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鲜食杏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2-11-21 17:48:20宋永宏杨复康李静江杨燕君杨晓华吕景丽
果树资源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杏树鲜食种质

宋永宏,杨复康,李静江,杨燕君,杨晓华,吕景丽

(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杏为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杏属(ArmeniacaMill.)植物,全世界杏属共有10个种,中国有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藏杏、紫杏、志丹杏、梅、政和杏与李梅杏这9个种[1]。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和梅内有17个变种和类型。普通杏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一个种[2],在中国也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种。原产于中国的黄河流域,即西北和华北各地[1],由此可见,山西省也是杏的原产地之一。杏树抗寒、抗旱、耐瘠薄,是山区、丘陵分布最广的树种。杏树种植遍及全省,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已达5.06万余 hm2,主要集中在山西北部冷凉地区[3](大同、忻州、朔州三地区占到57.78%)。重点在山西北部的大同市,其面积占34.23%。其中大同阳高县、忻州繁峙县、朔州怀仁县、长治武乡县等都将杏树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是广大山区农民的“摇钱树”。为此,杏树产业在山西的经济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杏果是季节性很强的时令水果,不仅风味独特、色泽艳丽,而且营养丰富。杏浑身都是宝,据《本草纲目》记载,杏果“曝脯食,止渴,去冷热毒。心之果,在病宜食之”,杏仁能治风寒肺病,止泻润燥,润肺解饥,止咳祛痰等;还指出杏花、叶、枝、根均可入药;同时因其防癌、抗癌功效[5]被关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人士追捧,迅速成为春夏之交风靡果品。

1 山西鲜食杏的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

山西是杏树的故乡,山西人对杏树的热爱根深蒂固,对杏树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现今为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成立之初,就组织有关人员对全省杏树的资源进行了调查工作,写出了《山西省杏资源调查总结报告》,详细总结了山西省的杏资源及其栽培技术等,是当时全国最早、最完整的杏树著作,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成立了杏树研究课题组,重点研究鲜食杏,并建立了杏种质资源圃,采用田间植株保存,先后收集保存了近70多份省内外优异的鲜食杏资源。西伯利亚杏作为野生资源是山西最多的野生果树之一[6],遍布山西各大山区,是耐旱、抗寒、耐晚霜、丰产的优良种质资源。

2 鲜食杏种质资源评价

杏资源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多样性等特点,为了筛选符合山西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的杏品种,进行资源利用和育种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个杏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目前杏种质资源评价标准采用的是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所在单位——辽宁省果树所权威颁布的《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该标准从基本信息、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性及其他特征特性[7]等6大项119小项对杏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描述,同时规范了样品的取样时期、取样方法、描述标准等。

根据《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结合杏课题组资源圃中的杏品种鉴定调查数据资料,采用组间连接聚类法以当地表现良好的20个杏种质资源果实为试材,对果实的单果重、核鲜重、可食率、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形指数、核形指数等9项外观性状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为5的临界点分为4类,小果型(以赛买提为代表);中等果形(常见果形)(以金太阳、晋梅杏、银香白为代表);中等稍大型(以晚红杏为代表);大果型(以华县大接杏为代表)[8]。对11个杏品种果实的3项外观品质(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和8项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测杏品种进行了综合品质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为:金荷包、凯特、兰州大接杏、晚红杏和晚梅杏等5个品种的营养品质更优质[9]。对圃中表现优异的18个杏品种果实的14项外观性状和15项内质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观察结果表明:所选杏品种均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果实外观及内质品质评价均为上。其中所选品种单果重在37.08~95.85 g;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在9.0%~16.87%;测定10个杏品种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6.39%~11.71%,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在0.75%~1.23%,维生素C质量分数在9.75~14.3 mg/100g;鲜核质量在1.93~4.09 g。品质特性优异,鲜食性强,开发潜力大[10]。

通过对杏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不仅对于规范苗木市场与认定品种具有重要意义[11]。而且能使当地杏农对各个杏品种得到充分认识,以便合理选择和种植优异品种资源。

3 山西鲜食杏的研究进展

3.1 新品种选育研究

杏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新品种选育研究对我省杏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杏新品种选育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收集优异的品种资源,对不同资源进行鉴定、评价,从中选择出适宜我省种植的凯特、金太阳、华县大接杏、沙金红等优良品种,及时为杏产区品种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实生选育与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进行新品种选育。

