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清 编辑/韩英彤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中资银行与全球银行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承压,为此中资银行要采取更趋谨慎的经营策略以防范外部风险。。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社会和经济活动减弱、主要经济体出台超宽松货币政策等多重挑战给全球银行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中601家银行税前利润下降,整体降幅19.2%。其中亏损银行达38家,18家在欧洲。得益于全球银行业长期在严监管环境下发展且具有强风险控制能力,疫情再次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日益提高,与全球银行业的合作不断深化。因此,分析全球银行业在疫情下的经营表现,提前防范外部风险的意义深远。本文选取英国《银行家》杂志202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中前百强银行,涵盖欧洲(34家)、亚洲(38家)、北美洲(17家)、其他地区(中东、南美洲、大洋洲共11家),并结合千家银行的经营基本面,详细梳理了百家银行的基本营业能力指标与风险抵补能力指标表现,分析了其在疫情下的经营表现及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与建议。
2020年以来,由于宏观市场环境变化,全球银行业经营情况发生较大波动,整体上呈现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资产规模增长、净利润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等特点,个体上由于疫情冲击和政府政策差异等,银行经营状况有所不同。结合全球千家大银行基本情况,分析百强银行基本经营指标如下。
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数据,202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一级资本9.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总规模创历史最高记录。全球百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8.89%,维持高位;分区域看,欧洲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20.24%左右,北美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17.15%,亚洲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16.26%。
资产规模方面,202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148.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98%,大幅高于2019年4.33%的增速。全球百强银行总资产总额105.9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70%,其中亚洲、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分别增长15.56%、17.85%、14.60%和5.11%。
资产质量方面,全球百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中位水平基本稳定,处于2.13%左右水平,较2019年的1.85%有微幅增长。分地域看,美国地区银行中位不良率0.75%。欧洲地区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中位不良率超过2.74%,较2019年有所增长,俄罗斯、意大利银行中位不良率超过5%。亚洲地区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中位不良率1.48%。
营业收入方面,全球百强银行营业收入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其中,除其他地区下降24.3%外,其余地区银行均为增长,分别是欧洲增长2.61%,亚洲增长12.01%,北美增长1.26%。全球百强银行净利润5625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0.82%。其中,欧洲银行下滑41.15%,北美下滑17.93%,其他地区下滑12.26%,亚洲提升7.34%。
盈利能力方面,全球千家大银行资产回报率(ROA)、股本回报率(ROE)同比明显下降,其中ROA0.51%,创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为0.72%)。全球百强银行ROA、ROE也有所下降,其中ROA降至0.44%。
投资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特点与商业银行不同,在市场动荡、资本市场活跃的大背景下,盈利能力大幅增长。2020年,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02%、11.37%、56.41%,ROE分别为10.84%、9.86%、10.70%。
2020年以来,全球百强银行资本实力增强,但盈利水平有所下滑,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经济一度陷入衰退、客户风险上升、货币政策超宽松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亚洲银行业由于中国疫情控制较好且实现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经营表现突出。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最初各国普遍采取较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人员隔离、禁航、停产等。但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和民众反对,部分欧美国家开始放松管控,与病毒共存。这导致境外疫情反复,各国社会和经济活动减弱,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全球GDP下降3.6%,其中多数经济体负增长,美国下降3.5%,为二战后最糟糕的表现。中国增长2.3%,是全球经济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此背景下,银行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市场风险和客户风险上升,部分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具体来看,欧洲地区由于疫情控制较差、经济大幅下降,不良率最高。亚洲多数国家由于疫情防控较好、经济稳定,银行资产质量较好。泰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达4.5%,主要由于其经济以第三产业和转口贸易为主,GDP降幅较大,达-6.09%。美国疫情最重,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宽松、资本市场繁荣等,银行有较强的资产摆布和应对能力,不良率较低。有些经济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但是由于政府采取贷款展期、扩大信贷投放等支持政策,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未完全暴露,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020年以前,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由于经济低迷,央行长期实行负利率政策,对银行经营已构成严峻挑战。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和不确定性,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救助政策,即将基准利率降至最低水平,扩大资产购买,对企业和个人加大补助等。在企业生产和供应链中断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导致股市泡沫和通货膨胀。
