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技术视角下青年女性的健身实践:“身体美”的审美转向与成因分析

2022-11-21 16:15
中国青年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身体

□ 高 昕

一、问题的提出

回顾社会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人们对女性“身体美”的关注与向往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所不同的只是对“身体美”的定义标准以及获得“身体美”的方式方法。曾经,女性的“身体美”受制于男性制定的规则,女性对身体形态的改造也主要是为了迎合“男性凝视”。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在身体审美上体现出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正在逐渐回归到自然本真的女性身体状态。女性对身体形态的关注与打造,也更多是基于自我愉悦与健康的考量。

“身体”作为承载美、展现美的具身性存在,经历了“身心二元”时期的贬抑与忽视后,在现代社会被重新关注。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后现代思潮,西方学术界对身体的研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身体不再只是自然意义上的肉身,而是社会性身体。学者们在研究身体的过程中,体育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领域。体育运动不仅是控制、改变身体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一种文明的创造和生活方式[1]。在对体育运动进行的社会学研究中,米歇尔·福柯的身体理论具有重要影响力,特别是他有关“权力技术”的探讨和应用甚广[2-4]。与之相比,以“自我技术”为视角分析身体与体育的关系则起步较晚,但其解释力与实用性被认为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潜力[5]。“自我技术”是福柯后期身体研究的核心关注,是指“构建主体,并帮助主体改变自己的所有体验和技术”[6]。因此,自我技术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而是以自我关注为核心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是一种指向身体内部的技术[7]。福柯有关“自我技术”的阐释对于体育运动与身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8,9]。

健身作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在现代生活中广泛流行。将健身作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对健康、外表以及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10]。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健身俱乐部会员规模已超过7000万,其中女性健身者占比超过五成[11]。一项针对2021年互联网运动健身平台的调查则显示,女性用户占比近七成,远高于男性用户[12]。同时,我国健身活动年轻化特征明显,18~35岁青年健身者比例达到63.1%[13]。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青年女性是健身需求极为旺盛的群体,这体现了青年女性对身体美的关注与追求。

健身活动起源于西方世界,因此西方学界对健身现象的研究起步早、视角广。例如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对健身运动的考察[14,15],在后现代语境中对健身现象的解读[16,17],从文化领域对健身进行的探讨[18,19],以及女性视角的发展等[20,21]。国内健身运动的发展则主要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因此,国内学界对健身现象的社会关切起步较晚。由于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和制度因素等影响,以往研究较为侧重宏观视角,注重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分析研究[22-24],且对健身运动和身体之间关系进行的探讨多是从体育学科角度进行的,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开展相对较少。

前文提到,“自我技术”的核心关怀就是对主体自身的关注,以及对主体进行的自我建构。健身是一个需要主体身心充分参与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对自我的认识与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对身体外形、身体观念、身体行为等进行改变和调整。在青年女性健身实践中体现出的对自我的关注、对身体美的理解和追求,与自我技术的核心关怀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在青年女性健身活动中能够看到“自我技术”极好的诠释。然而,以往对女性身体管理方面的研究较为倾向于将其置于社会男性话语的被动“凝视”与各种权力技术的宰制中[25-27],这种研究思路忽视了女性的主体性,以及女性的身体实践、情感和体验。而本文则从“自我技术”主观能动的视角,来看待当下青年女性健身实践中所体现出的“身体美”的审美转向。那么具体而言,年轻女性健身者是如何通过自我技术由表及里地认识身体?她们如何进行身体的训练和管理,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认识和身体体验?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身体观念的转变受到哪些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尝试对青年女性的健身实践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她们身体审美的转向做出成因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强调将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所使用的工具,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进而获得对其行为的解释性理解,注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和视域融合”[28]。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使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

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中,研究者主要围绕访谈提纲,与被访者展开聊天式的交流,旨在了解被访者的身体感受、情绪表达、思想态度等。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个人基本情况、健身动机、健身经历、训练内容、对健身活动的看法、健身的感受等。访谈对象的选择标准为健身经历超过1年的女性,年龄范围限定在18~40岁。同时,为了让研究更具代表性,在样本选择时,考虑到了年龄、学历、工作、收入等不同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她们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其中大专4人,本科11人,硕士5人,博士1人;职业有国企职工、新闻工作者、公务员、健身教练、私企员工、教师、大学生等;年收入在5万~25万元不等。2020年7月到2021年12月,笔者与21位符合上述标准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考虑到匿名性,对访谈对象进行了编码,以F(Female)开头。

