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民,赵会伟,姚小彬,张 玲,韩 超
钢结构工程中,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其质量不但会影响施工质量,而且还关系到钢结构本身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所以确保焊接质量显得尤为必要。在焊接作业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钢结构常常会出现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这些缺陷会引起应力集中,并且还会对结构产生破坏。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消除焊接缺陷,提高钢结构的焊接质量。
引起钢结构焊接缺陷的因素相对较多,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人为原因、设备原因、技术原因等。
1.1.1 人为原因
在钢结构焊接过程中,操作人员是质量控制的主体,为确保焊接质量达到规范的要求,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要具有相应的资质或技术等级,必须持资格证书上岗,无证者不得进行焊接操作。同时,上岗操作前,要接受正规的岗前培训,以此来了解焊接注意事项。钢结构的焊接操作复杂程度高,对焊工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作为一名合格的焊工,除了应当具备过硬的焊接技术外,还要有责任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焊接作业,避免缺陷的产生,保证焊接质量。然而,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很多焊工作业时不按规程的要求操作,缺乏工作经验,对焊接技术要点掌握得不全面,致使焊接作业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钢结构焊接缺陷频繁发生。
1.1.2 设备原因
现阶段,在钢结构焊接作业中,焊接设备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它的应用,使焊接作业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焊接机的性能与钢结构的焊接质量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为确保焊接质量达到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就必须保证焊接机的性能良好。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做好焊接机的检查和保养维护工作。在对焊接机检查时,重点要放在各种仪表上,如电流表、电压表等,以此来确保焊接时,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一些较为重要的焊接工艺在施焊前,要先对焊接机进行试用,确认合格后,方可大面积作业。通过对钢结构焊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焊接作业时都在使用焊接机,但真正对焊接机检查、保养的却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当焊接机出现问题后才维修,由此增大了焊接缺陷的产生概率,不利于焊接质量的提升。由于钢结构焊接的工期比较紧,所以在处置焊接机故障时,常常是敷衍了事,只要使焊接机恢复使用即可,而其中潜在隐患却并未完全消除,后续使用中一旦突发故障,便可能造成焊接缺陷。
1.1.3 技术原因
焊接技术是钢结构焊接中,对质量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实践表明,操作人员掌握的焊接技术会直接反映到钢结构的焊接质量上。所以,提高操作人员的焊接技术水平,是确保焊接质量达标的关键。同时,当焊接作业完成后,要对焊接质量全面检查,这是降低焊接缺陷的有效途径。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操作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焊接技术,但对于其中的技术要点却并不了解,只是能够对技术进行简单应用,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则无法有效处理,从而增大了焊接缺陷的发生概率,焊接质量随之受到影响。
钢结构焊接过程中若是产生缺陷,则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当钢结构出现焊接缺陷时,会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若是气孔、裂纹等缺陷在同一个区域内出现,且距离比较近,则会引起较高的应力集中;焊缝焊角错边或是变形时,也会引起应力集中,不仅如此焊接接头的形式不同,也可能产生应力集中;焊接缺陷除了会引起应力集中之外,还会对结构产生破坏,包括非脆性和脆性两种破坏形式。通常材料破坏以塑性断裂为主,焊接缺陷导致材料的强度大幅度降低,这个幅度与截面积的减小成正比。相关规范标准中允许钢结构焊缝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气孔,但气孔的数量不得超限,当成串的气孔在工作截面中的占比超过2%时,便会造成焊接接头强度下降。钢结构焊接部位出现的脆性断裂很多都是由裂纹引起,当裂纹比较微小时,并不会对焊接结构产生影响,随着裂纹的持续发展,达到临界尺寸后,便会引起结构断裂。基于此,石油企业在使用钢结构时,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发现焊接缺陷及时处理,避免断裂问题的发生,确保钢结构的稳定性。
解决钢结构焊接缺陷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控制焊接质量,以此来减少并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提高钢结构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焊接作业的全过程,加强焊接前、焊接中和焊接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2.1.1 焊接前的质控措施
