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2-11-21 14:33赵一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渠道受众

赵一婷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和发展,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越来越多的受众从通过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中脱离出来,依托新的媒体形式来获取信息,这就给广播电视媒体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1]。因此,与新媒体融合,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

1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1 新闻资源渠道多样化

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获得新闻资源的渠道较为单一,如参加各类会议、借助社会关系网、记者现场采访报道等等,而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资源的收集渠道更加多样,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借助各类线上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短视频平台、检索平台等渠道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到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新闻内容的加工和创作提供支持。但是,互联网本身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信息会出现失真或不全等问题,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应积极从多个渠道和平台获取信息,并仔细甄别,避免出现以偏概全或传递错误信息等现象[2],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1.2 新闻采编内容丰富

在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能借助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供新闻采编人员收集和报道的素材随之增多,信息的多样性和庞杂性十分明显[3]。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借此快速收集各类信息,新闻策划和采编的内容更加广泛。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借助丰富的新媒体渠道获取大量新闻素材,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新闻采编人员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新闻采编的内容和角度日渐丰富。

1.3 采编流程发生变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主要流程包括确定选题、搜集素材、开展策划、稿件编排与修改、确定播出形式等环节,需要采编人员经过实地采访与调查来获取新闻素材,之后对收集的素材进行整体分析,再由制作人员将素材制作成新闻。但是,在新媒体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新闻素材收集渠道不断丰富,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通过面对面采访来获得新闻素材,而是可以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借助先进的技术与被采访者进行交流,对采编素材进行整合,根据大众的新闻需求,生产出相应的新闻内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依托数字网络即时通信技术的优势,借助网络媒体快速收集素材,省去了实地调研与采访的环节,并借助网络平台、App的编辑功能实现素材的高效编辑和快速处理,提高了新闻采编的效率,确保了新闻的时效性。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新闻采编制作与发布的效率,还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

1.4 受众需求多样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很少广泛收集大众的想法和观点,受众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新闻受众渴望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与受众进行相应的互动,逐渐成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今,即时传输的各类新媒体平台给受众表达观点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受众不只是以往媒体传播系统中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逐渐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和传播者[4]。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要改变单向的新闻采编模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合理采纳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制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2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不足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素材的选择、节目制作、对外报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时候需要依靠现场采访、实地调研等形式获取信息,且对于新媒体渠道的利用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就目前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很少借助多层次、多角度的新兴媒体形成立体化的新闻采编体系,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对新媒体渠道的运用不够充分,无论是新闻相关素材与信息的获取,还是新闻内容的编排与传播,都很少借助丰富的新媒体渠道。比如,一些广播电视台虽然开设了官方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但对微博、微信等渠道的利用依然仅限于辅助线下调查、面对面访谈等传统的采编过程,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导致新闻采编效率不高。

2.2 采编内容深度不足

当今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人们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各类事件的全过程,这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新闻采编工作者并未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对于具体的新闻内容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很多时候没能从多个视角出发分析信息内容,没有围绕具体的新闻事件挖掘相关的素材,往往只是简单地更换传播形式,千篇一律地报道相似度较高的新闻,导致新闻内容的吸引力不足[5]。整体上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未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的挖掘和充实,而是只注重采集、整理、发布新闻的速度,导致新闻报道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激发受众观看新闻的兴趣。

2.3 新闻制作缺乏新意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更加舒适的视听环境,并且想要接收到独特的新闻内容,这就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应做好采编工作的创新,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但在采编过程中,很多新闻采编人员只是针对具体的新闻内容进行相应的加工,没有对繁杂、多样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梳理,对于新闻材料的解读缺乏一定的深度,大都按照传统的采编模板收集素材,并依照传统的、固化的、模式化的要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整理、报道,导致新闻报道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2.4 采编过程缺乏双向沟通

就目前来看,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依旧是单向传播,没有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但是人们越来越期望借助各类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时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并未对广大受众的互动需求给予足够重视,在新闻的采编制作、审核、播发等环节缺乏和受众的互动,很少根据受众的观点和意见对新闻内容进行收集、策划和编排,导致新闻的语言、呈现方式等都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公众只是单纯地接收新闻,很难通过多个渠道或平台针对具体的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广播电视新闻不能及时赢得公众的认可,进而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影响力的提升。

