组现场考察[J].蚕学通讯,2021,41(4):56-57.
[2]黄丽霞,徐丹丹.基于eCognition的广西桑蚕业生产布局动态监测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以河池市宜州区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20(8):40-44.
[3]李啟亮,刘永辉.小蚕标准化共育等3种省力高效养蚕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J].中国蚕业,2020,41(2):44-48.
[4]张寿彬,覃耀明,杨小梅,等.桑蚕养殖保险的成效与问题分析——以河池市宜州区为例[J].广西蚕业,2020,57(1):61-67.
[5]费建明.大蚕饲养机械研发与连续化养蚕技术(模式)集成项目通过验收[J].蚕学通讯,2021,41(3):33.
[6]罗荣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分析[J].乡村科技,2021,12(6):109-11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02
S883;S884
A
2095-1205(2022)07-04-03
韦金玥(1988- ),女,壮族,广西来宾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桑蚕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