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白 斌,柯 琴,王田利
特约编辑:艾 华
【导读】当前我国苹果产能相对过剩,苹果丰产不丰收,许多产区甚至常常为销路发愁。甘肃灵台苹果产业规模并不算大,却获批成为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苹果售价逆市上扬,人们或许要问:灵台苹果,到底有何独到之处?
甘肃灵台地处原农业部规划的苹果最佳适生区。2019 年当地果业产值达7.2 亿元,有2.18万名贫困人口依靠果业实现稳定脱贫。2020 年4 月获批为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苹果产业后发赶超的势头强劲。灵台县创新发展机制,通过院企合作、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矮化密植有机果园,带动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灵台苹果的发展,代表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经营主休由农户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自20 世纪80 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经营单位多以户为主。过小的经营单位导致农业生产分散,标准化程度不高,机械作业难以实施,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已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苹果,面临着无人种植的现实问题。对此,早在10 年前灵台县就开始探讨破解之法,积极利用土地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倡导土地流转。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企业制规模化果园,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参与现代果业开发。先后建成了皇甫生态、海升果业、优德隆果业、钰圣果业、齐农业等规模化企业制果园,率先实现了经营体制向企业为主转变,企业制果园成为灵台果业的生力军。由于企业制果园发展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本作保障,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作支撑,有精干的团队来管理,在发展理念、管理技术、种植品种等方面应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经验,带动了全县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灵台县钰圣果业实行股分分包经营模式,既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又充分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有效地保证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种植模式乔化大冠向矮化密植转变。2000 年前,灵台苹果种植以乔化大冠为主,从种植到结果时间长,受益迟,群众积极性不高。也尝试过矮化种植,但由于在种苗、树体管理、肥水供给等方面不配套,没有取得成功。2012 年相邻的千阳县率先实施矮化密植栽培,采用大苗建园、格网式立架栽培、纺缍形整形、配套肥水滴灌,实现了当年建园,当年挂果。经考察论证,灵台县引进海升集团建成矮化密植示范园,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灵台苹果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矮化密植苹果产业的发展。目前灵台县已成为甘肃矮化密植种植面积最大产区之一,全县矮化密植苹果种植面积达0.8 万hm2。
三是种植品种由富士为主向多样化、特异化转变。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我国苹果产业中红富士品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苹果品种日益多样化。以灵台县独店镇为例,当地瑞雪苹果出园价达12~16 元/kg,85# 以上精品果售价高达20 元/kg。不光瑞雪卖价高,亿妃统货出园价为14元/kg,75# 以上精品果为28 元/kg,超市6 个装的售价更是高达139 元;瑞阳出园价10 元/kg,蜜脆出园价6 元/kg 等。亿妃、瑞雪、瑞阳等品种,种植面积均在66.67 hm2以上,表明灵台苹果种植品种已向多样化、特异化方向转变。以往规模化种植的果园,大多经营不善,甚至负债经营,而灵台当地的规模化经营果园,2021 年生产效益非常好。比如皇甫生态主打品种瑞雪收入几千万,就是品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市场需要多样化,灵台苹果生产顺应了这种需求的变化。
四是生产方式由常规栽培向有机转变。从总体来看,我国苹果产能过剩现象明显,市场疲软,果品卖难现象日益加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选择果品的余地极大。从2000 年以来,灵台县以有机苹果生产为抓手,大力普及有机苹果种植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好看、好吃、安全、营养的果品,实现了市场突围,破解了苹果卖难现象。近年来灵台苹果销售形势一路看好,当地农贸市场苹果销售价格均在6 元/kg 以上,果库最低出库价也在5.20 元/kg 以上。
五是无袋化栽培已开始实施。
苹果套袋始于20 世纪90 年代。该技术对改善苹果品质,提高苹果种植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套袋费工,生产成本高,据统计全国每年仅苹果套袋投资在1 000 亿元以上。以往由于套袋栽培苹果售价高,苹果无袋化难度极大。但灵台县众鑫果库出售的不套袋苹果售价为4.80 元/kg、套袋苹果售价为5.20 元/kg,表明不套袋苹果正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随着老龄化加剧,种植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无袋化栽培将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无疑灵台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