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2-11-21 14:33刘海霞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8期
关键词:工作者广播电视受众

刘海霞

(作者单位:周口广播电视台)

采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收集事件信息资料策划相关版面内容,采编工作者有独立改写能力,能够将整理好的内容以电视节目、新闻播报等不同形式传播给受众。以新闻采编为例,采编工作者通过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与新闻事件的走访调查搜集材料进行编辑、撰写稿件。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制作环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首先,由于新闻事件时刻发生,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采编工作者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民众喜好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并对信息真伪加以辨别思考。其次,媒介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采编工作者应该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掌握时下热点,丰富电视新闻内容,提升新闻质量,创新工作思路,时刻保持警醒,适应媒体环境变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思工作弊端,突破发展瓶颈,为呈现制作精良、影响深远、具有权威性的节目而不懈努力[1]。

1 现阶段广播电视采编工作面临的困境

1.1 广播电视采编工作形式单一,播出时间相对固定

广播电视出现难以输出优质内容和受关注度逐渐下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采编工作产出的内容和工作形式单一,传播渠道过窄,播出时间相对固定。首先,采编工作形式单一,新闻事件信息采集依旧通过采访的方式进行,观察事件现场、访问事件当事人和周边群众,需要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线下面对面交流,随后通过整理素材,删减、排版、加工、润色等多道程序,向大众传播新闻事实。但新闻事件数量的激增给采编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低下,成本极高,部分新闻采访者仅关注新闻事件的表层信息,很少进行深度剖析,无法吸引观众。其次,广播电视的信息容量较小,采编工作编排布局困难,呈现的内容不够细致深入,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和广度。再次,播出时间相对固定,电视新闻节目通过新闻频道在固定时间播放,观众只能被动接收,无法进行实时互动,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枯燥无味之感,观众群体不断流失[2]。

1.2 采编内容缺乏创新性

笔者调查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后发现,2021年我国互联网新闻网民规模达7.71亿,访问量迅速增长,互联网新闻的节目内容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都是关于民生的话题,如食品安全、教育医疗等,并且有些内容会做系列报道,分析实际情况、关注解决情况等,且内容呈现上会熟练运用交互类视频或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方式展现新闻报道,新闻极具趣味性。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流程因循守旧,欠缺互联网融合思维、报道缺乏可读性、内容缺失感染力,脱离部分群众的生活,长此以往,受众群体有可能持续减少。

1.3 采编人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信息资源大变革,媒体环境迅速变化,但是传统采编工作者思维固化,职业素养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通过创新思维开展工作。高素质人才尚未成型、行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当前广播电视采编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如果后续综合人才无法及时补齐会导致行业发展受阻。另外,人才缺失致使采编内容输出创新性不足,与之相反,信息接收者可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涨。笔者调查新媒体渠道、移动端和各种访问量增长的网站后发现,其内容输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移动端的内容分类更清晰,在内容处理上加以街头视频、真实性动画模拟、情景剧演绎等创新输出方式,诸如此类,都是值得广播电视采编借鉴模仿的[3]。

2 广播电视台采编工作的创新思路

2.1 以贴近受众为首要工作思路

2.1.1 贴近受众思路在广播电视采编工作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以传递信息为工作目标,旨在引导人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因此,采编工作应贴近受众。一方面,关注国际国内民生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贴近受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角度挖掘新闻素材,不断扩大受众群体。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群体,采编工作者需要时刻关注年轻群体动态和热点话题。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制作关于流量明星的节目内容,而是关注年轻群体的需求,如婚姻、就业、学业等问题,将最新发生的事件与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紧密结合,做好正向政策、法律宣传工作,借助热点引导思想、缓解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从业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思辨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原真实事件,做到为群众发声,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和思路,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百姓主动关注电视内容,对实际生活展开新的思考。除此之外,完成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对接,互联网是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完成对接是有效促进采编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在交流过程中仍需坚持以人为本,使信息传播更迅速便捷、内容更具时效性,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接触,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兴媒体涌现的时代中的竞争力,实现行业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

2.1.2 贴近受众思路在采编工作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为例,在娱乐性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时代,河南广播电视台另辟蹊径,在采编工作过程中积极扩展思维,立足受众,立足我国传统文化,打造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一系列美轮美奂的“现象级”原创节目。“中国节日”系列7场节目一经推出受到观众好评,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馆纷纷转发点赞,引起国内外媒体报道和热议。新时代广播电视采编内容需要变革,采编人员的思维会对内容质量起一定影响作用,河南广播电视台立足地域人文特色,采编工作者在接收到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诉求后,对信息灵活处理,打造出让观众眼前一亮的优秀电视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受到河南本地居民的喜爱,还受到全国人民的推崇与称赞,究其原因,这些节目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站在媒体的角度深度挖掘信息内涵,彰显了中国文化之美,达到了传播优秀文化的目的。根据上述案例不难看出,作品经过细致加工,在语言表演、艺术形态、场景布局等方面精心推敲,可以让广播电视内容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从而引起观众共鸣,获得成功[4]。