(1)钢结构焊接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确保焊接作业的顺利开展,在焊接前要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对图纸加以详细说明。例如,钢结构焊接尺寸的要求、焊接符号的规定要求、焊接工艺规程、焊接作业环境的要求、焊材保管与使用要求、母材性能要求、焊接预热要求、无损检测要求等。可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如下方面:明确技术要求中遗漏的细节,包括焊接尺寸、形状等,看是否与现行规范标准的该规定要求相符,并在图纸中将设计未指明的潜在焊接问题标出,所有不明确的信息,均必须在正式焊接作业前沟通解决,避免引起焊接缺陷。
(2)焊接作业开始前,可采取如下措施对焊接工艺评定加以控制:对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全面审查,并审查焊接作业人员的操作资质评定记录,确保资质评定与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相符。可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合格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记录的获得上,必要时,验证焊接工艺规范,并对焊接作业人员进行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钢结构焊接准备阶段,可采取以下质控措施:对钢构件焊接接头尺寸的正确性加以确认;检查待焊接表面,看有无污染物,如油污、铁屑、灰尘等,并重点检查母材,看是否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如裂纹、分层等;对接头的类型及坡口角度全面检查,看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
(4)焊材与钢结构焊接质量密切相关,在作业前要对焊材有效控制,为焊接质量提供保障,具体的控制措施如下:对焊条、焊剂、保护气体等焊接材料检查确认,看是否与钢结构焊接规范要求相符;检查填充金属,看类型及尺寸是否正确,有无污染;焊条要妥善保管,避免药皮损坏或是受潮;对保护气体适当净化,确保成分及纯度符合规定要求;质量不合格的焊材不得在钢结构焊接中使用,以免引起焊接缺陷。
2.1.2 焊接中的质控措施
(1)在对厚度较大的钢板焊接时,为确保焊接质量,可以采用以下焊接方式:根部通过手工焊封底,利用半自动焊完成中间填充,再以手工焊对面层进行盖面。需要注意的是,带有衬板的钢构件,应当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各个焊段要保持连续施焊,以此来减少熄弧和引弧的次数,降低焊接缺陷的产生几率,提高焊接质量。
(2)一道焊缝出现多次停顿后需要续焊时,施焊接头必须在原熄弧位置处留1.5cm 左右引弧,切不可在原熄弧处直接引弧,以免导致焊接缺陷。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熄弧时,要在保护气体停供、焊缝冷却,方可将焊枪移走,过早移走焊枪会使热熔池暴露于空气中,造成焊接质量下降。
(3)焊接打底层时,要在焊缝前方5.0cm 处的引弧板上将电弧引燃,不得在焊接接头处熄弧,可将电弧引至熄弧板上进行熄弧,并将弧坑填满。运弧时可在两侧停留一定时间,防止焊肉与坡口之间产生夹角,确保平缓过渡;焊接填充层时,可在填充焊接前,将焊道上引弧形成的多余部分清除干净,并将粘连在坡壁上的飞溅物去除,对坡口边缘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未熔合或是凹陷的夹角,若是存在,则可通过角磨机处理;在二氧化碳气体保焊的过程中,要控制好保护气体的流量,以40L/min ~55L/min 为宜,焊丝外伸的长度不宜超过25mm,控制在20mm ~25mm 之间,焊接速度以300mm/min ~350mm/min,以划斜圆的方法运焊。焊接填充层面层时,要留设出均匀的深度,以1.5mm ~2.0mm 为宜,以便盖面时,可以清楚看到坡口边缘。
(4)钢结构焊接时,要将焊缝的层间温度控制在100℃~150℃,并保持焊接连续进行,施焊时出现修补缺陷或是焊渣清理必须停焊的情况,会导致温度下降,对此可通过加热工具进行加热,待达到规定值后再继续焊接。当焊缝出现裂纹时,焊接作业人员不可擅自处理,要报告现场技术负责人,查明原因,制定修补方案后,按照方案对裂纹进行妥善处理,消除焊接缺陷,保证焊接质量。
(5)钢结构焊接完毕要及时做热处理,对于厚度在25mm 以上、80mm 以下的母材焊缝,必须采用火焰加热或是电加热保温,加热时要在焊缝两侧100mm 宽幅均匀进行,从边缘向中间部位加热,从低向高加热,避免热源集中在某一处;依据钢板的厚度,对保温时间合理确定,规范要求25mm 板厚的保温时间不少于1h;当达到保温时间后,要缓慢冷却至常温,并对钢结构进行消应力处理,以此来消除焊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6)焊接完毕后,要对钢结构上残留的焊渣及飞溅物及时清理,并在清除干净后,检查焊缝的外观,看是否存在以下焊接缺陷:凹陷、气孔、咬边、未熔合、裂纹等,做好相关记录。随后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钢结构的焊接质量全面检测,以此来确保焊接质量达标。
2.1.3 焊接后的质控措施
(1)钢结构焊接完毕后,要对接头质量检查验收,确保焊接位置与图纸要求及规范规定相符,在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不可随意增设图纸以外的焊缝;所有临时性焊接要全部去除,并将相应部位修磨至与母材齐平,如有必要可以做磁粉检测,根据缺陷验收类别开展缺陷复查。
(2)焊接检验过程中,确定存在缺陷或是与规范标准要求不符的情况时,要将缺陷报相关负责人,并在下道工序开始前,对焊接缺陷进行处理,重新检查直至质量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钢结构焊接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很容易出现焊接缺陷,导致缺陷的原因除了与结构设计有关之外,还与焊接作业质量密切相关。常见的焊接缺陷有咬边、焊瘤、凹坑、未焊透、气孔、裂纹等。
2.2.1 咬边的成因及防治
钢结构焊接时,电弧的热量过高,容易引起咬边,该焊接缺陷会导致母材有效截面积减小,钢结构的承载力随之降低,可能会导致应力集中,若是处理不及时,则会发展为裂纹。针对咬边缺陷,焊接作业人员要矫正自身的操作姿势,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控制好电弧的热量,通过有效的运条方式,达到消除缺陷的目的。
