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志国
舒淇(化名)是个初三女孩,因为两次休学比同学们大3岁,已经16岁了。当舒淇准备第三次休学时,她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到我寻求帮助——
舒淇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女孩,刚上初中自己就开始拼命学习。考试成绩从初入学的200名,很快上升到年级前20名,深受老师器重。虽然成绩可喜,但是,舒淇却越来越怕上学,总要断断续续地请假,每次放假后都要拖延两天才上学。到了初一下学期,舒淇干脆不想上学了,就有了第一次休学。
转年舒淇重读初一。有了上一年的基础,再加上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二三十名,顺利升入初二。初二上学期上网课,舒淇在家学习也非常认真,到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再创新高,拿了年级第5名,老师更加寄予厚望,鼓励舒淇勇争年级前3名。其实,这期间舒淇已经旧病复发,再次出现怕上学的现象,间或就要请假在家。到下学期还是害怕去上学,于是再次休学。
终于,舒淇开始读初三了。舒淇满怀信心,父母也满怀热望。但新学期刚刚过去3天,舒淇又想休学。这时候,舒淇母亲开始着急起来,找到我进行心理咨询。
见到舒淇,跟我的预想反差很大。她很健康,很阳光,很懂事,很有礼貌,交流起来很爽快,看不出有任何的心理障碍。舒淇告诉我,在学校里自己也是这样,心里没恐惧害怕,身体也没有紧张难受,“我可以上学,可就是想休学”。
舒淇为什么要休学呢?
她的回答是:“迈不出心里那道坎。”
那么,舒淇心里那道坎是什么?是学校恐怖症吗?
学校恐怖症的特点是,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惧怕,拒绝上学,如果被强迫上学,就引起明显的焦虑和惊恐,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就通常案例看,往往会因为恐惧而心神不宁、紧张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呕吐、便急尿频等,有的甚至会恐惧得全身僵硬,见到校门就会全身瘫软,不能正常上课。但是,舒淇并非学校恐怖症。舒淇所谓的“怕”上学,是不愿上学,不是恐惧上学,在学校里也没有恐惧的身心症状。可见,舒淇心里迈不出的那道坎,并不是学校恐怖症。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舒淇老想休学呢?
舒淇的父母告诉我她这两年总是说自己生病了。舒淇第一次休学是因为肚子疼。初中的第一次月考前,舒淇就开始肚子疼。回到家里就没事,去上学就肚子疼得厉害。父母也曾带她到各大医院去检查,但是得出的结论都是舒淇没有生病。但是她总是闹病,父母对她倍加照顾与呵护。奇怪的是,舒淇休学后肚子疼就好了。
舒淇第二次休学是因为发烧。网课结束后,学生复课需要每天量体温,发烧的要回家。大约就是从这时候,舒淇就间或出现发烧的情况,按规定就要回家。回到家里,体温就降下来。到后来几乎每天都发烧,也不高烧,37度多一点。父母再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是也仍旧找不到具体病因。这让父母对舒淇更是小心翼翼地照顾,生怕有什么问题。
直到今年舒淇上了初三,“旧病”又开始复发,舒淇父母这才意识到,这不是跑医院看医生的事了,也不能光由着孩子休学了,需要从心理方面考虑了。
我给舒淇讲了鸵鸟的故事:“据说,鸵鸟遇到困境而难以逃脱时,会把头埋进沙里。把头埋进沙中,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了,也就暂时逃避了心灵的痛苦。”
舒淇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是为了逃避。”
是的,人也会采取鸵鸟策略,心理上会采取种种方式,来逃避眼前的困境。逃到哪里呢?病症,是人心灵困境最好的避难所。于是,人就会出现种种躯体症状,这叫作躯体化现象。所谓躯体化现象,就是人在遇到心理压力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躯体化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因性反应,是心病跑到身体上,是扮演病人。扮演病人是无意的,是潜意识的活动,装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识里的活动。舒淇的病症,就是这样的扮演病人。扮演病人让舒淇得到了“附加好处”:不仅得到父母的加倍照顾和呵护,还可以享受休学在家的自由时光。
那么,舒淇要逃避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呢?