2.2 采编工作要正确运用求异思维

2.2.1 求异思维在采编工作中的应用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新媒体时代,采编工作者应适应多媒体渠道交融协作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趋势,改变传统以自身为主的固有束缚,转换思路,学习其他平台的优秀作品。首先,重视选题工作和策划的作用,时刻保持灵活性和活跃度,不被惯性思维牵制,全方位考虑大众审美和内容价值,结合受众兴趣整合重建信息资源,并依托大数据建立智慧平台,进行系统化分析和个性化内容报道,时刻坚持求异思维,增强新闻的独特性。其次,对于同一个事件坚持求异思维,进行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选题策划和价值判断,能够突破传统因素和外部劣势环境的限制,充分展示特色并满足市场需求。再次,广播电视采编人员每天所面临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筛选和整合信息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受众群体类型丰富、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利用好求异思维不仅可以在众多一致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实现与受众的同频共振,也能够提升内容传播效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求异思维不是无中生有的胡编乱造、无事生非的夸大渲染、无理取闹的哗众取宠,而是立足受众、立足社会和时代抒发独特见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为受众提供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2.2.2 求异思维在采编工作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笔者调查相关资料时看到这样一个案例——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唐宫夜宴》火爆“出圈”,在流行音乐、西方歌舞盛行的大背景下,《唐宫夜宴》带着古色古香和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广为传播的佳作。各大媒体纷纷点赞,央媒更是不吝溢美之词,报道多是以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剖析,谈论《唐宫夜宴》彰显的唐代文化气息。其中某广播电视媒体另辟蹊径,以节目中少女身着的服饰为着眼点,从服饰穿着入手,分析唐朝女性穿着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深度剖析《唐宫夜宴》节目的人物构造、着装打扮、事件背景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最后得出其深受观众喜欢的原因。与其他媒体单刀直入不同,从服饰这一角度出发,抓住受众容易忽略的视角展开叙述,以小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新闻报道效果。新闻事件、新闻热点的报道需要独到的报道视角,如果都是直观的视觉和直面的感受,报道内容将会千篇一律,很难找到新意。因此,采编工作者必须要树立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审视新闻事件,发现观众没有关注的侧面,展示观众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的新闻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要能够谨慎处理后续过程,提升影响力,通过求异思维扩展思路,用心赢得受众。

3 广播电视台采编工作实现创新的具体方法

3.1 加快媒体融合,满足受众需求

网络时代媒体类型分散复杂,多种多样,广播电视媒体应拓展平台,加快融合步伐,实现合作共赢。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占据主动地位,利用自身权威性的优势配置市场资源,打造信息传播立体空间,满足群众需求。建立合作平台是电视采编工作的一个新尝试,将各类媒体信息资源记录到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择优合作,可以在新的发展契机下优化新闻、电视内容。跨平台合作有利于降低节目制作成本,提升信息价值,弥补发展劣势,促进思路创新,有助于采编工作效率提升和专业度提升。同时要积极开发节目官网、高清直播网站和移动端软件,使观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往期新闻节目进行回看,实现新闻节目和电视内容的跨时空传播。但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要注意自媒体渠道的弊端,不可放弃对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在交流合作中要改善自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消除屏障,促进全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获得受众关注,更好地为受众发声,制作更多受众喜爱的节目[5]。

3.2 深度报道,提升采编内容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者要与网络渠道拉开层次距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发挥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突出差异报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在采编策划环节应结合自身传播优势和公信力,深度调查,深度解读,有必要的新闻信息可做系列追踪报道、专题报道等。同时要以还原事情本身的面目为工作基础,时刻不忘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拒绝停留在浅层,力求为群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深度讲解。另外,可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对受众感兴趣的事件进行解读,且各地方电视台要参考地域特色,提高对本土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价值,提高受众的文化认同感。

3.3 重视特性,加强人才综合素养

广播电视采编从业人员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要主动适应信息传播趋势变化,优化工作思路和方案,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思考融入选题策划工作,选择适合大众审美、主流文化、时代价值的内容主题作报道和内容输出,依托数据资源平台重建个性化报道,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闻产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在多媒体行业中的竞争能力,确保采编工作新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广播电视的长久存续,离不开优秀的从业者和创新型人才的不断努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会影响后续电视节目产出的标准质量。因此,采编从业者应时刻以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电视节目的创新性和引导性,信息传播的真诚性和谨慎性,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思路,具备随机应变能力。另外,广播电视媒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采编人员的专业技能,让电视采编人员能够熟练利用多种技术,在媒介平台中进行优质内容传播。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复杂的媒介竞争环境,采编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创新守正,在团队中互动合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6]。

4 结语

在可接收信息的途径不断丰富变化的时代,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突破传统思维、贴近受众、坚持求异思维的创新工作思路已势在必行。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展深度报道、加深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为观众打造全新的新闻节目和电视内容也刻不容缓。采编工作者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传播真善美,引导正确舆论,坚守真相与事实,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并且应以专业工作为根基,借助新媒体风向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模式,为广播电视行业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工作者广播电视受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