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

2022-11-21 18:28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中心学校罗明
家长 2022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儿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中心学校 罗明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进城务工而他们被迫与其分离独自留在家乡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指导,他们在成长过程遇到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成长问题等缺少有效的沟通对象,从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若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正确的心理辅导,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并加大研究力度,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这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心理问题。因为缺少父母的教育、指导、陪伴,而儿童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所以在学习上往往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来看,他们多是由爷爷奶奶抚养,而爷爷奶奶的年纪较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他们在孩子的学习上几乎不能提供任何帮助。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出现了应付了事的心理,敷衍痕迹严重,所以无法取得理想成绩,而且容易产生逃学、厌学等负面心理,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2.孤独感强且社交焦虑。由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缺位,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产生很强的孤独感,并且存在社交焦虑,在人际交往上障碍重重,具体的表现为遇到困难也不愿意求助他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也不愿意过多交流。因为父母管教的缺失,留守儿童长期处在一个散漫状态,致使自制力越来越差。与此同时,由于精神需求与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心中产生一定的落差,所以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3.人格发展障碍。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而监护人的重心几乎在儿童的衣食住行上,这让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情感关怀缺失的状态,所以很多儿童交往能力较弱、冷漠、自卑、内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蛮横霸道、自私、易怒、冲动等特点。与此同时,行为控制能力比较低,从而出现叛逆、逆反等心理,甚至有些留守儿童发展到厌恶社会。九当前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基本只保障孩子的物质需求,对他们道德习惯的养成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基本不关心,少有关怀,这让部分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出现危机,甚至有的孩子误入歧途。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父母不在身边,代理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的困境,而他们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本身的自制力也很低,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学生在学习上懒散、应付了事或想要努力学习却缺乏指导与帮助等一系列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教师需从根源上着手,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学习帮扶小组,顾名思义,即让学生以组团的形式学习。相较于学生单独学习,组团式学习的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小学生是一个感性的群体,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一个人学习的状态下,他们很容易因为走神、贪玩而放弃了学业,但是成立帮扶小组可以营造浓郁、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动性。第二,它可以促使学生相互监督,从而实现相互提升。缺乏自制力是很多留守儿童学习路上的“拦路虎”,而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可以有效解决其自制力差的问题,在同伴的监督与督促下,留守儿童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它可以发挥互助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多个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成立学习帮扶小组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了可以讨论、交流的“同路人”,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这样就弥补了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问题,让他们得到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故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学习帮扶小组,按照“组间异质”的原则安排小组,即每个学习帮扶小组的内部成员各有优点和不足,呈现互补状态,比如,三人小组中,A学生语文水平高,B学生数学水平高,C学生英语水平高,这样就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的组建方式,比如,让学生自由选择同组的伙伴,或按照家庭地址将住在一起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这样便于课后交流、互动。当然,学习帮扶小组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密切关注每个帮扶小组的情况,给予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及时、有效的帮助,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获得帮助与指导,从而解决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让留守儿童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在学习上充满自信心、自觉性,能主动、积极学习。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档案。在网络技术实现了全覆盖的今天,农村地区的学校以及教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档案,在档案中填上学生基本信息与家庭住址、背景环境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突出的心理问题、兴趣爱好等内容。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指向被教育对象的精神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情,这就是建设学生档案的必要性。例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学生档案库,详细地记录了留守儿童学情信息,包括每个学生性格品质、学生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家庭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家庭氛围与经济条件、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等。除了记录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教师还要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尤其当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准确分析他们这些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原因。

其次,坚持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是他们的天性和家庭成长环境造成的,但是由于自身性格、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也有一些独特的行为表现。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例如,笔者所带的学生中有些留守儿童存在共同的行为表现,比如,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行为过激,不能以平常心接受监护人与教师的劝导,经常发生违反课堂纪律、打架等不良行为,所以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他们进行了共性教育,给学生讲解行为过激的危害,并传授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时,针对个别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实施个性化教育,比如,个别学生存在焦虑心理,面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笔者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传授其解决这一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听音乐、跑步、爬山等,通过这些方式舒缓压力,从而消除焦虑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教师可以开通网上心理咨询服务,让留守儿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告诉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解答。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信、当面倾诉等方式告知教师自己心理上的疑惑,然后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通过上述这些措施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拥有健康的身心与幸福的童年。

(三)利用家庭教育力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解铃还须系铃人,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父母缺位造成的。因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对他们比较愧疚,所以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让他们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且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或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少,与周围同学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或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让他们多关心自己,孩子表现得十分叛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人产生强烈的对抗性。这些问题都需要父母参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仅仅靠教师单方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革新他们的育儿观念与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筑牢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微信,如今已经作为大众社交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即时性,教师可以以它为“纽带”与家长交流。例如,建立微信家长群,不定期在群内分享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尽量配上一些图片,从而营造浓厚的家校合作氛围。与此同时,可以将微信群发展成“线上课堂”,不定期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视频等资料,鼓励家长阅读和观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让家长知道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强调家长参与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要有优异的成绩以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思想品德等,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避免个别儿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他们其他方面的成长导致孩子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的问题。其次,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教师要更加深入、更进一步地与他们交流,让家长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关心孩子,比如,每天晚上打一个电话或者一个视频,除了和孩子聊学习上的事情以外还可以聊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最近有没有新认识的朋友等,通过这样的对话内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从而避免由于父母缺位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实践证明,父母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即使不是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能给他们极大的心理慰藉,这对教师有序与高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也能让儿童拥有健康、幸福的童年。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创造幸福美好的童年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的课外生活单调、空洞,这是让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留守儿童缺少与他人互动的机会,所以有很强的孤独感,同时,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很容易出现人格障碍。另一方面,单调的生活让儿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他们难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从根源上着手,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与同伴互动的机会,以此扫除他们的人格障碍,让儿童拥有美好幸福的童年。

第一,在校园内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实际情况等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唱歌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让留守儿童的课后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使他们生理与心理均能获得健康发展。例如,笔者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等问题,便经常利用周五放学后的时间组织他们开展篮球比赛,篮球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团队运动,要想在比赛中有优异的表现,学生需与团队成员互帮互助,这能解决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

第二,在校园外部,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周末的时候带领留守儿童外出放风筝、捕蝴蝶;端午节的时候带领留守儿童包粽子;植树节的时候带领孩子上山植树。农村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孩子到田野、山坡、小溪边,或帮助农民播种、灌溉,或写生,让留守儿童拥抱大自然,以此培养他们对大自然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实践表明,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能让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充实,拥有健康、快乐地童年,这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并不是一般性的教育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农村孩子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学校以及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积极关注其心理发展问题,从问题出发,“对症下药”,通过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儿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