杏新品种选育本着立足杏产业发展及杏农经济收入提高的原则,结合本省地理环境实际情况,积极进行针对性选育研究。山西北部大同市属于三北防护林区,杏树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成为了三北防护林首选树种。同时苹果、梨等果树不适宜该区种植,所以杏树种植即起到防风固沙的生态环境效益,也起到增加杏农收入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此:该地区杏加工业较多。由于当地杏品种成熟期较为集中,极易造成积压浪费。2009年戴桂林[12]等通过实生选种选育出极晚熟杏品种“晚红杏”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于该品种成熟期极晚,即延长鲜杏采收供应期,减轻杏加工业负担,又增加了杏农收入。由于杏树基本种植于山区,杏果成熟后不耐贮运,山区运输极易挤压而失去商品价值造成损失,针对杏果这一缺点,2016—2019年戴桂林、杨晓华[13]等相继选育出优质、耐贮运的‘晋梅杏’(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晚梅杏’(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治市武乡县山区得到大面积发展,对提高当地杏农经济收入起到积极作用。针对当前杏品种的成熟期多集中在6月底7月初,杏果上市集中,销售压力大,2020年杨复康[14]等为了杏果提早上市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选育出比金太阳早熟10 d左右的早熟品种‘早甜艳’(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近年来进行的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是优质、耐贮的梅杏系列、亚杏等做母本,丰产性好、果个大的凯特、6-1等做父本。已经获得杂交优株,还需要继续进行观察、鉴定、区试等工作,以期获得优质、耐贮、丰产、大果型新品种。

3.2 杏树栽培技术研究

杏树基本种植在山区、丘陵地带,种植区域水源匮乏,几乎没有灌溉条件,自然降水少。为了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出了鱼鳞坑、梯田、垄沟整地树种沟中等整地种植技术,并结合田间生草制的栽培技术。因为,如果采用清耕制,只求地面无杂草,结果会增大土地的裸露面积,加大土壤的蒸发量,从而加剧旱情。所以,采用生草制不仅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也能改善土壤条件,还可以减少杏树害虫危害。

杏树花期易遭受晚霜侵害,而开春晚霜来临时的冷空气时常聚集于离地1.5 m以下的区域,于是针对晚霜危害提出了杏树整形修剪主抓“提主干”“树形并采用延迟开心形和前期疏散分层形、后期开心形,不使用或减少使用低干开心形”等方面的修剪技术。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及展望

4.1 鲜食杏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

由于鲜食杏属于季节性很强的时令水果,不能与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相比,常被人忽略。为此在鲜食杏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等方面明显感到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严重不足。针对花期晚霜危害,收集晚花、抗霜品种;针对杏不耐贮运,收集质优、硬肉、耐贮运品种势在必行。有目标的进行资源收集,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单位合作,完善与丰富资源圃,对助推山西杏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2 山西鲜食杏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

我国杏资源相当丰富,而山西省南北跨越6个纬度,且南低北高,高差悬殊;地形多样,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形成丰富多样的气候。地形气候的多样化,造就了山西杏资源的多样化。并且许多优异的杏资源散落民间、田野,比如成熟期较早的‘三月黄杏’[15]经笔者多年来多方打听及调查至今仍无下落,灭失的可能性大。2021年7月18日根据村民提供线索在山西晋中祁县南团柏村某村民家院里有颗实生杏开始成熟,经实地调查这是一个优异的晚熟杏资源。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有必要开展民间杏资源调查、收集。以便对优异资源进行遴选、挖掘、利用,发挥其特异资源优势。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适宜各地发展的优良品种。

由于杏果实富含维生素C,其含量是果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含量越高其品质和营养价值也就越好,保健作用也越强[16]。杏果实不仅单纯可作为鲜食,还可以向功能性食品方面拓展。

4.3 鲜食杏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与维护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鲜食杏种质资源圃,占地1.33 hm2。经过努力圃中保存的品种达到80余份,是山西省唯一的针对鲜食杏建设的大型种质资源圃。30多年来,由于资金短缺、土地资源受限,资源圃得不到扩充,许多优异的资源只能在现有植株上嫁接保存,且成活率低,致使资源缺失。同时,资源圃的维护也是一项不小的经济开支,经费不足导致田间管理不够精细。如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圃建设将迎来利好。希望得到领导关注、政策倾斜、经费注入,能使这一公益性事业得以长足、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山西杏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杏树鲜食种质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00
杏树
散文诗世界(2022年1期)2022-01-13 13:08:43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12-05 01:46:23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8:52
童年的杏树
杏树结果期的生长特性及修剪技术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