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在“双减”背景下,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致力于打造具有博爱特色的“魔方”式作业样态,旨在实现轻负高效。学校立足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的现状与诉求,精准发力,推动作业改革。在“魔方”式作业中,参与主体的身份和效能都发生了变化,班主任是作业总量的控制者,各科教师是作业策划师,学生是有选择权的作业主体,家长是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者。“魔方”式作业改革,撬动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改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业是教学的必要补充,除具有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功能外,还蕴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学校打造“魔方”式作业,正是为了设计和实施具有魔方特色(创意、变换、立体)的作业,逐步培养博爱学子的六大核心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魔方”式作业和魔方一样,有自己的中心块——作业制度,它规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一系列教与学的行为。组成“魔方”式作业的组合块就是学校丰富的作业类型、作业设计、资源题库,这些组合块既有因学科属性而相对独立的,也有与各科共享、与生活勾连的。学校各学科通过“作业指南”这个魔方复原法,活用公式群,真正提升“魔方”式作业的效率,实现育人功效。
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制定一系列制度,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做全面具体的规范,促进教师找准“魔方”式作业的中心块。这些制度既有行动的标准,也有红线界定,帮助教师形成统一认知观念,做到“心有标尺,行有所止”。
作业管理需要创新,也需要管理监督。学校采用“纵横双向多线管理”模式,纵向层面以行政支持和专业引领做好先驱保障,各学科借助教研活动对作业进行来源选择、设计、布置、批改、分析、辅导等,实施全过程管理;横向层面由校长、分管行政领导分年级进行调研;学科和年级双向并行推进,分层分责,分步落实,并及时反馈,从而形成全校性的作业管理闭环。
魔方的复原是有口诀和方法的。为打造“魔方”式作业,学校构建“三维度+六要求”的作业基本标准框架,明确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各种作业类型和作业设计质量标准,制定各学科作业指南,为教师提供设计作业的基本抓手,对作业瘦身和作业提质给出实施建议。
玩好魔方,需要借助魔方公式。学校在打造“魔方”式作业的过程中,结合“博爱”办学精神和育人目标,形成独有的公式,引导教师树立基于课程视角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是课程的一个环节,而不只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和技能。学校充分利用“全学习、场景式、立体化”的学习社区资源,加大备课组、年级组、课题项目组的研讨力度;在作业减“量”的同时关注提“质”,不断优化和完善各学科作业建议,改变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完成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成长,从而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要想打造真正令人着迷的“魔方”式作业,学校还需给教师赋能,启迪教师智慧,让“魔方”式作业具有魔方“创意无限、自主个体、立体跨界”的特点,由此提升学生作业兴趣和作业主动性。一是“强师兴源”,教师需要打破原来单一作业类型“一统天下”的局面,研制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种类型作业的结构化组合。二是“强研创新”,教师结合学校原有“博学”“博融”课程资源,紧扣教材中的知识重难点,灵活设计作业形式,让作业从传统的单一、机械、封闭走向新形势下的多元、实践与开放。三是“强学并融”,教师借助学校已有的育品项目和主题课程平台,将学习与生活结合,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作业立体跨界,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强质优享”,学校建构校本资源库。一方面,学校将“魔方”式作业的所有实施资料进行分类、保存,以便学生及时、自主提取,促进优质作业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博爱微学院”等虚拟社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学科的课程与作业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整合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平台进行有关作业的交流,让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和智能。
在打造“魔方”式作业的过程中,学校借助作业公示栏,帮助教师互相协调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使学生更清晰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增强学生作业安排的自主性。在作业公示的基础上,教导处通过课后服务巡查、家长电话随访、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情况,进一步确保学生作业在校完成、学习困惑在校解决,增加学生作业完成的成就感,提高家长满意度,提升速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