笔者先后在三间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参与各类课程、活动,并与其他健身者积极交流。作为健身群体的“局内人”,笔者同受访者处在同一个文化群体中,对受访者所提到的健身知识和体验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自我审视—由表及里地认识身体

福柯对身体的研究是非常典型的社会建构思路[29,30],在他的思想图谱里,“技术”(Technologies)的概念几乎自始至终一直在场。福柯把“技术”分为四种类型:生产技术、符号系统技术、权力技术和自我技术,其中,“自我技术”是福柯后期身体理论的核心范畴。他发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非常重视对“自我”的关注和审视,“自身(le soi)……是一切生存活动的中心,是决定生存方向和方式的中坚力量……是生命的灵魂和基础”[31]。福柯认为自我技术观照着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技巧,如古希腊的禁欲、默想、倾听之类[32],又如罗马帝国的身体训练、思想考验等[33]。“关怀自身”作为自我技术的核心,多指实际训练和实践过程。换言之,对自身的关怀不仅是精神层面的自我关注,更多是指“一种活动方式,一种严谨、持续、有规则的实践方式”[34]。个体实施自我技术往往是从对自身的认识开始,也就是“自我审视”。因此,结合健身活动的特点和受访者的实际经验来看,青年女性健身者的自我审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身体外部形态的审视,二是对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审视。这两个层面的自我审视会让青年女性对身体产生一个由表及里的重新认识。

1.对身体外形的审视:多元审美的建立

在当下社会,年轻女性良好的外形条件在求职、择偶、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优势资源。有调查研究指出,同等条件下,外形出色的人在薪酬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且在语言、能力方面展现出更多自信[35,36]。同时,个体从身体外表上获得的认可也易于形成正向的力量作用于内心世界,进而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因此,对身体外形的审视非常重要,也往往是年轻女性进行自我认识的第一步。

F-2:健身的动机嘛,主要还是减肥吧,不对不对,是塑形,嗯,这么说更准确。以前是想减肥,越瘦越好!反正就是饿瘦了又吃胖了,恶性循环。现在明白了,那样(减肥)不行,太不健康了。现在觉得“紧致”(的身材)就挺好,不是多瘦,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审美框架中流行的理想身体形象对年轻女性的个人认同和自我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构成了“远距离事件对日常意识的入侵”[37]。因此,大众传媒不仅能够传递经验,也能在某些方面形塑现实,例如对女性“身体美”的定义。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美好的身体被歌颂,而肥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会被污名化,并被视为非理性的表现[38],“体形焦虑”也依然困扰着很多年轻女性。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现在的年轻女性非常认可体育锻炼对身体外形起到的改善作用,选择运动塑形作为追求“身体美”和对抗“体型焦虑”的手段,而不是盲目地寄希望于节食、吃药、抽脂等非健康途径。例如F-7号受访者讲道,“过年这段时间太‘放纵’了,把‘马甲线’都吃没了……下礼拜开始,我要天天来打卡(健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年轻女性健身的动机主要还是减重或塑形,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对身体美的向往无可厚非。但是从她们选择健身运动作为获取身体美的手段来看,年轻女性的身体观念较以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在受教育水平、个人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明显提高,使得她们在对身体的认识和管理上体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与当下网络社会中健身、健康知识传播分享的便捷性有着密切关系。例如F-5号受访者喜欢“刷抖音”,看健身达人的日常分享,对体重、体脂、体形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F-16号受访者则加入了一个“微胖妹子”的线上话题小组,对身体外形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因此,现在年轻女性对身体外形美的认识更加多元,不再以“瘦”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具有自己的审美喜好,对身体外形的自我审视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2.对健康状况的审视:生存压力的调节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加剧了社会竞争,增大了生存压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对机器的使用和依赖使得青年群体的活动量明显减少。加之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出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39]。青年人的亚健康状况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青年女性非常重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审视。

F-3:前几天体检,那个什么油什么脂偏高(甘油三酯)!哎呀,吓死我了。不过医生说可能跟我头天吃的(东西)有关系,大鱼大肉的,可能影响这个指标。但是也给我敲了警钟!我这两天都不想来(锻炼)的,上午看见体检报告,下午就来了(健身房)。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给女性带来了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自我选择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让女性背负了更多的角色期待与生活压力。有几位已经婚育的受访者表达了年轻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之间进行平衡所带来的健康困扰。例如F-8在生育了双胞胎之后,照看孩子和日常工作让她疲惫不堪,陷入轻度抑郁,后来通过规律的健身和药物辅助逐步恢复了健康。这段经历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也意识到运动与健康之间的重要关系。

