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虎 王熠略 韩艳杰 张 楠 田志龙
(1.漯河市畜牧工作站 河南漯河 462000;2.漯河市外埠入漯畜产品查验中心 河南漯河 462000)
从2018年的非洲猪瘟到至今仍未消散的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不遇的灾难给地球生态圈带来了极大挑战,引发了公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安全的思考,也深刻理解善待动物的重要性,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动物福利不仅影响畜禽产品的品质,也与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做好养殖关键环节的要素控制,可有效减少动物应激,改善动物养殖福利;从养殖环节入手,抓好饲养模式、环境因素、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满足动物的日常行为表达需求,可大幅提高生产性能,对畜牧业源头控制和持续循环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全球贸易一体化浪潮推进,提升动物福利将是助力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因此,在养殖环节把好关,改善提升动物福利,充分体现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养殖模式是提供与动物种类相适应的生存环境,保障动物可以舒适地休息、活动、表现各种本能行为,尽量降低动物受伤、疫病的风险。不同的动物种类、不同的饲养目的,所采用的养殖模式也不一样。
1.1 传统养殖模式结合鸡的饲养目的,养殖模式多为地面平养、笼养两种方式。笼养的活动范围有限,动物缺少活动空间,在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关节肿胀、跗关节变形、脚垫损伤等问题,养殖后期产蛋量下降,多发产蛋下降综合征、笼养蛋鸡疲劳综合征;地面平养,鸡只直接与粪污接触,加大了疫病发生的风险,鸡只活动空间大、接触频繁,加快了动物疫病传播的速度,加大了疫病防控的难度。调研发现一些养鸡场通过调整饲养密度、饲料配方等方式改善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 新型养殖模式迎合时代需求,提升动物福利和生产性能,结合传统养殖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一些新型养殖模式也逐渐兴起。如蛋鸡网上栖架立体散养新模式,为鸡只提供较大的水平和垂直活动空间,满足鸡的日常行为表达需求,提高生产性能,延长产蛋期,既提升了鸡群健康度,也增加了经济效益;全网面高床平养福利式养殖或发酵床养殖,通过网架或者生物发酵的方式减少鸡群与粪污接触,同时增加环境富集设施,如产蛋箱、栖架、抓棒等,满足鸡只各种基本行为,有利于种群的习性回归,保障了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的充分发挥;还有借助当地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林下养鸡、果园养鸡、滩涂养鸡等,散养和圈养相结合,让鸡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养出的鸡肉质紧致,其经济效益比传统养殖也有所提高。
饲养环境控制是为动物创造与其年龄及需求相符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确保其不产生不适感,可维持正常的体温、卫生状况。
2.1 温度方面动物在舒适的温度下,饲料利用率和机体免疫力都较高,生产性能可得到较大发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动物机体为维持体温而消耗大量的能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增加疫病发生的风险。如高温时,鸡只喘气严重,采食量下降,出现热应激;低温时,鸡只聚堆,采食量增加,增加产热,饮水减少。不同的饲养阶段,动物机体所需温度也有所不同,如雏鸡最佳舍温为18~25℃,一般育雏第1 d舍温要达33~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18~25℃;蛋鸡保持最佳饲料效能的温度为24~27℃。
在生产实践中,温度低时,可通过增加空调、暖气等取暖设备及加装保温层等提高温度。温度高时,可增开风机、水帘等设备,调整门窗开启大小等加快空气流动,降低温度,以确保栋舍温度满足动物需求。
2.2 湿度方面湿度、温度对于动物的福利和生产性能发挥有协同作用,在生产中湿度的控制是比较困难的,有研究发现,在30℃时,湿度从30%升到100%的影响相当于温度增加了7~8℃;在0℃时,湿度从30%升到100%的影响相当于温度下降了2~3℃。但湿度控制在生产实践中也是必须的,高湿、低湿与温度相结合,对动物机体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低温高湿会使鸡体失热过多,鸡采食量和饲料消耗提高,生产性能下降,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冻伤等;高温高湿使鸡的呼吸散热、散湿受到抑制,采食量下降,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导致病菌大量繁殖,易引发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
湿度过高时,应在饲养环节尽量减少用水,加强通风,及时清扫粪便,避免稀粪的大量存在。湿度过低时,可向地面、墙壁洒水或喷雾增加湿度,不能直接向鸡机体喷雾,否则易引起鸡应激以及呼吸道疾病。