2.2.2 焊瘤的成因与防治
当焊接作业时的电流过强,选用的焊条存在偏芯等质量问题,或是焊接电源稳定性不足,作业人员操作姿势不正确,都可能引起焊瘤缺陷。焊瘤的出现使焊缝的尺寸发生改变,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为避免焊瘤的产生,钢结构焊接时,要使焊缝处于平焊的位置,严格按照相关规程的要求操作,选用性能优良、质量合格的焊条,使用前,对焊条进行检查,看有无偏芯现象。
2.2.3 凹坑的成因与防治
凹坑基本上都是内凹,多出现在焊缝的背面根部,主要是因为收弧时,焊条未做短暂停留所致。凹坑的出现,会导致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减小,弧坑还会引起裂纹。该焊接缺陷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焊接作业时,在电焊机的选择上,以带电流衰减系统的作为首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焊,选用平焊位置,收弧时,焊条应当在熔池内做短暂停留,以此来填满弧坑。
2.2.4 未焊透的成因与防治
未焊透是危害比较严重的焊接缺陷,会导致焊缝疲劳强度下降,极有可能引起焊缝破坏。焊接电流过小、焊条偏芯、层间未清理等,是造成该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对此,可在钢结构焊接作业时,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选择大电流施焊,对坡口合理设计,并加强层间清理,通过短弧焊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该焊接缺陷的产生。
2.2.5 气孔的成因及防治
气孔的出现,会造成焊缝疏松,接头的强度会随之降低,导致该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母材表面存在油污,焊条使用前未做烘干处理。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施焊前,对母材表面、坡口以及焊丝上的油污全面清除,以碱性焊条作为首选,并在彻底烘干后方可使用,预热后焊接,以此来减缓冷却速度。
2.2.6 裂纹的成因与防治
裂纹是钢结构焊接中比较常见的缺陷,该缺陷是诱发压力容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裂纹进行防治:选择碳含量低的焊材,并加入适量的合金,以此来降低柱状晶的产生;将焊缝的熔深控制在较浅的程度,这样能够使散热条件得以改善;焊接前预热,焊接后及时热处理,降低冷却速度;通过调整装配顺序的方式减小焊接应力;焊条以碱性、低氢型作为首选,使用前必须彻底烘干。
对于钢结构而言,构件表面的焊接缺陷返修较为容易,而通过无损检测发现的钢结构内部缺陷的返修比较困难。如果钢结构的焊缝中存在与现行规范标准要求不符的缺陷,则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缺陷去除,从而使焊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3.1 编制方案
为确保钢结构焊接缺陷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在分析缺陷成因的基础上,编制合理可行的返修处理方案,具体如下:
(1)选取适宜的返修工艺,经相关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编制的返修方案中应当涵盖如下内容:钢结构焊接缺陷的具体成因,防止缺陷再次产生的技术措施,焊接工艺,指定焊接返修的操作人员,焊接时选用的焊材规格等。
(2)由于钢结构对刚度、强度及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焊接缺陷返修时,要对同一个部位的返修次数加以控制,最多不得超过2 次,当某个部位的返修次数达到2 次之后,如果需要再次返修,则必须上报技术总工程师,获得批准后方可返修,同时要将具体的次数、返修部位以及处理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如实记录。
2.3.2 返修准备
钢结构焊接缺陷返修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返修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体如下:
(1)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对钢结构的焊缝进行探伤后,焊缝内部存在超过规定要求的缺陷时,应将该焊缝归入到返修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焊接方法进行返修,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电弧焊等。
(2)如果需要以特殊的焊接方法,对钢结构的焊接缺陷进行返修时,则该方法要获得检验部门及业主的认可,否则不可以使用。同时,在返修作业正式开始起前,要对需要返修的部位进行处理,将焊缝两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油污、杂质等清除干净,避免后续施焊造成影响。
2.3.3 返修要点
(1)以碳弧气刨对钢结构焊缝中的缺陷剔除时,要确保缺陷剔除后,才能开展返修焊接。当碳弧气刨的深度达到钢板厚度的2/3 以上,但却未发现焊接缺陷时,应在第一面焊接修补后,用碳弧气刨在焊缝的背面继续查找焊接缺陷,直至完全剔除后,才能完成焊接修复。
(2)当钢结构焊缝中的焊接缺陷为裂纹时,其长度≤20mm,深度≤5.0mm,可以通过碳弧气刨将裂纹剔除,并在确认裂纹完全清除后,方可进行焊接修补。裂纹的长度>20mm,深度>5.0mm 时,可在裂纹的两端,使用钻头打止延孔,避免裂纹继续延伸,随后利用碳弧气刨将裂纹一层一层的剔除随后用PT 对裂纹进行检查,看是否清除干净,确认全部清除后,便可补焊。钢结构中的对接焊缝比较特殊,修补时,必须严格焊接规范的要求加以控制,可在修补时,采用多层、多道焊,并在收弧时,将弧坑填满。
综上所述,钢结构焊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分析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在焊接过程中加以防治,以此来提高焊接质量,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