综上,自我审视作为实施自我技术的初始,在年轻女性对身体进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在对身体外形的认识上,年轻女性的审美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不再一味沉浸于“瘦身”的迷思中,而是更多体现出自身的审美偏好,并将健身运动作为改善体形的重要手段。其次,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审视则主要源于工作生活压力所可能导致的一些身体问题。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一种快速变动的节奏中,青年女性普遍面临生存压力,特别是部分已经婚育者要不断进行家庭内外的角色转换,所受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健康的身体成为重要的个人资本,对健康状况的自我审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年轻女性非常重视自身的健康,并普遍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起到的改善作用。

如前所述,“自我审视”的核心就是对自身的关注、对自我的认识,需要聚焦于自身,从身体外形到身体内在,由表及里地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年轻女性经过自我审视的过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体管理方式。因此,自我审视是她们自我关注、自我建构的必由之路,也是下文中要探讨的“自我修炼”的前提和基础。

四、自我修炼—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形塑

在“自我技术”的理论脉络中,“自我修炼”是“自我审视”之后的具体实践,是“渐进的自我思虑”,也是“逐渐掌握自己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实践活动,个体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理,并将真理内化为“永久性的行为准则”[40]。因此,自我修炼是主体进行自我建构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健身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禁欲主义倾向,健身者不仅要按照计划进行刻苦训练,实施饮食管理,并可能承受一定的伤病,通过一系列近似“苦行”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进行重塑。

在现代社会,身体作为一种资本,承载了年轻女性关于情感、职业、理想等一切关乎未来的发展希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身体进行自我修炼也是十分必要的。“自我训练”指向更为具体的实践行动[41,42]。由此可以看出,“自我修炼”所打磨的并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身体,也包括精神层面上的自我。通过访谈,结合笔者的健身经历,青年女性健身者的自我修炼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严格训练、控制饮食和身体恢复。

1.严格训练:获得“身体美”的主要途径

健身运动是比较辛苦和漫长的身体改变过程,为了获得理想的体形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健身者往往要忍耐重复枯燥的训练。但是,健身运动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最好体现,是管理身体、改造身体最直接的手段。如今,身材消瘦已经不是年轻女性唯一的审美标准,有人喜欢匀称而结实的身体线条,也有人欣赏饱满而性感的臀腿。不论理想身材是哪一种,都要付诸严格的训练。

F-9:可能刚开始(训练)觉得新鲜吧,强度也低,会轻松一点,到后面真的很难熬。但是越难,挺过去了就越有成就感,刷新PR(Personal Record个人最好成绩)的感觉爽炸了,自信心爆棚,我是最棒的(笑)!

健身运动既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也需要医学、运动科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是一种严谨的身体训练过程。受访的年轻女性健身者当中,普遍对健身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了解的途径一般是健身书籍、杂志、网络媒体或者健身教练。因此,女性健身者并不是盲目进行训练,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身体的改造。另外,通过访谈以及笔者亲身的健身经历可以发现,在参与健身运动的初期,年轻女性的目标往往都是减少脂肪,而随着训练的深入和对身体掌控能力的提升,则会开始追求肌肉的维度和线条。这突破了人们固化思维中对女性“柔弱”形象的定位,体现出当下年轻女性眼中更为广义、多元的女性美,以及逐渐独立自主的身体意识。

F-14:(我以前)太瘦,缺少那种活力,那种,怎么说呢,力量感吧。我最近沉迷于练臀练腿,“臀腿不分家”嘛,我要练个“蜜桃臀”出来,大腿结实点也挺好看的,多性感。

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身体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身体是生物性的,是一种物质实体,而另一方面,身体又是社会性的,因为身体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因此,对女性身体美的判断标准从来都是由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也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我们当下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女性正在逐渐摆脱曾经作为男性“附属品”的标签,也在积极寻求身体的解放和自我的重新建构。从青年女性的健身实践中便可以看出,她们对于掌控自己身体的渴望,对于力量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的关注。她们对于身体的改变更多是基于“我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我应该的样子”。在坚持身体训练的过程中,她们不仅能够提升身体能力,也能够体会到健身运动对于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意义。因此,严格的训练成为一种展现青年女性主体性的身体实践。