3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改进策略

3.1 整合新媒体渠道,加强媒介融合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形式日益丰富,在采编过程中利用众多新媒体渠道,积极推动媒体融合,让公众能够从不同的渠道多角度了解新闻内容,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努力方向。广播电视媒体应与时俱进,积极进行转型,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今日头条等的优势,以此为基础,围绕相关素材制作相应的新闻内容,通过音视频、图文等形式全面展现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趣味性[6]。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如微信公众号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形式,为人们线上社交提供了平台;抖音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符合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习惯。因此,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应围绕某一事件,使用不同的编辑形式,借助多个新媒体平台,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现不同的新闻内容,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间的优势互补。例如,央视新闻在抖音注册官方账号,借助短视频这一形式展现各个新闻事件的具体细节,包括新闻事件的具体内容、群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等,为电视新闻提供重要补充,有效提高了媒体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忠实受众。可以说,央视新闻及其在抖音开通的官方账号不仅更加全面地展现了新闻内容,还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3.2 拓展新闻采编范围,深度挖掘新闻素材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应改进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转变新闻采编理念,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快速搜集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并借助新媒体渠道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从多个角度将其展现给受众,帮助受众深入、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新媒体平台在紧抓热点、呈现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应借助新媒体平台,从不同角度了解新闻事件,深入挖掘更多细节,如新闻事件的发展情况、人们对事件的看法、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拓展采编范围,借此丰富新闻内容,让受众能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借此提升对受众的吸引力,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和支持。总而言之,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应巧妙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围绕具体新闻事件,给受众呈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在发掘更多素材的同时呈现更多与众不同的内容[7]。例如,广西广播电视台围绕“三孩政策”这一时事热点,在通过传统广电媒体向受众传递相关政策内容的同时,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公众传递我国推行“三孩政策”的原因,为公众全面了解这一政策提供了支持。同时,采编人员还借助抖音、微博等平台,围绕“三孩政策”不断拓展采编范围,广泛搜集群众对这一政策的看法,并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持续跟踪报道,呈现群众观点和政策落实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广西广播电视台不仅全面传递了与该政策相关的内容,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拓展和延伸,也为自身赢得了大量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3.3 优化新闻制作过程,提升采编质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也日趋成熟,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与制作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与时俱进,注重新闻制作过程的优化和完善,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采集新闻素材,积极学习相应的新闻制作技术与呈现技巧,努力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与水平,为新闻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8]。首先,新闻采编人员应做好对新闻素材的整体考量和把握,对复杂多样的新闻内容进行相应的整理,分条捋清新闻内容与结构,把握新闻内容的主线和重点,并依托新媒体平台,向受众全方位展现完整、清晰的新闻事件。其次,新闻采编人员可借助虚拟演播室、三维动画等,形成不同的新闻展现形式,对相关的新闻内容进行生动的展现,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精细化处理,提高新闻质量。再次,在文字处理方面,新闻采编人员应对新闻稿件进行科学的加工与处理,用规范化的语言丰富稿件内涵,并结合具体的新闻内容对文字进行针对性的加工,努力做到画面和文字相契合,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趣味性、层次性和丰富性。例如,近年来,重庆广播电视台积极依托新媒体平台推进流程再造与深度融合,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塑采编流程,借助新媒体渠道精准定位新闻内容,并利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裸眼3D、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打造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产品,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为受众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给受众展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可以说,重庆广播电视台以先进技术为“引擎”,不断针对新闻采编与制作进行优化和革新,为采编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4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受众相比,通过互联网观看节目、接收信息的用户有更强的参与欲望,他们往往渴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和传播主体进行交流,并希望能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因此,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收集受众的意见,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质量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新闻采编人员应密切关注群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以此为基础选择新闻素材,并针对新闻素材制作出有吸引力的标题和内容,给受众呈现出清晰且完善的新闻内容。其次,新闻采编人员可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搜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从而搜集更多有实质内涵且符合受众兴趣爱好的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再次,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围绕新闻内容,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开通意见反馈渠道,将单一的线性传播转变为双向的信息互动,广泛调研和整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想法和反馈,寻找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和话题,根据受众的意见反馈,丰富新闻采编形式与内容,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以海峡卫视的《今日海峡》节目为例,该节目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积极与公众沟通节目编排的进度,并通过直播的形式与公众就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进行交流,收集大量公众的意见,并对广大受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截至2021年12月,《今日海峡》线上官方账号粉丝总数量超过700万,可以说,这种与受众进行双向互动的形式帮助该节目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忠实粉丝,也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喜好和需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开始通过新媒体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赢得新的生存空间与市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应不断创新,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渠道受众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