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郑素萍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学习,而阅读内容则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执行阅读策略时,需要自觉植入文化秩序内容,为主题阅读提供更多技术和内容的支持,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顺利内化,建立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精选主题阅读资源、创设主题阅读情境、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延伸主题阅读训练,都需要文化秩序的介入和支持,唯有形成全方位对接,让文化秩序成为主题阅读的手段和载体,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主题阅读,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将阅读内容作整合处理,设定一定的主题内涵,让学生围绕主题做创造性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形成阅读感知体验,还能够从更高视角展开学习观察和思考,建立文化认知基础。文化秩序对主题阅读有更多的制约管理作用,教师理清文化秩序与主题阅读的关系,适时作对接处理,整合主题阅读资源,理清主题阅读目标体系,确保阅读学习顺利推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鉴赏是典型的主题阅读形式,与文化秩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鉴赏学习,及时做出方法指导,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成长,提升其文化素养。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作者情感基础做感知和归结,对作者笔下描绘的故都的几幅图画作重点研读:作者对故都的情感是深沉的,展示的几幅图画各有特色,选择其中一两幅图进行观察解析,说说其描写特点。学生接受任务后,对这些图画进行梳理和讨论,对其描写手段作针对性探索。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对学生阅读鉴赏提出一些建议,辅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幅画面:“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这是典型的秋雨图,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写出北方秋雨的特点,用“有味”“像样”来形容,给读者带来鲜明的印象。故都的秋雨虽然比南方更为剧烈,但在作者看来更有“味道”,这其中的感受恐怕只有作者能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作者情绪,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作者几幅图画描写方法进行深度阅读分析,这是比较典型的主题阅读训练任务。从学生鉴赏分析情况能够看出,教师引导是比较到位的,要求学生从作者情感、文学色彩等角度作深入思考,为鉴赏学习注入丰富内容,成功激发学生鉴赏主动性,形成多重对接和启示。学生对文本语言鉴赏大多不会考虑文化要素的渗透,教师要从更高视角做观察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讨论,结合作者情感和时代背景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形成更为完善的鉴赏认知。
文本阅读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情境有创新设计的意识。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成熟,对文本阅读有更高期待,教师要借助一些辅学手段,设计出适合的阅读情境,以满足学生的阅读诉求。如阅读问题的设计和投放、阅读情境的展示和解读、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创新、阅读内容的对接和延伸等,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和心理触动,教师要做好主题阅读资源的整合工作,构建文化秩序平台,为主题阅读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学生对阅读内容有选择性,这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不仅要精选主题阅读素材,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取向有清晰把握,这样才能做出更为理性的设计。特别是学习情境的设置,能够对学生形成多重冲击,教师要掌握更多学习情况,从文化渗透角度做出设计和组织,以提升阅读效率。在教学《囚绿记》时,教师给学生示范诵读,对诵读技巧和方法作重点解读,给学生带来学习启示:这篇散文诞生于特定的年代,文本中的绿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对其炽热的爱自然包含丰富的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华大地,人民遭受荼毒,抗日军民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绿”。如何读出那份情感,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仿读训练,从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作探索,在抑扬顿挫的方法运用上互动研究,将诵读训练推向高潮。为创造更多训练契机,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跟随朗读,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课堂学习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找到诵读感觉,其学习思维顺利启动,阅读认知体验不断丰富起来。
教师推出专项诵读训练,这是典型的主题性阅读活动。教师示范诵读展示为学生提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机会,特别是多媒体配乐诵读音频的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配乐诵读更有感觉,教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从文化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诵读情感阐释奠定基础。学生饱含深情地赞颂“绿”,对寄予全部希望的中华抗日军民和中国共产党报以更高的期待,其诵读学习进程顺利推进。
主题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学习,教师在具体设计时,不妨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情感触动;还可以将主题阅读目标作分解处理,以分条形式具体呈现,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其文化体验会更为真切,阅读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主题辩论、主题征集、主题展示、主题座谈、主题鉴赏、主题读写、主题演讲、主题演绎等,都属于主题阅读组织形式,与文化秩序有密切关联,教师要从文化渗透角度作观照性设计,顺利推进主题阅读学习。
