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萝卜猪种质研究进展

2022-11-21 20:02:46桂干北张华琦胡桂芬贾长青
养猪 2022年1期
关键词:猪种萝卜种质

桂干北,张华琦,2,曾 泽,胡桂芬,贾长青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9;2.贵州省饲料饲草安全与高效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9)

萝卜猪是铜仁市江口县人民在长期的放养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和自然选择形成的特有品种,具有体型矮小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其猪肉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是贵州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其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1959年,由于此猪长不大,形似萝卜,被称为“萝卜猪”;1962年,贵州农学院和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联合到江口县民和乡一带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萝卜猪为地方优良品种;1986年,江口萝卜猪被收录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并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萝卜猪被国家畜禽资源管理委员会列入《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口萝卜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本文对萝卜猪种质性状(含生长肥育性能、繁殖泌乳指标、胴体肉质性状、肌肉营养成分)与种质保护开发等进行综述,旨在为萝卜猪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萝卜猪的种质性状

1.1 萝卜猪的生长肥育性能

1978年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普查队调查了萝卜猪在农村饲养条件下的体重、体尺,74头36月龄母猪平均体重仅44.12 kg,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57.4 cm、92.5 cm、72.25 cm,8月龄公猪体重24 kg,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38 cm、69 cm、55 cm。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1]记载,2006年吴高奇等测定15头成年公猪、51头成年母猪数据如下:母猪体重、体高、体长分别为83.67 kg、61.94 cm、122.05 cm,公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91.11 kg、63.27 cm、127.61 cm、115.27 cm。2010年燕志宏等[2]测定的6月龄肥育猪数据:母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46.44 kg、46.75 cm、98.30 cm、91.48 cm,公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37.76 kg、36.80 cm、84.98 cm、83.96 cm。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母猪体重、体高、体长等指标均比同龄公猪要好。

在萝卜猪肥育性能方面,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于1988年研究了在农村饲养条件下的肥育试验,6头萝卜猪始重38 kg,末重59.88 kg,日增重340 g,每增重1 kg消耗精料4.39 kg、青料1.85 kg。2010年燕志宏[2]测定年龄、体重相近的3月龄左右萝卜猪公、母猪各10头饲喂120 d,始重20.94 kg,末重71.15 kg,总增重50.21 kg,日增重418 g,每增重1 kg消耗精料3.19 kg、青料1.8 kg。杨茂林等(2014)[3]试验了18头萝卜猪饲喂90 d,其初重20.87 kg,末重57.41 kg,日增重405.12 g,日采食量1.42 kg,料重比3.09。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相比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近年来萝卜猪的体重、体尺、日增重、料重比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这个可能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包括和外来猪种杂交形成的品种改良、全价配合饲料的普及应用、饲养环境等的提高等,但与国内主流品种相比,其增重、料重比等性能指标仍偏低,这也是当地部分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萝卜猪的繁殖泌乳指标

据《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报告》(1978)记载,在农村传统饲养条件下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69窝)头胎4.4头,2胎(132窝)5.4头,3胎及以上(374窝)6.37头。2004年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普查队[1]和2013年冉隆权等[4]调查数据均显示窝产仔数变化不大,初生个体重0.58 kg。但窝产仔数也有存在差异较大的。2010年燕志宏等[2]统计了10窝初产母猪产仔数为4.96头,仔猪平均初生重为0.6 kg,20窝经产母猪产仔数为8.95头,仔猪平均初生重为0.65 kg;同时测定了其泌乳性能,经产母猪所产60日龄仔猪平均断奶重10.23 kg,窝均断奶重81.36 kg,较2004年[1]15窝60日龄仔猪窝均断奶重58.28 kg有了极大提高。

从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时间发展,饲养管理水平日渐提高,饲粮营养显著变化,仔猪窝均断奶重增加明显,萝卜猪母猪的泌乳能力明显增强。窝产仔数有无变化可能和调查用猪的来源相关,不同来源的萝卜猪及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导致了差异较大的结论,杨茂林等调查萝卜猪放养条件下精液品质略高于圈养品质也可证实这一点[5]。此外,据地方标准《江口萝卜猪》记载,萝卜猪性成熟早,母猪初情期为80~90日龄,5~6月龄即可初配,初配体重45 kg以上,利用年限达8~10年;公猪6~7月龄可初配,初配体重40 kg以上[6]。

1.3 萝卜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

不同时期萝卜猪因来源、营养水平、屠宰体重等差异,胴体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萝卜猪屠宰率和宰前活重有较大的关系,50.2 kg屠宰时其屠宰率仅为65.16%,70~80 kg屠宰时其屠宰率为66.14%~70.44%,体重80 kg之前胴体率随之增长,90 kg之后无显著差异[7]。瘦肉率变化也受宰前体重影响,早年来源于农村养殖的萝卜猪瘦肉率仅35.65%,2006年、2016年屠宰数据显示,猪瘦肉率均在41%以上;同时其平均眼肌面积也由12.66 cm2提升到20.08 cm2;与之相对应的是萝卜猪的脂率急速下降,由42.59%下降到37.01%,再到25.37%;皮率和骨率变化不大[2,7]。

