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鹏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农业局 741306)
纵观当前动物检疫现状不难发现,即便相关检疫规定早已在城乡大力推行,但受区域规划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际检疫工作难免存在监管力度强弱不一、监管效率高低不定等问题。如何立足于不足,谋求长效化发展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着重就有关要点展开浅析。
切实可行、细致高效的管控机制是确保各项检疫事宜循序贯彻的先决保障,但现阶段管控机制的不完善是制约检疫事宜顺利执行的首要因素,细化来看,不完善之处主要可以概括为3 点:(1)相关部门未配备严格、有效的监管程序,在实际检疫中难免存在一些违规性行为,检疫体制内部腐败和疲软问题突出;(2)少部分检疫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亟须强化,对工作多有忽视,缺乏职责观念和工作踊跃性的从业态度是动物检疫的一大忌讳;(3)欠缺完备、细致的法规条文来维系检疫事宜的稳定推进,致使检疫人员和养殖人员对一些动物检疫细则表现出认识不够明确的问题[1]。
最近几年,动物产地检疫已逐渐拓展至广大农村基层养殖一线,大部分农村地区皆已配备了相关检疫报疫基站,使得检疫事宜可以得到切实性的推进执行,并斩获可圈可点的成绩。但受各地区发展水平、社会条件的约束,实际检疫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城市地区畜牧养殖产业集约化、整体化程度相对更高,各项检疫事宜的推进更为顺畅,可以最大化促进统一检疫,精简不必要的琐碎流程。但农村地区的检疫事宜在实际推进中阻力颇多,农村畜牧养殖仍然以分散式的个体养殖为主,监管工作更为烦琐,且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难以施行统一检疫,这便延长了实际检疫时长,导致检疫效率的低下。
出于获得更多养殖利润的目的,难免有养殖户和商贩会在利益的诱惑下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如将那些理应严格消杀的病畜死畜违规售卖,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和不良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养殖人员不注重个人观念的强化、执法人员未能即刻加以查处,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将受到很大威胁,可见,还需继续加大待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管督查力度,将每一处细节把控好。致力于养殖人员、商贩、执法人员的观念教育,引领相关人员主动投身于动物检疫中,另外,奖惩职责机制的不健全也容易引发诸多失职问题,不利于各个检疫环节间的协调配合,健全奖惩职责机制同样势在必行[2]。
调研发现,许多地区的动物检疫能力不足、检疫效率低下,同其检疫硬件设备的缺乏和落后有很大关联,尤其是很多偏远落后地区检疫条件很是粗陋,加之久久未能更新换代,这一条件的限制大大干扰了常规检疫事宜的推进。在畜牧兽医工作中,不少检疫设备市场价格较高,先进设备的更新需要经费投入,在高昂的开支压力下,当地检疫部门往往无能为力,有心购置却无经费支撑,自然不能及时购置最先进的检疫设备,没有设备的支撑,检疫效率往往也无法提升。另外,这些地区的信息技水平也相对有限,最新的检疫数据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上传,不能就这些关键数据加以及时剖析和记录,这也是导致偏远地区检疫难的一大因素。
为最大化强化动物检疫的效率和品质,务必要注重对相关产地检疫措施的严格贯彻,把检疫要求和细则明确到位,使实际检疫事宜的推进有规可循、有制可依,强化整体可执行效率。(1)配备健全的检疫机制,每一项检疫信息皆要进行规范登记,还要有养殖户确认,对实际检疫中同申报相关的信息进行归档存储,时间最少一年,以便产地检疫的溯源和追查;(2)需基于本地实际,综合考量养殖户的分布状况及养殖密度,有针对性地协调好检疫报疫点的分布,使得检疫工作可以有条理、有次序地推进;(3)设置好畜牧饲养登记机制,每户一个档案,应用大数据管理系统,动态化把控好畜禽养殖的规模、类型、分布、流通情况,为检疫事宜的落后供以数据支撑[3]。
要想最大化强化检疫效率和水平,必须配备一支优质的检疫人员队伍,可见,抓好对检疫人员素养强化亦是大势所趋,具体而言:(1)检疫部门需定期就在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个人素养的综合管培,确保每名检疫参与者的专业性;(2)贯彻日常考核事宜,定期就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业素养加以核查,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人员勒令其及时改进,必要时可以予以辞退,尤其对偏远落后的农村检疫人员,更要注重管培和考核。(3)适时设置相应的检疫督查机制,以强有力的制度规定来督促检疫单位、督促检疫人员、督促养殖人员切实贯彻好自身职责,协调好检疫人员、养殖人员、市场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将疫病风险降至最低[3]。
许多基层养殖人员本身缺乏对相关检疫规定的辩证了解,因此,必须注意强化科普力度,就相应法规条例做好宣传介绍,强化其法律认知,以期引导他们构建合法的经营观念。以自身行动杜绝日常养殖中的违规之举,严格依循规定,处理好病畜死畜,并抵制不法商贩的违规售卖行为,监管部门也要凸显自身监管效力,面对畜禽养殖、经营中的违规行为务必要按规定严厉查处惩办。同时还可以依靠新旧媒体对相应违规事件加以曝光披露,以期警醒相关人员,从源头避免病畜、死畜的流通风险,以强制性力量对畜禽市场进行严格有效的引导和约束。
有关部门需继续加大对动物检疫各项设备的经费支持,致力于检疫环境、检疫条件的改善,及时帮助偏远地区购置前沿检疫设备,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为检疫人员的日常检疫供以更多便利。同时还需凸显科技的作用,实现网络技术最大化,完善检疫信息网络系统,研发一系列动物检疫软件,优化动物疫病诊治体系,及时对检疫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分析,以便于拟定准确的防治规划。做好对动物检疫必然性的科普引导,让广大基层养殖人员可以及时熟悉一些频发的疫病类别,认识到不及时检疫的危害性,如此他们日后才能积极参与各项常规检疫,检疫工作的推进自然也更顺畅[4]。
总而言之,在当前养殖大背景下,要想实现高效化、全面化的动物检疫,必须立足于检疫现状,将各项检疫措施逐一贯彻到点滴之处,施以全面细致的综合性优化和管理,方能达到既定检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