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

2022-11-21 16:32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四小学许培国
家长 2022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信息技术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四小学 许培国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人们不仅对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学实施的内在细节制定新的标准。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基础阶段,教师应紧扣学情、突出主体,为学生提供适宜、高效且多样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学情,对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展开思考。

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学科,其丰富的图像、实用的技能、灵活的操作,是小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其教学组织方面,缺乏深入性、主体化以及多形态,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半知半懂”的状态,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从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组织原则、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其一,课堂难管理。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在课堂活动中存在“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同时,部分教师因缺乏有效管理的策略和组织方法,未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开展活动,难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参与效果。其二,兴趣难激发。兴趣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促进学习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兴趣激发方面存在单一化、形式化以及不重视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探究动力和应用体会,进而影响学生的互动效果。其三,内容难理解。部分教师在知识讲授方面存在主导化思想,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理解效果,导致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方面存在不足。其四,知识难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训练空间和实践机会,无法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无从下手”“难以解决”的现象。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组织原则

(一)基础性

基础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重点。小学生正处在夯基培智的关键阶段,打牢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培养其信息素养,使小学生能够正确、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正因如此,教师在信息课程的传授和指导方面应注重其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计划,一方面需要满足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信息知识的内化效果,助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实用性

实用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一种积极表现。对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将知识与现实相融合,引入相关的学习案例或应用场景,加深学生的主观印象和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整合性

整合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设计方向,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具有储量大、信息杂、层次多等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免会产生盲目性和无措感等不良心理,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和巩固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融合教材中各模块的内容和信息,为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直观地梳理信息知识,抓住学习要点,规划发展目标,保持良好的求知状态和探究意识,从而实现整合教学、综合发展的目标。

(四)趣味性

趣味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向。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其趣味活动的组织,可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反馈。同时,根据课本内容和学习目标,组织和开展一些趣味化的游戏项目,一方面可以缓和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保持有效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自我吸收知识。此外,趣味活动的组织,还为小学生提供一种更为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以兴趣作导引

教师应以兴趣作为教学实施的导引点,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其引入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方向转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兴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组织的多元化,避免出现“老套路”“旧路子”等现象发生,确保激趣的有效性和渗透性。如在闽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真奇妙”的学习中,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学习兴趣,体验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同时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爱玩的年纪,适当地组织一些趣味游戏活动,更易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通过“我来比划你来猜”“趣味传声筒”等游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早期信息记载的方式以及感受信息传递的过程等,使抽象的概念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进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紧扣学情,严抓基础,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实施策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同时,教师还应从备课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教育目标、明确重难要点、选择组织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思路。如在闽教版四年级上册“辨别信息判真伪”的学习中,本课主要围绕判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性而展开的。基于学情考虑,教师可将“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学会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效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价值取向”等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其中,将“掌握辨别的方法”“培养敏锐的信息洞察力、辨别力”列为本课的重难点,并采取情景对话、案例分析、小品表演等方式,使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树立清晰的认知和观念,增强其信息安全的意识。此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细节,以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并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鉴假大作战”“我来找猫腻”等,让学生真正融进去、学进去,从而实现教学主体化的改革目标。

(三)以问题巩固为基础

课堂问题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一种有效工具,以问题为切入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实现内化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更为多元化的学习思路,使知识得到更全面、深入的应用。此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和方向把控上,教师还应注意两点:基础性和层次性。其一,基础性。问题是夯基促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和具体学情,引入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其二,层次性。课堂问题应照顾到整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产生帮助和推动作用,进而保证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如在闽教版四年级上册“搜索引擎查信息”的学习中,考虑到学生已对引擎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建立初步认知,为巩固其学习基础,提升操作技能,教师可运用连续追问、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问答互动:1.如何在因特网查找资料?常见的搜索网站有哪些?2.什么是关键词?关键词有什么作用?如何提炼关键词?3.使用组合关键字,其搜索信息的特点有哪些?4.如果想了解当地的社会信息,我们可以怎么做?如果想快速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我们如何做?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设问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在思考过程中实现查漏补缺。

(四)以合作促发展

合作是推动学生共同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受限于成长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性,因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对此,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既可以弥补个体之间的认知差距,又可以促进整体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学有所得、劳有所获的目的。如在闽教版四年级下册“编辑音频出效果”的学习中,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依照学情设计分组,保持交叉互补、多层混编的原则,一是建立组内帮扶关系,二是形成组间协同关系,三是构建多组探究关系,使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搭建学习关系网,从而实现一帮一、多帮多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学生整体发展。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结合实际,设置相应的任务,正确引导各组的学习方向,落实学习目标,使合作更具成效,也更有质量。

(五)以多媒体拓渠道

教学多元化,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通过对教学渠道、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与实施,既可以满足小学生求趣、求新、求多的内在要求,又可以丰富学习内容,改善课堂环境,进一步盘活课堂,激发原始动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信息世界和趣味化的信息知识,使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如在闽教版四年级下册“美丽校园我来拍”的学习中,考虑到本节内容的独特性,为帮助学生了解数码相机拍照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拍好照片的三个原则,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采取微课导学的方式,以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根据微视频的观看与学习,进而了解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预习作业、慕课等方法,通过声、像、文的多元素融合,使学生在新知学习方面,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在媒体渠道的多元开发方面,教师还应注意其适宜性和渗透点,既要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又要避免过度依赖而忽视教育意义。

(六)以案例引分析

案例分析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其中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力,使学生保持批判、理性以及客观的分析意识。同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开学习,还可以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互动,使知识更易于吸收和理解。如在闽教版五年级上册“增设动画添效果”的学习中,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画作品中的帧和帧频率,教师可引入一些动画作品,如《冰雪奇缘》《功夫熊猫》《丁丁历险记》等,并分别以12 帧/秒、30 帧/秒、60 帧/秒等频率进行呈现,让学生对其观察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体会帧频越大、动画越流畅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FPS 类的游戏,并通过对不同帧频的限制与调整,引导学生对其整体效果展开探讨,这对下一阶段GIF 动画的制作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在进行“如何将图像插入相应帧”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两种解决方案,让学生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出最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七)以讨论培养思维

讨论是活跃思维、拓展思路的一种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探寻问题的本质,重构认知思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相关话题或重点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优化思维层次、引申不同观点,使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如在闽教版四年级下册“拒绝侵权明责任”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教师可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让学生对案例展开交流和讨论,之后开展以“如何维护知识产权”“面对知识产权被侵犯怎么办”为话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方法的分享与经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树立产权保护意识”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常识与特点,又能让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初步树立产权保护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兴趣导引、以生为本、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锻炼其应用能力。同时,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把握教学方向,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有效激发学习主体的参与感、能动性,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反馈。

猜你喜欢
小学生信息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订阅信息
我是小学生
展会信息
非常小学生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