2.控制饮食:保持“身体美”的必要方式

控制饮食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规则,是一种管理身体的技术,有着“更为特定的、依据规定法则进膳的医学含义”[43]。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饮食进行管理和控制,变得越来越个体化、世俗化和理性化[44]。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青年女性在饮食管理上往往会在放纵与克制之间寻求平衡,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45]。在她们控制饮食的实践中,“量化”是最显著的特征。这种通过数据来了解和管理个人生活的方式,被称为“量化自我”,即通过收集、记录、分析个体日常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和数据,来达到优化个体生活质量的目的[46]。量化自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身体进行“数据主义”呈现。由于这些数据是通过技术手段测算和分析得出的,因此具有高度的准确性,成为人们进行身体活动时非常可靠的数据支撑和衡量标准。在青年女性健身者中,对于将饮食进行数据主义呈现的行为非常普遍,她们的饮食控制是一套精确到“克数”和“卡路里”的规范。

为了配合身体训练,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笔者也曾将部分生活中常见食物主要营养成分和热量做成表格,方便每餐进行计算,严格控制摄入。可以看出,饮食控制已经成为青年女性健身者自我修炼中一个被高度量化和数据化的身体技术。F-1号受访者由于长期关注食物营养数据,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她看到每种食物都习惯性地估算一下食物的营养和热量,以便控制自己的食用量。

总的来看,青年女性健身者非常重视饮食管理,21位受访者中有20位都进行过饮食方面的控制或调整。不过,受访者也普遍认为,饮食上偶尔的“放纵”是可以的,适当的“放纵”是为了保持更持久的的自律。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不论是为了减脂还是塑形,受访者通常会比较注重食物营养摄入,在饮食管理目标中将“健康”排在首位,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饮食和身体的关系。另外,也有多位受访者提到,运动加上合理的饮食会让人感到身体轻盈,充满活力,情绪也会随之改善。

3.身体恢复:实现“身体美”的重要手段

健身作为一种对身体进行改造的自我技术是非常系统化、科学化的,但是青年女性在健身初期往往对自己的身体能力了解不足,对可能出现的身体问题预见性不够。加之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挑战性和风险性,因此,在健身过程中,容易造成一定的身体问题,像疲劳、疼痛或伤病。例如F-19号受访者曾因早晨空腹做有氧运动导致晕眩,就医后被告知其体质不适合进行空腹有氧运动。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通常青年女性健身者(除专业人员)的训练强度比较温和,但是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运动造成身体不适的经历。健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身体不适、伤病等,让她们被迫停下来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反思训练、饮食、心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身体的疼痛体验不只是消极负面的,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能够使人在疼痛过后的活动中产生更多愉悦感。另外,伤痛的经历也往往能够激发个体的能动性,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调节和提升[47]。

F-21:我最难受的应该是减肥遇到“平台期”吧……(减到)第七周(的时候),我加了重量(指更大负重的训练),吃的也减了,可能是吃太少没劲儿吧,练的肌肉都拉伤了,最气的是体重居然还不动,我就急了,这是什么情况啊!问了教练才知道这是“平台期”,简单说就是身体已经适应你那一套了,就不管用了。后来把伤养好,重新制订了一套计划,就好了。这次我算是真的感觉到了,不能乱来,得先了解了(身体运行的)原理才行,要不然整半天都没用,特别打击人。

可以说,在健身过程中出现的身体疲劳、情绪不稳定、伤病等,虽然会让人感到痛苦、沮丧,但是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青年女性健身者也会愈发对自己的身体能力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思考健身运动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身体管理和改造方式。

总而言之,女性的“身体美”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关注。所不同的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女性身体的审美标准不尽相同,对女性身体美的再造方式也有所区别。曾经由于受到传统男性审美视角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女性身体审美标准和观念的异化。例如一些年轻女性盲目追求“骨感美”,结果对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经济独立、思想开放、情感自主,这使得对女性身体美的理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从以上对经验材料的分析中也确实能够看出,青年女性健身者通过严格训练、控制饮食、身体恢复等自我技术,改善了身体外形、健康状态,也获得了重要的身体体验,以及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正是通过这一整套的自我修炼,青年女性在健身实践中开始关注自我感受,在身体形态、健康价值、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认知更具独立性、自主性,对身体的认识更加合理,对身体美的追求方式也更加科学健康。

