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及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龙薯8号’的选育

2022-11-21 16:28:31盛万民李庆全张丽娟牛志敏南相日高云飞夏善勇
中国马铃薯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院病株块茎

盛万民,李庆全,张丽娟,牛志敏,南相日,高云飞,夏善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马铃薯生物学与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长期以来中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鲜薯食用品种的选育为目标,导致加工专用型品种较少。为满足快速发展的黑龙江省马铃薯食品加工产业及市场对专用品种的需求,解决黑龙江省优质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缺乏,现有食品加工专用品种产量低、抗病性与适应性差等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11~2018 年开展了选育适应黑龙江省自然生态特点的优质、高产、抗病、炸片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研究。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龙薯8 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用‘FL1533’作母本,‘克新16 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母本表现为中晚熟,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浅(红),抗马铃薯A 病毒(Potato virus A,PVA);父本表现为块茎膨大早、速度快,丰产性强,块茎圆形,大而整齐,白皮(略麻)淡黄肉,芽眼浅,抗马铃薯S 病毒(Potato virus S,PVS),耐贮藏。2011 年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12 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内盆栽试验场进行实生苗培育,获得F1块茎家系;2013~2015 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内育种试验地进行连续3 代无性选择鉴定,最终入选优良无性系,编号龙201208-206;2016 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内育种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 年在黑龙江省内7 个生态点连续2 年进行品种联合试验。于2020 年底完成品种登记,品种登记编号:GPD 马铃薯(2020)230127。

2 产量结果

2016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产量2 100 kg∕667m2,较对照品种‘克新13号’(1 885 kg∕667m2)增产11.41%。

2017~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品种联合试验,在大兴安岭、讷河、克山、绥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7 个试点连续2 年共14 点次试验中,有10 点次较对照品种增产,平均产量1 880 kg∕667m2,较对照‘东农310’(1 820 kg∕667m2)增产3.30%。

3 品质性状

‘龙薯8 号’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干物质含量23.40%,淀粉含量16.60%,蛋白质含量2.41%,维生素C 含量13.60 mg∕100 g,还原糖含量0.22%。该品种符合炸片、全粉加工要求,食味优良。

4 主要农艺性状

中晚熟,生育期96 d(从出苗到茎叶正常枯黄的天数),株型半直立,小叶边缘波状程度无或极弱,茎色绿,茎翼形状为波形。花冠浅红色,花冠近五边形,薯块椭圆形,薯皮黄色,薯肉浅黄色,芽眼浅。光发芽形状为卵形,光发芽基部花青苷显色极强,光发芽基部根尖数量多,光发芽基部茸毛数量少。大中薯率85%。

5 抗病性

2017 和2018 年连续2 年在哈尔滨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龙薯8 号’PVA 病株率为12.00%,病情指数为5.70,对照品种‘东农310’病株率为20.00%,病情指数为14.00;PVS病株率为21.00%,病情指数为9.50,‘东农310’病株率为65.00%,病情指数为23.00。鉴定结果表明‘龙薯8 号’高抗PVA,高抗PVS,田间未见环腐病、黑胫病发生。

6 适宜种植范围

‘龙薯8 号’适宜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7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7.1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通气良好、易于排灌的地块种植。

7.2 种薯处理

种薯(一级种)于播种前15~20 d 出窖,在15~18℃室温下进行困种,种薯在散射光下堆放2~3层进行催芽,并翻动1~2 次,当芽长0.5~1.0 cm 呈绿色时切块播种。

7.3 播种时期

黑龙江省一般在4 月底至5 月中旬播种,播种时要求10 cm 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

7.4 种植方式

采取深翻(35~40 cm)宽垄(80 cm)机械播种种植方式,要求开沟、施肥、播种(深度10~12 cm)、合垄、镇压作业一次完成。

7.5 施肥方式

确保速效磷、钾肥数量充足。施肥量60kg∕667m2,其中尿素(N 46%)15 kg∕667m2、磷酸二铵(P2O546%,N 18%)15 kg∕667m2、硫酸钾(K2O 52%)30 kg∕667m2。全部磷肥、5 kg 尿素、10 kg 硫酸钾作为种肥,混匀,于春季播种施入,其余的尿素、硫酸钾作为追肥,结合滴灌分次施用。若在中等肥力土壤上种植,应增施有机肥2 000 kg∕667m2。

7.6 播种密度

适宜播种密度为5 000 株∕667m2左右。

7.7 田间管理

播种后3~5 d 封闭除草,做到二铲二趟,现蕾前完成二次培土。生育期间及时灌溉防旱,并加强晚疫病防控。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科学院病株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新农民(2020年22期)2020-08-31 01:32:08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6:58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科学咨询(2020年10期)2020-04-01 03:43:16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乡村科技(2019年25期)2019-02-21 07:40:48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52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01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