接下来的沟通中进一步发现,舒淇确实是个非常认真的女孩。
舒淇听老师讲课非常认真。听课总怕遗漏下哪句话,哪怕是一句半句话没听清都不行。于是,同学们轻轻松松的一节课,舒淇总是弄得自己感到很累。
舒淇完成作业也非常认真。写作业每道题都要写出最好的答案,不肯有半点的马虎大意。需要背诵的作业,也要自己感觉非常满意了,不肯有半点的不熟练。如果是作文,就更是精益求精。一天晚上,写完别的作业还有一篇周记。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舒淇却花费一个多小时,反复斟酌反复修改,直到过了午夜,自己还是不满意。最后还是在妈妈的劝说下才不无遗憾地停笔休息。于是,舒淇感到写作业也很累。
舒淇对待复习考试更是认真。舒淇不允许自己考得不好,不允许答题出现错误,每次该考试了,就更加认真地复习。认真复习每一科,认真钻研每一道题,认真复习到很晚。于是,舒淇为考试复习更感到很累。
不仅学习上,生活上舒淇也非常认真,凡事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舒淇这种过分的认真,其实质是完美主义。追求完美本不是错。但是,过度追求完美,就成了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显著特征是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倾向,恐惧失败。这样的人,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害怕不完美,因而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完美焦虑”。完美主义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情感模式,极容易导致自我挫折感,导致自我认知障碍,导致自我适应障碍,引发各种心理障碍。
因为完美主义,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复习考试,以至于整个学校生活,都成了舒淇沉重的心理压力。当这些心理压力难以承受的时候,让舒淇把学校生活视为畏途,只能采取鸵鸟策略逃避到病症里扮演病人。
舒淇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姥姥家,舅舅家,八九口人。这样的大家庭,客观上就会容易嘈杂、喧闹,缺少安宁。父母都在外面忙于工作,很少有一家三口安静相处的机会。舒淇说,就记得小时候家里很乱、很热闹。
姥姥在家里照顾舒淇和表哥。姥姥是个性情急躁的人,又有较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这让舒淇很少从姥姥那里感受到的温情。舒淇说,记得常常让姥姥训斥了,只知道害怕,不敢哭出来。
舅舅也是个性情暴躁的人。舒淇很小的时候,有一天舅舅新买来一张桌子。两个孩子围着桌子玩,舒淇出于新鲜好奇,拿彩笔在桌面上试着画了几个道道。舅舅看到了,气恼地瞪圆眼睛大声呵斥。舒淇吓得哇哇大哭,站旁边浑身哆嗦。
妈妈对舒淇期望很高,让舒淇报了兴趣班,学画,学琴,还特意买了大提琴和钢琴。舒淇对此没有多少兴趣,常常招致妈妈的不满和呵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舒淇不断地扮演病人的过程中,父母只知道盲目地带她治疗,却一直没有效果。这漫长的过程,让舒淇内心感到更加强烈的不安。
舒淇说:“想到这些,我心里总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缺少安全感,是舒淇完美主义的根源。缺少安全感,人就总是想方设法来自我保护。怎样来自我保护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完美起来。对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常常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舒淇就是这样。因为不安全感,她要自我保护。为了保护自己,她处处追求完美,成了一个完美主义女孩。但是,世上万事万物没有完美,人生更没有完美。过度追求完美,岂能不自设障碍?
怎样帮助舒淇有效跨越心理障碍重新走进校园呢?
第一步是帮助舒淇突破完美主义障碍。
舒淇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逃避,却又有所忧虑:“您说得对,我不是学校恐怖症,我就是担心自己缺了那么多天课,这样去上学我该怎样面对啊?”
接下来,要着重帮舒淇从心理上破除完美主义,学会从内心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并付诸行动。
为此,我们现场进行了“夸夸我自己”的心理练习。简单的练习,舒淇却非常为难。经过艰难的引导,舒淇才一点点发现自己值得赞扬值得夸的地方。最后舒淇颇感意外,眼神有了光芒:“我还有这么多优点啊!”转而眼神又黯淡下来,担心自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
我们说起了有黑点的珍珠的故事。有个人得到一颗珍珠。然而,珍珠上有个小黑点。他想,如果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他就用刀子刮黑点。可是,刮掉一层,再刮一层,黑点还在。于是,他继续刮,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被破坏了。
看舒淇有所领悟,我说:“你缺了点课,就像珍珠上的小黑点。如果尽快去上学,以你的基础,缺的课很快就能补上来。前面有的是希望,何乐而不为啊?如果因为不能接受这点不完美,而继续逃避上学,那岂不是要整个毁掉了自己的学业,甚至毁掉自己的整个人生吗?一个智慧的女孩怎能做因小失大的事啊?”几次心理疏导之后,舒淇的心理有了很大变化。
第二步是帮助舒淇跨越躯体化障碍。
舒淇扮演病人逃避学校的心路历程,是潜意识里的活动,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她还没有意识到继续下去的潜在危险。所以,舒淇虽然有了改变的愿望,还是缺少改变的动力。现在,要让舒淇意识到,继续逃避在家不可行,要激起她坚定自救的意识,跨越躯体化障碍。
我问:“你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吗?”
舒淇说:“知道,如果是热水,青蛙会本能地跳出来逃命,如果是温水,青蛙就不会意识到危险,等到危险降临的时候,已经跳不出来了。”说到这里,舒淇睁大了眼睛,“我就是那只温水里的青蛙。”
随后与舒淇父母沟通,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欠佳。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一是不再盲目治疗,让舒淇回归常态生活;二是取消附加好处,不再对舒淇盲目地照顾与呵护;三是如果舒淇还不去上学,要采取惩罚措施。
在多方努力之下,舒淇重返校园,并且能够在学校正常学习,这也是大家都期盼的结果。舒淇的案例也告诉大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重视孩子的变化与异常,尤其是心理变化,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