五、社会变迁中的女性身体观念—审美转向的成因分析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不是毫无缘由的。健身作为一种体育运动,体现着身体形塑、身体规训的力量,这种作用于身体的实践活动的传播与兴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交错变迁的结果。如前述,青年女性作为健身人群中的庞大群体,从她们当下的健身实践中可以看到对“身体美”的理解和追求方式的转向。这种现象的背后,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身体观念的变化。那么,是怎样的因素让女性的身体观念发生转变?可以从国家制度层面推动、健康意识觉醒、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以及自我意识成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1.国家制度层面的推动和女性健康意识的觉醒

(1)全民健身制度为女性参与健身活动提供助推力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体育运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从1958年国务院出台的《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到2021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我国体育政策的目标已经从鼓励人们强身健体,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转变成“为幸福生活添健康底色”[48,49]。政府将女性群体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实施对象,并特别指出“女性体育运动要以女性自我的身心健康、生活康乐为核心。这与改革以前政府所倡导的‘为生产、生育、军事防卫’而进行的女性体育发展战略截然不同”[50]。

国家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女性参与健身运动的权利,也为女性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了安全监督和社会指导。如F-17号受访者谈到,最初接触健身运动就是在单位开展的全民健身进机关的活动中,“(单位)特别鼓励女同志去锻炼……请了老师来上课,有营养课、有氧操之类的……我就是那时候开始健身,有几个女同事也是。而且算是对锻炼的观念转变了”。全民健身制度的推行和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出通过科学运动打造健康身体和美好生活的积极氛围。随着全民健身工作日益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越来越多女性加入健身行列,开始通过健身提升身体素质,获得健美体形,践行科学健康的女性生活方式。

(2)健康意识觉醒和消费观念转型让健身活动融入女性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高度发达。人们从事肢体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运用大脑和机器的时间则相应增多,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生存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凸显。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女性对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寻求健康的方式上,体育运动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手段,关于运动在降低诸多疾病和患病风险方面起到的作用已经被医学研究广为证实[51]。健身运动作为一种较常见的休闲体育活动成为很多青年女性的选择。例如F-3号受访者在工作透支身体后,拿健身当作一种健康补偿;F-11号受访者则是依靠健身来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年轻女性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健身活动,而在参与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她们对身体的了解则会进一步加深。这样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助于青年女性形成更加科学的身体观念。

此外,我国正在从生产社会走向消费社会,这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转向。国家在私人消费制度的价值偏好上转向给予个人更多的自由空间[52],加之社会地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多,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当下女性的消费观念。特纳认为,人类社会由生产范式向消费范式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个人身体意识觉醒,身体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53]。反映在体育消费领域便是健身作为一项有益于健康的大众体育休闲方式全面登场[54]。健身不再是男性专属的运动,越来越多女性走进健身房、雇佣私人教练、购买健康食品等,将健身作为一项重要的身体消费和健康投资。

2.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与自我意识成长

(1)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使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从“男耕女织”到“妇女能顶半边天”,从“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到“乘风破浪的姐姐”,附着于女性身体之上的固有属性已经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转变。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口的聚集、文化的多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青年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能够获得丰富资源,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与男性共享竞争和发展的机遇。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也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创造了可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独立性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在我国社会从“总体性”走向“个体化”的过程中,女性的身体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在一元化总体性社会格局下,女性“个体”的概念是相对缺失的。女性的身体从家庭中抽离,进行阶级斗争,投身生产建设。此时女性的身体是一种资源,是国家的资本,集体主义取向的身体观念是当时的主流。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制度的改革削弱了以往国家“大包大揽”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权力对个人生活领域的全面干预开始减弱,为“个体化”社会发展提供了条件。个体化“所承载的是个体的解放,即从归属于自己、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等确定性中解放出来”[55]。当女性的身体重新回归自我,独立精神的觉醒才成为可能。女性开始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在身体管理方面也拥有了更具自主性的选择。例如F-18号受访者非常享受通过健身来控制、改变身体的过程,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做主……喜欢什么我就练,只要坚持就有变化。我觉着我练了身体,也练了心”。

另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宽松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女性群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双休日政策的实施、公共假期的延长以及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等各方面因素,都为女性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提供了更多时间上的可能。

(2)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有助于摆脱“男性凝视”

福柯认为,我们通过各种自身的实践(自我技术)将自身建构为主体,与此同时,我们的实践方式也正在被各种机构以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更普遍的规范和价值观所塑造[56]。自我技术作为形塑主体的重要方式,是通过个体自身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身体、行为、思想等进行改造,专注于自我,实现自我的转变。通过前文描述的青年女性健身实践场景,可以看到自我技术在健身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健身作为一种旨在自我转变、自我改善的活动,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要高度关注自我。因此,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健身运动中得到培植和强化,而这种自我意识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认同感来实现的。