2.3 光照方面适当的光照可以增加动物的采食量,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以及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动物的福利和生产性能。不同品种和日龄的动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对于肉鸡而言,光照水平应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对于蛋鸡而言,合理的光照可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但有的农户通过在夜间增加光照时间来增加鸡采食量,缩短成熟期,减少养殖时间,这种方式违反了鸡的正常生理行为,不符合动物福利的饲养理念。
要根据不同生长需求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自然光和人工补光相结合,根据栋舍高度、光照强度、养殖模式合理布局安装灯管或灯泡,定期检修、清洁,控制开关时间等。
2.4 通风方面鸡场多为封闭式栋舍,生产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通风换气是对其生存环境调节的主要手段。鸡场通风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使用窗户、通风管等,机械通风包括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多根据鸡舍设计选用。通风环节需要注意通风量,与饲养鸡群数量相适宜,避免通风过多过少而影响鸡生长。同时定期检查栋舍密闭性、导流板的方向,避免贼风进入或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导致鸡受寒。
通风要根据天气、饲养日龄、栋舍规模等调整,同时与温度、湿度控制相结合,控制好通风量和时间,不可盲目通风,避免适得其反。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为动物提供与其年龄及需求相符的充足饲料与饮水,维持正常的卫生及繁殖状况;尽可能防控疫病和寄生虫病,及时隔离治疗有严重健康问题的动物;不应对动物造成伤害、恐慌、持久的恐惧或可避免的应激。
3.1 饲料方面饲养过程中需分析不同日龄鸡的营养需求,才能做到鸡饲养福利化,如雏鸡阶段营养需求高,需要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全价饲料,精心饲喂,饲喂时遵循多次少量的原则,促进鸡机体各器官的发育。育成期,对于肉鸡而言,以生长骨骼和肌肉为主,饲喂应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水平,促进机体储存大量能量,促进肌肉生长,同时注意增加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减低蛋白含量,促进内脏器官的发育,加快脂肪沉积;对于蛋鸡而言,育成期需要控制鸡体重,前期增加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含量,后期增加能量水平,按照鸡体重控制采食量,调整鸡群整齐度。产蛋期,早期添加钙、维生素A、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高峰期应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加钙、磷含量,后期可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控制钙含量。饲养阶段的饲料应稳定,可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逐步调整,同一生长阶段的饲料非必须不可随意更换,不得饲喂霉变、污染的饲料。
3.2 疫病防控方面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和福利水平,也会对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养殖业发展。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的暴发感染也给养殖户敲响了警钟,不能过分依赖于疫苗,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提升养殖场自身的防控能力,做好疫病预防控制。一是结合当地常发病和本场基本情况,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同时定期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时要严格按照免疫流程进行操作,规范疫苗的稀释、使用、存放,确保免疫效果。二是优化消毒意识。目前,养殖场的消毒意识很强,但存在盲目消毒、频繁消毒的现象,造成消毒液浪费、消毒效果低或产生毒化反应等情况。要结合消毒场所、用途、剂量、消毒时长、消毒作用时间等来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将不同消毒剂交替使用,避免耐药菌的产生。三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大多养殖场是生搬硬套别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出现理论与实际不符的一些现象,结合本场的人员管理、区域划分、养殖模式,形成一套适合本场需求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3.3 转群方面养殖过程中,会根据不同阶段将动物进行转群,给予动物足够的生活空间;或者运输、出栏时也需要将动物进行转群。转群时间、转群方式、转群工作量会影响到鸡的应激反应以及动物福利。转群前要进行合理安排,制定转群计划;根据鸡的日龄,调整栋舍温湿度、饲料和饮水供应;转群前要检查群体体重,体重不达标可延后转群。转群时,最好选择在光线昏暗、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减少鸡应激;抓鸡时不应抓住鸡的脖颈或翅膀,若使用机械捕捉器,应熟悉其操作,定期维护,尽量减少对鸡的伤害、应激和畏惧反应。出栏时,要结合屠宰时间,合理安排抓捕时间,规划好运输时间和屠宰前的等待时间,避免因运输和等待造成的相关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