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生 蒋珂晗 施宇科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依据客观需求、政策背景,结合自身发展经验,率先开展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于板桥镇上田村建成第一家文化礼堂,得到了村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在浙江省得到推广。实践证明,农村文化礼堂逐步在全域的实施,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展现“精神富有”的强大生命力,巩固本土文化及传统文化,加强村民向心力、归属感,助推乡村振兴,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临安文化礼堂主要建设思路可概括为“两堂五廊”。两堂即用于操办村民集会、红白喜事等各类集体活动的礼堂,以及开展政策宣讲、主题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训的学堂。五廊,一为介绍本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的村史廊;二为陈列村训、家训、族训和家谱、族谱的民风廊;三为宣传本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榜样的励志廊;四为展示本村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廊;五为陈列本村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展示本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廊。以“两堂五廊”为基础,以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为主线,以规划、示范、提升为重点,以智力、财力、队伍为支撑,“政府主导、村为主体、社会参与、多方保障”的文化礼堂创建模式,有力助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农村文化礼堂的首要功能便是举办文化活动。除举办“天目放歌红色礼赞”等文艺晚会和各类培训外,牢牢把握爱国主义和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在全区农村文化礼堂策划开展“百堂展演进礼堂”“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文明宣传进礼堂”等系列进礼堂活动,满足全年龄层村民的全方位精神文化需要。同时,通过制订文化、服务、培训“三进礼堂”你点我送服务菜单,全区多家单位推出提供政策宣讲、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医疗健康、实用技术培训等多项服务菜单,供基层群众点选。在文化多样性成绩可观的同时,传统农村文化礼堂经常面临着缺乏文化人才的窘境,临安近年来推出的“文化管家”模式正是针对这一病症的一剂良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化管家团队,组织评审会,形成“文化管家”团队库,以专业团队组织文化礼堂的文化活动开展,使文化礼堂的文化活动常年不断,形式更为多样,质量与时俱进,有效实现了文化礼堂文化输出的可持续性与有效性,为文化输出重新赋能。
发展农村精神文化,传统纸质书籍是更符合农村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礼堂书香”让农家书屋找到了最为合适的位置,同时让村民茶余饭后品读书籍,提升科学文化与精神素养,这是临安进行新农村建设、实现文化振兴的一个重要缩影。静以图书,动以健身。临安文化礼堂内同样不乏各类健身活动,除了不少村庄文化礼堂内固定的传统健身房外,拔河、瑜伽、腰鼓、球类等各类集健身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文娱活动也以文化礼堂为媒介,不断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这些或由“文化管家”等专业队伍精心准备,或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各类健身形式,提升乡民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丰富其精神世界。
将传统本土产业与文化礼堂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联村将索面文化作为本村文化礼堂的一个重要品牌,展示包括索面的制作过程、发展历史以及产业现状等。礼堂在“两堂”的基础上更是增设索面馆、电子商务馆、索面工坊、民俗文化园等独具特色的场地。在功能上,三联村还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与特色风味品尝区。这些同索面文化息息相关的特别设计,让往来游客更为沉浸地体验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韵味与内涵,能“富脑袋”,也能“富口袋”。结合生态环境、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构建“文化礼堂+”产业链实现文旅结合,以文化礼堂高质量建设推动村庄景点、民宿、农产品销售多产业串联,大力拉动乡村经济发展。
2020年底,临安区已实现270个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创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24个,杭州市四星级文化礼堂31个。在红色强化精神引领下,在数字化改革牵引下,临安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文化礼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走向“2.0”时代,助推内容供给不断向“实”,村社风貌不断向“新”,建设成效不断向“好”,实践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文化管家”的持续推进下,礼堂文化活动的提供不断实现精准化、多样化。作为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以其场地宽敞、位置便利、有序整洁的特质,为群众生活提供众多便利,实现“建管用育融”一体化成效。在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之时,文化礼堂成为疫情防控重要阵地,便于设施搭建的宽敞空间,利于高效管理的志愿服务,大力助推核酸采样工作,成功打通核酸检测“最后一公里”。在秋收农忙时分,文化礼堂成为晒谷好去处。在灾害突来之际,文化礼堂则变作应急避灾安置点,为群众提供到位贴心的生活保障。在医疗资源下基层方面,文化礼堂为义诊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平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实现健康服务“零距离”惠民生。同时,乡村会客厅、文化展示厅、农家书屋、健身场地等项目建设充分破解文化礼堂功能不丰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村民体验感不强等问题,真正实现以民为主,不断向“实”。