F-21:以前也自卑过,想变瘦变美变成“BM女孩”(泛指身材娇小或消瘦的女性)。吃过药,节过食,乱搞一通,把自己折腾够呛。因为当时想减肥也是受了男朋友影响。反正后来跟那个男生分开了,不想再被pua了。后面跟着朋友去健身,坚持下来真的能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变化,就会特别受鼓舞,觉得自己能做到,想变得更好。现在也确实更好了,不光是说身体哈。

“女性的美通常否定身体的完整性,通过重新安排、强调或是完全减掉身体构造上的某些部分或是某些肉体的自然表达来达到的”[57]。曾经这种对女性身体美的片面理解制约了女性身体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女性身体美的自然属性。社会主流审美所推崇的理想“身体美”其实是“男性凝视”在女性身体上的具象化表现,女性的身体也成为男性审美的附属品而被控制和规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开始参与到众多社会领域中。女性的自我意识、身体能力逐渐受到关注,女性的自我认同感也在她们的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媒介的进步,个人的自我发展与整个社会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变得愈发显著。媒体传递的经验和信息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重要影响[58]。当下社会,基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运动健身、生活分享、社会交往类平台集体崛起,为女性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创造了巨大空间。利用媒介平台,女性健身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分享健身成果、饮食方案、训练经验等,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这使得健身活动超越了一种短暂的身体训练实践,转变成渐进的教育和学习过程[59]。这种经验和感受的书写是具有个体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是个人感知的延伸和扩散,也是女性获取自我认同的重要心理建设过程,并赋予了健身活动极具主观性的价值和意义。女性健身者的自我书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自我意识的实践,一种对自我认知建构过程更加具象化的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身体美被重新赋予了自由和力量,逐渐回归到更加自然健康的状态。

六、结 语

“自我技术”的核心是对主体自身的关注与提升。福柯对这种身体技术的溯源与剖析,其目的不仅是挖掘自我技术在古典时期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更是让这种技术在现代社会重获生命力[60]。他要揭示“人在现代性进程中作为大我(理性主体)的工具性地位,确立自我关怀的小我(身体经验)的审美生存形象”[61]。在对事实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寻找到真正实现自由,并掌握生活、把握自我的途径[62]。回顾有关女性身体美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对女性身体美的理解不尽相同,界定标准也有所差异,因此对女性身体美的追求和改造也形式各异。本文依循福柯关于“自我技术”的身体路径,从自我审视、自我修炼的角度观察分析了当下青年女性健身者的身体实践活动,并对她们在“身体美”的认识和追求方式上出现的转向进行了成因分析。

研究发现,尽管“身体美”仍然是对女性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的崛起,女性正在逐步摆脱男性中心文化的审美客体角色,走向具有自主精神的审美主体地位。青年女性健身者对自我身体的审视上,已经体现出具有自主性的判断标准和审美喜好,主动选择通过严格训练、量化饮食和积极的身体恢复去改善体形,保持健康状态。因此,我们从青年女性健身现象以及实践活动的背后,能够看到当下青年女性群体在身体观念、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当今时代的年轻女性,较以往时期拥有更加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更为开化自由的思想,也更加渴望掌控自我。身体,作为一切活动的具身性体现,对身体的控制成为女性把握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青年女性健身实践的细致观察和体验可以发现,青年女性的健身活动代表着一种积极健康的身体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对“身体美”的认识上,她们勇于突破传统思维中对女性柔弱形象的固化认知,接受更为广义、多元的“女性美”。同时,她们也在健身过程中加深了对身体的了解,在运动、饮食、恢复的平衡和博弈中形成更加健康、合理的身体观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社会从生产范式走向消费范式的发展过程中,身体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目标,“是一个可以‘加工’‘购买’和‘使用’的特殊消费品”[63]。诚然,合理的健身活动对青年女性身体外形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提升、精神状态的调整等方面益处良多。但是,在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避免使健身运动成为一种建立在“理想身体”幻象之上的身体生产和欲望购买,如何避免青年女性努力构建自我的主体性却陷入另一个客体化的“圈套”,则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猜你喜欢
身体
我们的身体(上)
水在我身体拍岸
我们身体的由来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身体传送机
当机立断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