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崔韦华/文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可见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运用系统观念和方法,谋篇布局。民航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航安全发展的一揽子方略,提出了“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加强“三基”建设,增强“三个敬畏”,做到“六个起来”,促进行业持续安全发展,确保安全记录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21年12月,全国民航运输航空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20+16个月,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为0,实现连续18年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记录。
2021年10月,民航局冯正霖局长在东海航空调研时提出,要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即安全工作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业务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这五个属性诠释了民航安全工作鲜明的行业特性,准确定位了民航安全观,明确了民航安全工作的宗旨、原则、方法。政治属性事关国家安全,体现民航初心使命;经济属性事关高质量发展,体现民航发展导向;社会属性事关人民福祉,体现民航社会责任;业务属性事关运行水平,体现民航管理能力;文化属性事关生产力,体现民航精神。五个属性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宗旨目标,业务属性和文化属性是达成目标的路径和保障,经济属性影响着业务属性和文化属性的方向,进而为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提供支撑。因此,把握好经济属性,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才能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民航发展阶段转换期、发展质量提升期、发展格局拓展期,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在促进民航业恢复发展中守好航空安全底线,需要全行业把握好民航安全工作的经济属性,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民航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航空运输服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对民航而言就相当于生命“脐带”,一旦安全出问题,旅客的基本需求就得不到保障,即违背供需市场规律,必然被市场淘汰。所以民航安全所产生的效益是基础性效益,也是事关生存的决定性效益,体现在运输保障全过程。只有安全运行,才能保障生产经营顺利实施,才能保障经营主体存续发展。历史上发生的空难无不给运营主体直接造成巨额损失,给航空经济带来严重打击,且其负面影响旷日持久。如2010年黑龙江伊春空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进而导致河南航空破产;台湾地区复兴航空2014年、2015年连续发生两起空难,导致其经营雪上加霜,终因巨额亏损宣布停航。可见民航安全的经济属性有其鲜明的行业分量,安全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进一步放大其经济属性,使安全成为行业立足之本,生存之基。“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成为全行业的普遍共识,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恢复发展的当下,更需要继续坚守航空安全底线,保护好这根生命线,夯实行业恢复发展基石。
进入新时代,民航发展继续保持良性增长态势,我国实现了由航空运输大国向单一航空运输强国转变,正向着多领域民航强国迈进。与此同时,航空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考验着运营主体的安全水平、营销和服务能力、航班正常性等综合竞争力,其中安全对竞争力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曾经,民航因其专业性强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旅客不了解其运行过程和安全状况,可能发生事故大众才会关注到安全。在信息化、智能化浪潮影响下,微信、抖音以及飞常准、航班管家等业务软件成为生活日常,人人都是自媒体,旅客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航班起飞、落地、停机位等运行信息。此外,在简政放权的政策背景下,行业管理愈发公开透明,运营主体的安全记录、行政处罚情况也都一一公开,安全信息感知变得触手可及。由于竞争的推动,市场营销、航班正常、服务水平逐步趋同,比如2020年推出的现象级产品“随心飞”,行业内立即上线“快乐飞”、“想飞就飞”等产品,引流效果逐步持平。在其他竞争力趋同的情况下,由于安全信息的触达性,安全的竞争力逐步凸显,也符合旅客对运输服务的第一需求,因此,提升安全水平,打造高质量安全品牌,将是引流增收的关键一招,安全成为创收的“利器”。
航空运营需要各类运行保障资源支撑,有的关键资源对运营主体而言是核心竞争力。随着全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完善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系统优化资源要素布局,推动行业安全顺畅运行、高质量发展,安全记录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考量。只有全神贯注抓好安全,才能赢得资源优势,获得市场主动,实现经营良性循环。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聚焦安全发展,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明确了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可以设想,未来航线补贴、机场补贴的安全导向性将更加明显,安全成为拓展发展资源的基本功、硬实力。
企业治理现代化倒逼经营主体需有良性资本结构和融资渠道,才能经受市场变幻、突发事态的风险挑战。有效融资可以尽快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投资回报率,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反之,融资不畅,过度负债将招致财务风险的扩大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而在资本市场的制度框架下,银行信贷、股市等融资渠道,都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考量。《民航行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被列入中国民航安全管理失信“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将受到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惩戒,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均会受到影响;作为高投入行业,融资对民航发展尤为重要,惟有扎实抓好安全工作,敬畏规章,保持较好的安全记录,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让安全成为名副其实的“招财树”。
民航是高投入行业。提到安全往往认为需要加大投入,会增加成本,但通过安全管理“人机环”三要素,通过改进作风、优化机制、升级技术等,提升安全水平不一定会增加经济成本。对于成本体量大的民航业,高质量安全更有机会降低运营成本。
全行业持之以恒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从业人员作风素养不断提升,当代民航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普遍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行业氛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个个民航工匠弥补了运行中的瑕疵,当好安全“守门员”,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了运营损失。英雄机组以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成功处置“5·14”事件,保障了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机务人员在风雪中匍匐清理登机门舱边冰雪,以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保障旅客登机安全,争分夺秒保障航班正点,避免延误损失。
行业坚持系统观念,安全管理由盯人盯事升级为盯组织盯系统,推进民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监管模式转型,推行法定自查,深化“平安民航”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程序,开展“问题隐患清单清零”行动,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减少引发的经济损失,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优化地面放行机务机长签字程序,堵塞“错忘漏”,避免推出后滑回情况,减少成本损失;通过优化程序,调整使用地面桥载电气源,不仅降低了APU故障率,延长了APU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裕度,同时节省了燃油成本和维护费用,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噪音水平,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智慧民航建设深化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批新技术在民航推广应用,有力提高了安全水平,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便携式电子飞行包(EFB)实现了机载资料闭环式管理,缩短了更新间隔,提升了安全裕度,实现了资料查阅方式无纸化高效化,减少了印制、人力成本及减重节油;基于性能导航技术(PBN)较传统路基导航提高了精度,增加了安全裕度,同时减少了安装维护成本,优化了地形复杂机场飞行程序,增加了飞行业载和经济效益;机坪运行管理系统优化了航空器地面滑行路线、精准统计滑行时间,实现可视化的运行安全监控,提高了地面运行安全水平和效率。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航安全工作的经济属性诠释了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惟有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把握好安全的经济属性,抓牢安全发展的牛鼻子,才能确保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