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卓 姚西芫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经济健康发展是国家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捍卫者与监督者,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也是专业监督的一种,它既是财政行政的必要内容,又是维持国家经济秩序、保证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段瑞娟、苏曦凌,2022)。当前中国已踏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这一职能越发凸显,其“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的“经济体检”功能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不少发达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逐步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压低商业银行贷款利息,让大公司的放贷更加方便,缓解信贷压力,从而减少运营成本;同时,压低银行存款利率,大量释放居民存款,从而间接引导和增加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更加泛滥,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明显增加。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和财务措施无法有效抵御通胀并支撑经济回升,则会导致资本价值存在暴跌的可能,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性通货膨胀。
基于国内、国外的新发展格局,我国政府提出了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新规划和新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新的变局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国家审计要在重点领域,尤其是重大政策执行等方面加大审查力度;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应统筹经济发展和降碳减排,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加强对能源安全及粮食安全的关注。从国家审计的视角出发,梳理在新发展格局下与经济安全的联系,做到“查病、治已病、防未病”,提前感知经济隐患和风险,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莫衷一是,主要存在国家安全说、经济主权说、状态说、能力说等代表性说法(叶卫平,2010)。总结归纳已有的观点,国家经济安全应该是状态与能力的有机结合,这种状态是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状态,这种能力是指能够有效抵御恶意侵害和不可抗力损害的强大竞争能力和免疫能力,是动态与静态的一种有机结合与统一(顾海兵等,2007)。
国家经济安全主要包括经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等。信息日益彰显其重要性,成为社会发展战略性的资源,信息安全实质是要保护信息资源免受威胁、干扰和破坏。经济信息安全是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政府层面上必须要确保内部经济信息不被窃听、偷取;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必要时候有渠道获取外界信息。金融作为整个社会与经济流动的血液,是社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江涌,2009)。金融安全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及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一体化格局也在不断确立,影响着多国的经济局势,金融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袁野等,2010)。产业安全是指一种能够保障国内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生产能力,可以有效打击不公平竞争,避免产业损害,实现可持续发展(景玉琴,2006)。
国家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与国家经济一脉相通。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多方面的风险、威胁。国家审计的独特属性赋予了它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新的发展格局要求国家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早预防,并及时处理,对于经济中存在的风险要构建起“免疫系统”。同时,要对经济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经济体检”,发挥国家审计“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国家审计还能够对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进行评估,通过对于市场上包括政府在内的各个主体的调查研究能够厘清政策的执行程度,从而对于政策的深化落实起到有效的监督,保障经济平稳持续地发展。对于一些疏漏甚至错误,能够及时将情况进行反馈,建议并敦促政府进行纠正,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GDP比上年名义增长8.1%。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三产业增长均为8.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39.4%和53.3%。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余额稳居世界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CPI总体运行基本稳定,物价呈温和上涨的趋势。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7%。非食品价格上涨推动CPI温和上行,食品价格下降,减缓CPI上涨幅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其中线上消费需求明显增长,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实体零售店铺经营向好。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基本实现同速增长。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略快于城镇居民。2021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较2020实现21.4%增长率,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进出口增长率近乎相抵,有43 687亿元贸易顺差。
2021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2020年审计署在我国的重点领域,重大政策执行等方面加大了审计力度,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必须重点审计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以及重点领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跟踪审计,监测关键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如直接税收转移和减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端倪,依照要求开展经济监督,实施审计项目,履行审计职责等。总体看,今年的审计整改质量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相关部门、地方等的积极整改,相关规章制度有1 435项得到完善制定,7 000人受到追责问责、处理处分。在财政管理审计方面,国家审计通过对政府性资金等预算管理的审查,中央财政已收回结余资金近33亿元,整改784.45亿元,督促项目进行整改并加快进度。
