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安 刘佳 赵睿
“妈,快春节了,咱去看人家排节目。”2022年1月5日,小寒。吃完午饭,迎着冬日暖暖的阳光,77岁的肖建芳亲切地招呼着100岁的婆婆到社区观看迎春文艺节目排练。
20多年来,肖建芳悉心照顾着婆婆,使婆婆幸福健康地活过了100岁。
肖建芳在照顾婆婆同时,还伺候着患病的公公、瘫痪的丈夫、残疾的女儿,还抚养着两个外孙女长大成才,用人间大爱诠释亲情美丽。
在七师胡杨河市一二九团,人们只要提起肖建芳,都赞叹地竖起大拇指,夸她是好儿媳、好母亲、好妻子……
2001年,肖建芳一家搬进了新楼房。看着设施方便的楼房,肖建芳第一个就想到辛苦了一辈子的婆婆和公公,和丈夫商量把两位老人接到楼房,让他们多享享福,也能更好地照顾他们。
2004年,原本右眼失明的婆婆芦凤英被查出左眼患有白内障,导致视力减退、视物模糊。需要治好这种白内障,必须手术。
但是,考虑到芦凤英已经83岁了,年纪太大。医院和家人认为风险太大,都不赞成手术。劝说芦凤英通过吃药、滴点眼药水,进行保守治疗。后来,听说乌鲁木齐有家医院能治白内障,肖建芳立刻带着婆婆赶到这家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表示可以手术。
让人欣慰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婆婆的白内障也彻底治愈了。直到现在,婆婆时常激动地说:“是建芳让我100岁还能看到五世同堂。”
2005年,公公崔广候突发脑梗,经抢救后半身不遂瘫痪在床,情绪消极。
肖建芳理解公公的感受。只要天气好,她就背着公公出门晒晒太阳,有时和婆婆一起用三轮车拉着公公在附近的广场公园转一转,散散心。
在肖建芳的细心照料下,公公的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都很开心。好生地照料,并没有挽留住公公生命。半年后,公公安详地走了。
70年相濡以沫的丈夫走了,婆婆伤心得一病不起。
肖建芳一边忙着操持公公的后事,一边照顾生病的婆婆。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外孙女。
在肖建芳的细致照顾下,婆婆终于走出了痛失老伴的阴影,精神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的身体毕竟一天不如一天。风湿、高血压、心脏病等毛病也越来越厉害,每天都要吃各种药品。
高血压经常引发婆婆头晕,为了让婆婆在家能减轻病痛。肖建芳拿出家里仅有的钱,为婆婆先后购买了吸氧机、化痰机、吸痰机,还安装了空调。
2019年4月1日,吃过早饭,肖建芳和丈夫崔志如正商量着出门干活。丈夫却一头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
送到医院才知道丈夫突发脑梗,虽然经过医院全力抢救,但是丈夫却再也不能说话,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
这一天肖建芳觉得天都塌了,家里的情况让她没有时间伤心。丈夫在医院需要照顾,婆婆在家里也需要人照顾。
那段时间,肖建芳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既要照料丈夫又要照看婆婆,常常衣不解带,有时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丈夫家中的兄弟姐妹们看着肖建芳一个人忙前忙后劳累得不行,人都消瘦了许多。就把肖建芳的婆婆接去家中轮流照顾,但芦凤英在自己儿女家没住几天,就闹着要找肖建芳、要回儿媳妇家。
肖建芳在医院照顾丈夫时,也放心不下婆婆。经常打电话询问婆婆的生活情况,得知老人想回家后,肖建芳立刻就把婆婆接回了家。
丈夫做完手术,在医院住了88天就出院了,为了让丈夫得到更专业的照料,也能全心照顾婆婆,肖建芳做出了这一生最艰难的抉择:自己留在团场照顾婆婆,把丈夫送到疗养院,请了一名专业护工照顾丈夫日常生活。
在疗养院每月的各项费用高达6000多元,肖建芳又是四处借钱,尽全力把丈夫从死亡线上往回拉,希望有朝一日丈夫好起来,能像从前一样一家人幸幸福福地过日子。
每隔一段时间,肖建芳都会前往疗养院看望丈夫,虽然植物人一样的丈夫躺着一动不动,但她一如既往地向丈夫讲述着母亲和全家人的生活近况,以及她所梦想的美好生活……
2021年11月,沉睡两年多的崔志如,带着生活的磨难和对美好的向往离开了这个世界……
2021年3月,婆婆芦凤英又一次生病在奎屯住院,本来肖建芳要去陪护。家人们考虑到她已经75岁,都不同意她去医院照顾老太太。由芦凤英的小女儿崔美兰去陪护母亲。
在住院期间芦凤英心情非常急躁,既不肯吃药、也不配合医生治疗,天天喊着要回家,想见到肖建芳。没办法,崔美兰只好拨通手机视频,芦凤英一见到肖建芳,情绪就稳定很多。
2021年5月,婆婆迎来了100岁的生日。一家几十口人都为此高兴,准备给老太太好好过个生日。肖建芳不放心子女安排的酒席,去查看时不慎摔了一跤,骨断了。肖建芳只能在家卧床休养。受了伤的肖建芳仍然惦记着婆婆,告诉身边的人:“不要告诉我妈,她会担心的。”