主题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精心选择,还要做出具体设计。如主题辩论活动,学生对互动讨论最为熟悉,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关注进行话题设计,能够快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自然形成辩论学习气氛。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在涉及马克思成就时,可顺势推出思辨问题: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经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的,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你对马克思的发现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因为关涉到人类历史发展,这个内容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学生开始热议这个问题,课堂学习气氛火热起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和对话,搜集一些典型观点,准备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在归结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发言,阐释自己的个性认识,要求其他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解析评价,课堂思辨气氛逐渐建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个性阅读,推出更多疑惑问题,为后面的深入讨论创造条件。教师对学生问题做整合处理,及时做出教学调整设计。
教师推出讨论活动,为学生创造观点展示、讨论、交流的机会,因为关涉人类发展大主题,学生都表现出更多的热情。人类发展有一定规律,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展开研究,获得重大发现,对社会、对整个人类都会带来更多贡献。学生进入互动讨论环节,对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和交流,都会自然涉及文化秩序的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太多内容,不同文化群体会有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马克思的观点在一些西方人眼中是没有价值的,这本身就是文化秩序造成的。教师从这个角度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启示学生从文化视角展开探索,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出正确解读。
在设计主题阅读训练时,教师要做好延伸方向的展望,关注文化要素的落实,体现文化与阅读的依存关系,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认知的内化。主题阅读素材搜集、主题阅读活动延伸、主题阅读社会调查、主题阅读读写创新、主题阅读文化宣传等,都属于主题阅读范围,而且与文化要素形成多重对接,教师在具体组织学习时,要对阅读训练目标作整合优化处理,引导学生在创新阅读学习中建立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文化秩序下的主题阅读,鼓励学生展开独立阅读和学习,这是一个升华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把握,借助文化渗透契机做阅读设计和组织,利用主题阅读训练作载体,推进学生相关深度学习。如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对作者和作品相关信息作重点介绍,特别是语言应用特点,这是阅读教学最为关注的重点。朱自清散文以语言精美著称,这篇散文的语言运用更为精彩。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阅读,找出最为精美的语段,尝试进行文学鉴赏学习,并准备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学生对语言鉴赏比较熟悉,其方法运用也比较熟练,进入阅读鉴赏环节后,教师跟进观察,对学生鉴赏情况作综合分析。学生鉴赏大多围绕修辞方法展开,教师适时做出指导,启发学生从作者情感、主题思想、文化背景等角度进行思考,对学生形成更多心理触动。
教师推出语言鉴赏活动,这是比较典型的主题阅读学习。学生进入语言鉴赏环节,教师从文化背景和作品体裁等角度进行鉴赏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启示。语言鉴赏本身就属于文化渗透范畴,教师做出对应设计,学生及时跟进阅读和讨论,接受文化内容的输入,为语言鉴赏学习注入丰富内涵。主题阅读有不同目标追求,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及时做出文化渗透设计,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主题阅读有诸多形式,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教育,教师推出更多听说读写思等多种任务,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秩序意识的建立。主题征文、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搜集、主题反思等,都带有文化秩序色彩,教师对这些主题阅读学习活动进行优化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其学习认知的成长。主题征文是典型的读写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写作构思、撰写修改,让学生在深入探索学习中建立相关认知。主题演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需要先撰写演讲稿,在组织素材和构思中渗透文化要素,提升演讲品质。主题辩论是典型的互动交流形式,教师设计话题,组织学生广泛对话,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生对文化秩序相关概念不是很熟悉,教师需要做出一些对应解读,还要结合学生的文化认知基础进行设计和组织,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在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读写结合,这是主题阅读活动的基本形式,读写都关涉到语言应用,这是最基本的文化要素渗透,教师对读写任务作细化设计,对应传授读写方法,都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推出的主题阅读任务是:这是一篇演讲稿,其语言特点更趋于生活化。仔细阅读文本内容,对演讲文稿特点做具体分析,学习这样的写法,以“我有一个梦想”为标题,撰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参与班级演讲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阅读和撰写讨论,具体分析演讲稿的特点,课堂学习气氛逐渐形成。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对演讲稿撰写注意事项作对应要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演讲视频素材,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模仿的机会。在课堂演讲环节,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发言,课堂演讲顺利展开。因为组织比较周全,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教师对学生演讲表现做出客观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体验文化渗透的存在。
教师借助演讲稿撰写和展示学习活动推开教程,将学生带入主题阅读环节。学生对演讲活动并不陌生,教师借助媒体做展示和引导,创设更多文化气息,从文化视角进行解读,形成丰富调动力量。从学生阅读、撰写、展示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对学生形成的学习启迪是极为丰富的,其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更为显著。演讲本身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教师借助精彩的演讲视频展开教学调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有效激发学生文化情结。
主题阅读是课程的延伸设计,体现课内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更高远的地方,强调阅读教学基本功能的发挥,渗透阅读、读写、交际、人文等内容,训练其语感、文感等基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文本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主题阅读也有明晰的文化学习目标,教师将主题阅读与文化秩序相结合,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追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