对银行而言,市场利率下行,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欧日央行负利率,银行经营尤为艰难。同时,市场流动性过剩,导致银行存款大增,但有效信贷需求萎缩,风险上升,使得银行贷款审慎。从全球千家大银行情况看,存款同比增长17%,贷款同比增长11.42%,贷款增速远落后于存款增速。在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繁荣的背景下,部分美欧银行依靠债券投资及相关服务扩大业务和收入来源。投行业务较强的商业银行经营表现良好,如德意志银行税前利润从亏损30亿美元到盈利13亿美元,其投行业务版块贡献了总利润的38%。整体表现来看,商业银行整体收入来源减少,盈利水平和收益率下降;计提拨备需求增加,进一步拉低收入和盈利水平。分地区看,北美和亚太地区银行表现较好,欧洲和日本银行最差。
与商业银行相比,授信投资银行由于贷款业务较少,受疫情打击较小,加之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活跃,投行和衍生品交易业务大增,资产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提高。
为顺应市场新形势新要求,外资银行客户普遍加强资本和风险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一方面为满足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于2010年发布《巴塞尔协议Ⅲ》,后经多年谈判,于2017年完成修订。该协议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等要求,将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由4%上调至6%,同时增设资本防护缓冲资金(占风险资产比重不得低于2.5%),因此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提升至8.5%和10.5%。协议原计划自2022年1月开始实施,但由于各国态度不一,加之疫情等因素影响,推迟至2023年1月执行。尽管如此,由于该协议早已发布,许多国家已开始参照新规修订国内法规,提高监管要求,2020年外资银行纷纷采取增加留存资本和资本计提、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等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补能力,使得资本充足率在原有较高水平上进一步上升至16%以上。另一方面为满足监管要求和增强抗风险能力,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各国监管部门对拨备态度有所差异。亚洲地区监管倾向于“拨备和资本并重”,对银行的拨备率覆盖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中国监管规定银行拨备覆盖率至少保持在150%以上。欧美监管则弹性较大,通常在经济运行良好时拨备覆盖率要求较低,经济形势严峻时要求提高。如美联储2020年对大型银行实施了全新的当期信贷预期损失(Current Expected Credit Loss,CECL)会计准则,强化了未来经济和市场预期对拨备计提的影响,计提拨备增加。外资银行普遍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但风险管理偏好也不尽相同。亚洲银行更加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拨备覆盖率较高,而欧美银行拨备覆盖率相对较低。整体表现为,2020年以来外资银行计提拨备和拨备覆盖率普遍提高。全球千家大银行共计增提贷款损失准备金3520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全球百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比增长43.31%,拨备覆盖率达76.17%。分地区看,北美、欧洲和亚洲银行拨备分别同比增长65.06%、117.02%和22.35%,其他地区降低9.93%。拨备覆盖率,北美银行最高(达230.73%),亚洲次之(120.98%),欧洲最低(63.33%)。
2020年,全球银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普遍存在经营困难和利润下滑的问题,但整体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拨备额与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应对风险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预计不大。中资银行业得益于中国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整体表现在全球银行业中独树一帜。但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中资银行与全球银行业合作一定程度上承压,鉴此提出三方面建议如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当前,境外主要经济体的头部银行整体客群信用资质和经营基本面良好。虽然部分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疫情影响,但2021年以来大部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已呈现向好趋势,盈利表现得以显著修复。中国银行业应更加积极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建议2022年对外资银行客户采取积极稳健的授信原则。建议中资银行一方面对我国外交关系良好、经贸往来密切、合作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等重点拓展同业客户;另一方面对国际业务发展提供清算账户等重要渠道支撑、对银行本身贡献度较高的外资银行客户适当倾斜支持力度。
前述分析发现,业务条线较全、综合化经营较好、国际布局较广的银行,其利润平滑性更好、抗风险能力更强。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在不同的经营板块和地域贡献下,大型综合性银行集团的整体表现更不容易受累于单一经济体衰退;同时,集团可为旗下位于不同地域的经营实体提供资本补充。鉴此,一是对资产规模较大、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综合化经营实力较强的大型国际银行及其集团旗下子行,建议适当倾斜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对于区域化经营为主、业务结构单薄的小型银行,建议实施更精细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疫情期间,各国政府和央行推出了多项经济刺激政策,放宽了问题资产的界定标准,造成当前不良贷款率并未充分揭示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情况,难以判断疫情的全部影响。下一步建议中资银行重点关注授信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当前资产质量水平较低的授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