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树华 柳小梅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紫琅一小”)聚焦评价改革,大力推进发展性学习评价,引领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性学习评价是为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实践评价。
紫琅一小评价改革项目组从测评维度、测评内容、测评标准等方面设计小学学业质量绿色评价系统,形成“知—致—智”三维评价体系。测评内容为“学科+综合”,测评维度为“双基+优长”,测评形式为“书面+现场”,测评对象为“个体+团体”,以评价改革撬动整个教学体系的变革。此阶段所形成的是发展性学习评价1.0版。同时,紫琅一小开发出一组与理论系统、操作体系相匹配的测评工具。
发展性学习评价确立了游学卡的评价形式,建立现场测试题库,设置评分诊断标准,最终基于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评价结果形成绿色评价报告书。其中,游学卡承载所有测评站点的打卡任务,记录测评成绩。学生人手一张游学卡,根据设计路线“游历”各考点并参与现场测评,由各站点考官在游学卡上以盖章方式记录成绩。各学科均根据课标要求设定现场测试题库,如语文学科的“经典咏流传”“口语达人秀”、数学学科的“数学小老师”“数学实验家”、美术学科的“泥工造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家庭档案”等。学生现场抽取题卡,根据要求进行现场测评,由各站点考官评定成绩。每学科均从参与度、融合度、达成度、创意度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现场测评表现进行等级评价。绿色评价报告书从学生“三有”(有爱心、有创见、有行动)行为表现、各学科的学业表现、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养评价。
在发展性学习评价1.0版基础上,紫琅一小在学科融合度、情境真实性和记录迅捷化等方面加以改进,形成发展性学习评价2.0版。一是进行项目主题的建设,进一步优化项目测评体系,形成一至六年级独具地方特色又贴合儿童年龄段特征的系列项目主题,并根据学校和地方文化资源,将一至六年级分三个学段整体设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项目测评内容主题。二是开发数字平台,研发发展性评价数字化平台,为每位学生设置唯一的身份二维码,在测评过程中收集照片、视频等过程性资料数据。
发展性学习评价2.0 版突破“唯分数”的教育禁锢,测评内容由学科知识走向综合素养,测评维度从基础性走向拓展性,测评形式由书面测评走向现场测评,测评对象由个体走向团体,测评运用由终结走向诊断与增值,测评内容、维度、形式走向了综合化、多样化、现代化,撬动了学校“课程—课堂—评价”一体化改革,推动了学校课堂生态的优化、教师的成长,实现对学生全学科能力与品格的高阶评价。发展性学习评价2.0版为每个学生搭建个性化展示舞台,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优的学习效果。
“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为南通唯一一所评价改革试点小学,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创新评价方式,实现发展性学习评价3.0版的跃迁。
一是探索一、二年级无纸笔化测评。发展性评价1.0版、2.0版的测评以“纸笔+表现”的形式进行,表现性评价作为书面测评的补充,展示学生在书面测评中难以体现的素养。2021 年秋季,项目组积极探索一、二年级的全面无纸笔化测评;2022 年1 月,开始在一、二年级推行无纸笔化测评,尤其关注了内容的全覆盖、情境的真实性和形式的挑战性,让评价的过程性监测功能与发展性诊断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全面测评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素养能力。
二是学业诊断单阶段记录。根据现场测评的情况,考官先在游学卡上开出学习诊断单,提出建议,再由学科教师“对症下药”制订个性学习方案,最后家校携手全程导航,实现评价的诊断和增值功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数字化平台的分级完善。为解决传统评价费时耗力问题,更好地保存过程性资料,发展性学习评价注重将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完善建设数字化平台。平台内开辟多个二级小平台,并建立了常态化信息平台。其中,评价记录平台具有表现性评价过程中一人一码、影像记录、数据分析、形成诊断方案等功能,形成学生六年评价的过程性档案;作业记录平台以评价驱动作业减负,真正做到学习过程实时反馈、作业量与质的有效监控、学习困难点个性跟踪、数据量化处理,最终形成个性化评价结果,帮助教师精准进行学情诊断;运动记录平台可实现学生的日常运动情况监控,实时反馈运动达标情况,实时记录运动习惯,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劳动记录平台分设劳动学习空间、劳动分享空间、劳动银行空间,记录学生劳动参与过程,折算劳动学分,存入劳动银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