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郑城畜牧兽医站 273300)
随着山羊饲养规模的发展,饲养数量越来越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发生管理不善,环境条件恶劣,营养不足等情况下,长期下来山羊体质明显下降,极易诱发各种疾病。山羊常见的疾病有羔羊痢疾、传染性结膜炎、传染性烂口疮、疥螨、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等疾病。山羊一旦发生这些疾病,势必引起食欲下降、体重增加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防控不当还会引起死亡现象。因此,管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确掌握山羊发生这些疾病后所出现的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帮助病羊尽快康复,减少疾病给山羊场带来的经济损失。
羔羊发生痢疾后会出现精神颓废、食欲废绝、粪便呈灰白、淡黄或绿色,严重时粪便中带来血色。肛门周围沾满污浊恶臭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肛门失禁、严重脱水,再加上羔羊自身体质弱小,抗病能力较差,最后往往衰竭而亡。
加强羔羊护理工作,帮助刚出生的羔羊尽快吸吮足够的初乳,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抗体水平,提高抗病能力。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加强通风管理,避免冷风直接刺激羔羊,否则羔羊腹部容易受凉而发生腹泻症状。供给营养良好和容易消化的饲料,逐渐过渡,在刺激消化系统良好发育的同时,让消化道能适应营养物质的变化。不能饲喂霜冻或含有露珠的青草或饲料,避免对肠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而发生腹泻或继发痢疾。
一旦确定山羊感染羔羊痢疾后应立即治疗,建议给山羊服用多西环素,按说明书内服,每天服用2~3 次,连续使用3~4d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1]。体质弱小和发生脱水的羔羊需要立即补充体液,缓解脱水给羔羊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在羔羊饲料中添加消化酶类添加剂来增加羔羊的消化功能,同时添加维生素和葡萄糖,有利于减缓痢疾病给羔羊带来的应激,帮助羔羊恢复体力和健康。
山羊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生活环境中空气污浊,存在于空气中的病原菌会对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当外界病原菌感染眼结膜后会发生结膜炎。病羊通常表现眼睛怕光、流出眼泪、闭目、结膜充血、角膜发白,有的眼睛失明无法看到食物,最后机体逐渐消瘦、甚至衰竭死亡。
在日常生产中需要认真观察山羊精神状况,一旦发现山羊有上述症状,需立即上报兽医人员,确定山羊是否感染传染性结膜炎,在确诊后应立即使用硫酸小檗碱眼药水进行滴眼治疗,每日滴眼3 次,连续2~3d 病情好转。发病后的山羊视力受到影响,对发病山羊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强饲养管理,因为病羊采食不便,如果与大群混在一起饲养,很难采食到饲料,进而影响体重增加,影响体质和抗病能力,不利于本病的恢复。需要将病羊隔离饲养,不仅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还可以让病羊采食足够的饲料和饮用水,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山羊感染传染性口疮后刚开始出现口角和鼻镜发炎、破裂、流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形成灰色痂皮,等待痂皮脱落后可以逐渐恢复健康,但如果环境卫生较差,在没有痊愈前感染病菌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山羊采食,引起体质和抗病能力的下降。
必须重视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及时将发病区域的痂皮刮掉,然后用芭蕉皮烧灰与桐油混合调匀,涂抹在患处,每天涂抹2~3 次,经过3d 能痊愈。同时发病羊只口腔黏膜受到严重损伤,在治疗期间需要供给柔软或稀软的饲草或粥状饲料,有利于增加病羊采食量,帮助病羊恢复体力和抗病能力。
本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有山羊发病,病原菌可以随着脱落的痂皮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饲料、用具和饮水等造成污染,健康羊只采食到这些饲料或饮水后极易感染本病。建议对病羊隔离治疗,将病羊脱落的痂皮清理干净,并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处理,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
本病是由疥螨引起的体外寄生虫病,山羊发生本病后因患处皮肤奇痒,不停磨蹭发生脱毛、皮裂等症状,最后形成很厚的痂皮,经过治疗痂皮脱落后可以慢慢痊愈。实际生产中一旦发生山羊感染疥螨病,需要立即隔离治疗,否则极易通过接触传染给健康羊只。治疗时可以先用温水将患处擦拭干净,然后用0.5%的敌百虫溶液擦洗患部,每天擦洗2~3 次,经过4~5d的时间基本能痊愈。饲养山羊数量较多应皮下注射阿维菌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驱除体内寄生虫。
首先本病属于寄生虫病,需要将环境中存活的疥螨彻底杀灭,防治本病反复发作。使用敌百虫药液将饲养环境彻底消毒处理,并将粪便和垫料类废弃物运输到远离羊群的地方进行生物发酵处理,有利于全部杀灭粪便中存活的疥螨,防治病情蔓延[2]。其次,本病属于体表寄生虫病,为了有效预防山羊感染本病,需要定期对生活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选择热火碱水或火焰喷灯消毒,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同时,清除杂草和废弃物质,消除疥螨在外界的生存环境,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山羊体表干净,定期将体表泥土或杂物清理或擦拭掉。在本病流行的梅雨季节,可以对所有存栏的山羊进行药浴,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药浴时应选择在晴天的中午时分,避免羊只受凉发生感冒。
本病是由山羊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只发生于山羊,又叫山羊烂肺病。典型症状为体温升高、肺脏炎症、呼吸困难、咳嗽、流出带血鼻液、胸腔积水等。防控本病的首要措施是对山羊接种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氢氧化铝菌苗或弱毒鸡胚苗。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选择优质疫苗来接种,保证免疫效果良好。
本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应做好圈舍清理和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蔓延,危害健康羊群的身体状况。如果环境潮湿会增加病原体繁殖速度,再加上空气污浊,对山羊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山羊感染呼吸道疾病后极易诱发本病。所以日常管理应供给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管理,保持圈舍空气质量良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防止山羊感染呼吸道疾病[3]。
一旦确定山羊感染本病可以立即注射卡那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按照说明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5d 均有一定疗效。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止咳化痰的中草药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可以减缓疾病给山羊带来的应激反应。治疗疾病期间可以加强通风管理,保证圈舍空气质量良好,降低环境中支原体的含量,避免山羊重复感染本病。
为保持山羊健康状况,需要按照免疫程序对羊群进行防疫接种,如每年使用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苗和山羊三联四防苗各免疫接种一次。日常管理中每天认真观察羊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为提高羊群体质和抗病能力需对羊群定期驱虫,避免寄生虫病的发生,并供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这样不仅能增强羊群体质,还能减少羊只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机会,降低羊群发病机会,维持羊群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