肉色、大理石花纹及肌内脂肪等对消费者感官、口感影响较大。据杨忠诚等[7]、毛同辉等[8]研究可知,萝卜猪肉色、pH45min、大理石花纹等同外三元猪均无明显差异,肉色评分3.17分,大理石纹3.33分,宰后pH45min为6.08;系水力方面两文略有差异,失水率16.17%~21.78%、滴水损失在1.13%~2.45%,蒸煮损失61.29%~65.90%之间,萝卜猪背最长肌嫩度随着活重的增加而增加,70~80 kg嫩度为2.32~2.45 kg/cm2。

1.4 萝卜猪营养成分

萝卜猪体重由60 kg增加到110 kg,肌肉水分含量由73.28%降到69.01%,蛋白质由19.14%增加到21.48%,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较大,但总体趋势上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体重80~90 kg时脂肪含量达4%,接近地方猪种肌肉脂肪含量理想值[7]。

氨基酸既是体蛋白构成成分,其中部分风味氨基酸也是肉类风味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品质高低对产品品质有重要影响。杨忠诚等测定萝卜猪体重60~90 kg时各类氨基酸含量表明,萝卜猪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李晓凤等[9]在其基础上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肌肉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脱脂萝卜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高达80.74%,鲜味、甜味、芳香类族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43%、12.47%和7.57%。

萝卜猪肌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等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80 kg之后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不饱和脂肪酸约占脂肪酸总量的52.0%,占肌肉总重的5.1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酸为主。萝卜猪肌肉中铅、镉、汞、砷等重金属的含量均远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无重金属污染,纯净,安全。

2 萝卜猪种质保护与开发

萝卜猪在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报酬等方面较杂交商品猪有差距,但在肉品质、营养、口感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通过政府、行业、科研单位等保护与开发下萝卜猪种质利用取得较好的成绩。

2.1 保种有序进行

近40年来纯种萝卜猪养殖数量也经历了巨大变化。1978年萝卜猪尚存栏4.0万头,到1995年数量锐减至0.47万头,这和当时广泛开展杂交改良,忽视纯种资源保护有较大关系。2006年贵州省遗传资源调查,萝卜猪存栏7 000余头,数量略有恢复。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萝卜猪的数量进一步增加,2007年在江口县桃映乡建立了“江口萝卜猪保种场”,2011年在该县的桃映、民和、坝盘3个乡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实现保种场和自然保护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至2013年底产区萝卜猪已达5.4万头,能繁母猪4 700余头[10]。

2.2 尝试规模化养殖,引进专门养殖企业

在江口、松桃等主产区萝卜猪养殖作为家庭副业是常态,既增加了家庭经济总收入,对于促进精准扶贫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散养中养殖理念、方式等相比于现代规模化养殖有所差异。政府也有意识地在当地集中资源,联合企业,开展合作养殖,拟解决种质退化、市场混乱、产品单一等状况,同时借助企业先进生产管理经验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管理、疾病、环境等难题。

与此同时,利用萝卜猪优秀品质,通过用地、环境、科技等补贴吸引社会资本、引进专门的养殖企业也在进行,通过小型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引进、示范,引领带动当地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加快产业化推进力度,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推进。

2.3 研发新式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力度

萝卜猪的开发除了探索其基因开发产品、改良品种[11-13]外,还可直接从事萝卜猪猪肉的生产、销售。在产品开发方面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也需要行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的技术支撑,2008年江口县畜牧局牵头制定了贵州省地方标准《江口萝卜猪》(DB 52/T 584—2009),2012年江口县申报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萝卜猪养殖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实现政、产、研的有机结合。

但目前萝卜猪销售大多数仅以鲜肉的形式存在,并且价格方面与商品猪肉差异不大,结合其生长速度、料重比等因素,产品竞争力较差,在产品开发方面几乎没有成规模的专门生产加工企业,冷却肉、腊肉、零食等加工食品开发极少。

2.4 加强产品宣传,培育市场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追求目标已转向特色、健康等方向,这从当地放养的萝卜猪肉价稍高于普通商品猪即可看出,但在稍远些地区价格略高的萝卜猪仍未被接受。

在标准化生产加工、产品特色、安全健康等方面开展相应合作,利用其肉香味美、肌内脂肪丰富的优势,打出特色品牌,实行优质优价,在“江口萝卜猪”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慢慢扩大影响,发挥品牌优势,将其优良性状充分发挥出来,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同。

3 小结

萝卜猪是在长期放养的条件下形成的一个优秀地方品种,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种质特性的基础上,培育杂交新品系,研发特色优质畜产品,充分带动其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一宝贵的猪种资源。

猜你喜欢
猪种萝卜种质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猪业科学(2022年10期)2022-11-03 09:46:04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56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24
萝卜蹲
买萝卜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