芦凤英被女儿崔美兰接回家。尽管小两口天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好吃的,但老人依然惦记着肖建芳。“她怎么没接我出院?她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来看我?她会不会出事了……”
最后,听说肖建芳因为接她出院腿摔坏了,更是急火攻心。崔美兰怕母亲急坏了身体,带着老人来看肖建芳。看着躺在床上的肖建芳,100岁的婆婆难过得失声痛哭。肖建芳却笑着劝说婆婆。
其实,肖建芳瞒着婆婆的事情太多了:丈夫的去世,女儿的不幸,生活的磨难……
1996年,肖建芳的大女婿离家出走,抛弃了她残疾的女儿崔小琴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肖建芳的女儿崔小琴,因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只能拄着拐杖生活,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肖建芳把女儿和两个外孙女接回家,照顾起了这可怜的娘仨。
开学在即,为了不增加母亲的负担,崔小琴准备让孩子们辍学。肖建芳知道后非常生气:“孩子小,不上学怎么行。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供她们读书。”
为了攒学费,肖建芳更加忙碌了。每天,天刚亮肖建芳就摘好菜骑着三轮车到市场上去卖,为了多卖点钱,每天总是最后一个收摊。
没日没夜的辛劳,终于攒够了学费。9月1日开学,看着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肖建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08年,肖建芳的大外孙女甜甜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甜甜入学首年便申请国家助学金,大二至大四的三年中,陆续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中粮奖学金以及劳动先进个人。
甜甜在就学期间,坚持利用寒暑假从事家教、导购、发传单等工作,挣点生活费。用获得的各种奖学金,支撑着她的大学生活,减轻外婆的资助压力。
2012年,在大学四年级人生转折期,甜甜告诉外婆肖建芳想读研究生。肖建芳还是那句老话:“只要你能考上,外婆一定供得起,你优秀外婆为你骄傲。”
在肖建芳的鼓励下,甜甜于2012年6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2014年,甜甜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她将母亲崔小琴接到乌鲁木齐一起生活,像外婆肖建芳照顾太奶奶芦凤英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崔小琴。
母亲崔小琴因患小儿麻痹,腿部有残疾,缺少运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加上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2020年11月,出现“衣服不会穿、被子不会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甜甜把母亲送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脑部多发性脑梗”,脑部还残留有积液。
甜甜请了半个月假,悉心照顾母亲崔小琴,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后,还要长期服用三种治疗心脑血管的药,每月有近千元的药费。甜甜每天督促崔小琴吃药,扶着她走路锻炼,并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与手机相连,生怕在上班时间,出现崔小琴病倒了无人照料的情况。
甜甜对母亲崔小琴的照顾,正是传承了外婆肖建芳照顾太奶奶“不抛弃不放弃”的美德家风。
随着,肖建芳和婆婆年龄都大了。肖建芳的儿媳妇高革军,经常来到家里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职责。高革军和婆婆肖建芳,肖建芳和婆婆芦凤英,三代人,三个女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每到逢年过节,三四十人聚在一起五世同堂,肖建芳家格外热闹。肖建芳的儿子为了方便用视频沟通,给肖建芳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安装了微信,教会了肖建芳拨打和接听微信视频,远在外地的孩子也都时常给肖建芳打去了视频电话,畅聊生活的点滴,表达了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一个人的心里有多少爱,她的生命就有多么坚强。肖建芳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女本柔弱,有爱则刚,这是生活的磨难赋予肖建芳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