在民生等领域,采用智能审核系统,在前、中、后三个阶段都设立监管模式,以便及时发现、处理违规使用基金情况,遏制骗取、套取基金问题。在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审计后,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已整改89.76亿元,并且与多部门联合完善制度274项,并联合惩处886人。而在对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进行审计检查后,发现问题并责令完成整改37.61亿元,制度48项,其中有2人受到了处分处理。此外,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的审计,尤其是在政策落实不精准问题和资金的违规使用及闲置上发力,已整改90.81亿元,并且有13项制度也已得到了完善。在教育领域,城乡教育特别是乡村义务教育领域,审查与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相关的问题。追回被挪用及滥用的资金、调整账目等整改2.42亿元。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修订并完善了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督促地方加强资金管理、统筹盘活闲置资金。
在开展生态环保领域审计中,中央存在支出责任越位及政策激励不佳的问题,目前已整改90.87亿元,并对66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对97人进行了处分处理。同时地方加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开工并发挥预期效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在2020脱贫攻坚决胜之年,通过审计,各地存在脱贫攻坚后续扶持及产业引领不够等问题。通过督促,目前已经有530.64亿元整改金额,同时对于235项制度也加以完善。在国有资产领域,通过审计发现存在部分企业信息失真、资产无效等问题,同时存在企业对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不足的问题。通过金融审计,发现金融机构资源配置中仍存在着“脱实向虚”的现象,其中部分中小型公司和民企贷款规模严重下滑。
从以上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通过国家审计可以有效降低各个领域违规操作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因此,需要加大对于国家审计这一治理工具的利用效率,通过经济监督及预警机制,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科学的审计理论能够给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能够促进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审计机关要适应时代新要求,更新学习审计理论,协助推进并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但是部分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难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不少审计人员进入工作单位之后,就少有时间再去系统地学习审计理论,对于新的审计理论变化难以为继。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欠缺,将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宏观经济环境没有整体的把握,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失误。
目前,许多审计队伍存在严重老龄化的情况,同时审计方法还局限于过去的经验中,随着审计项目的逐年增多,原有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再满足实际需要。面对日益突出的新矛盾,审计团队要转换思路,发散思维,开拓探究务实、高效的审计新方法。审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向数据化、精准化、网络化等方向推进,并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转变,真正打造完备的“免疫系统”。
随着审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更新,2021年我国重新修订了《审计法》,但各个层级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且问题的处理取决于工作人员自身对法条的理解程度,一旦理解出现偏差,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打造法律法规在线平台,提高审计人员关于相应规章的认知,对法律法规执行标准进行统一化、规范化,并鼓励审计人员根据标准对问题进行评估。
新发展格局下,审计的环境、任务和内容都日新月异,对审计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严格。审计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民生关注的痛点、堵点就是审计重点,民生关注的短板就是审计发力点。因此,审计重点必须更加明确,方向也要新颖并符合主旋律方向,问题定性要更精准,成效要更明确。
审计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拓宽思路,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审计成本。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支持,通过关键词搜索关联系统来分析财务状况,捕捉和过滤关键的审计指标,如风险和隐藏的风险,从而更快速地关注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果。审计方法也要由传统审计、查账式审计转向绩效审计,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审计预防。要避免一次性审计,持续跟踪监督政策事项,从苗头、根源解决问题。
借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审计局推出的一种全新系统,也就是“审计法规+案例+大数据”在线平台,将法律法规与典型案例相结合,提供法规查询、技术支持。在大数据的可视化下,检索速度变得快了起来。对于同质性的问题,平台也提供了统一的解决方法。平台配备了包括法规收藏、用户友好的设置,结合跟踪搜索频率的能力,使智能和高效的搜索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获取法律、法规。可以引鉴和完善这种“审计法规+案例+大数据”在线平台,在全国进行推广普及,统一法律、法规的认知及引用口径。
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时间节点,审计工作应关注重点领域,以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坚持聚焦主责主业,认真贯彻落实新《审计法》,牢牢把握“经济监督”的审计监督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着眼大局,着眼于主要工作,分清主次,弄清重点,确定目标,注重审计控制工作。
定期以实战的形式组织各部门审计人员面对面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会等方式总结、交流并组织参与交叉互评。安排系统性的培训,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定期开展教学,更新审计人员的审计理论。同时,对业务质量考核标准、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并进行“业务大比武”,进行实战演练、情景模拟等。培训内容涵盖业务、党建等多个方面,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凸显重点,确保培训质量。另外,培训可以同审计领域的专家、骨干组织交流和同行指导,最终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