在“倡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新风工作的推进下,临安不断实现乡风文明,多措并举遏制陋习,婚事新办,丧事从俭,营造绿色文明祭扫环境。少铺张,少浪费,形成崇尚勤俭节约之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文化礼堂育家风活动,有力塑造、培育农村优秀精神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基层蔚然成风。“好家风”建设先后入选全国“宣传工作创新百例”“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第三届“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在挖掘本土文化、深耕历史传统背景下,“一村一品牌”口号的打响,临安的毛笔、鸟笼、越剧脸谱等专属标记,大大增强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继承传统,发掘本土,易俗移风,使村社风貌不断向“新”。
“在“六一”目标的引领下,“文化管家”落实十项工作,使活动常态、内容常新,实现盘活人气,凝聚人心。针对群众需求,各“文化管家”团队充分挖掘各村文化特色,改编本土节目,开展各类培训,为临安在“后文化礼堂”时代实现“五常”目标,打开了一扇大门。同时,“文化礼堂+”产业链的建设发展,点亮礼堂经济,助力乡村文旅。在首批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礼”中,昌化百家印和岛石山核桃以独具特色的文创非遗和农产品,讲好乡村故事、礼堂故事、“村礼”故事,以文化铸魂赋能乡村振兴。此外,临安积极争取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数字化智慧平台全省试用工作,成为浙江省两个试用平台之一,也是杭州地区唯一一个参与系统试用的区县(市),以数字大脑助推建设成效不断向“好”。
农村文化礼堂是丰富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基础,文化礼堂功能的发挥才是关键。各地须结合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建设好“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农村。
群众是农村文化礼堂的直接享受者,是文化活动内容的热情供给者,是基层精神文明的忠实建设者。首先,作为“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文化礼堂,所推进的文化活动应体现惠民利民乐民的本质,教学性、礼仪性、娱乐性活动提供缺一不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各年龄段群众的精神文明需要均应重视,实现数量全覆盖,质量高标准的良好局面。其次,继续以“文化管家”为抓手,加强礼堂队伍人才建设,以群众声音为首位,以政府购买高质量服务让优秀文化“下沉”基层,以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满足群众真实需要,从而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参与感,真正实现送文艺、种文化、育文明。最后,在“文化育人”层面,农村文化礼堂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竹笋、山核桃等农产品种植业,索面、高山馒头等农产品手工业,民宿运营、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以增强农民致富创收本领,做好做实“育人”工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农村文化礼堂,“堂”是本质,即乡村共享空间。作为乡村文化的活化载体,整合各类地方文化资源,继承传统文明要素,农村文化礼堂必然成为表达地方特质的方式,结合地理条件与人文因素,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现代与传统,以“一村一品”建设的推进大力弘扬村庄文化特色,提升对外宣传村庄形象,增强村民自信与村庄归属感,以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培育群众,实现“掘根育人”。“文化礼堂+”产业链的进一步构建完善,以礼堂经济大力赋能文旅产业。围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贯穿文化特色与生态优势,成就乡村旅游内涵新高度。此外,以服务群众为主旨,农村文化礼堂的用途不能仅限于“文化”,以及由“文化”衍生而来的“经济”,任何立足于百姓立场的活动都可以在此共享空间开展,提升空间利用率,回应百姓合理关切。
农村文化礼堂,“礼”是基础,文明是关键。推进“倡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扩面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以“硬约束”规范恶习陋习,制定详密章程,提升村民素养,涵养文明风尚,厚植精神根基,使乡风文明蔚然蓬勃。在“后文化礼堂”阶段,数字化改革贯穿设计初期、运行中期、评价后期全过程,在内容供给、阵地建设、管理运维多方面实现精准、科学、规范赋能,助推农民精神富裕。以多媒体、5G等技术手段升级文化礼堂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供给,构建文化礼堂建设、使用、培育、传播、评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激活文化礼堂内生动力,由“输血”转“造血”,让乡村振兴工作有“质”更有“智”。
文化传播需要基础设施的保证,精神传递需要传播媒介的助力。部门文化礼堂存在相关设备维护不及时,展示区域信息二维码过期无效等问题。乡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绝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建设健全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机制是当务之急。建设初期,文化礼堂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建设后期,相关资产定期维护的费用支出也同样需要重视。建设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及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完善考核激励制度,以常态长效运行机制激发农村文化礼堂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文化输出是日日更新,时时不同,而非一朝一夕,落实日常管理制度,以财政为重要抓手,是保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