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雨露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张家界市自建市以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星级酒店、餐饮、文化演艺等相关行业欣欣向荣,但该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短板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活力[1].近年来,张家界市在坚持发挥旅游业主导作用的同时,坚定了发展新型工业的信心和决心[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考察湖南省时,赋予湖南省“三个高地”战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3],对湖南省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张家界市发展新型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结合国内外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将有可能对地区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引发“荷兰病”,即地区旅游业异常繁荣,而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张家界市是典型的“荷兰病”旅游地,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短板突出,发展动能单一,应对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回旋余地小,抗风险能力弱.2020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张家界市的旅游收入明显减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6.68亿元,较2019年仅增长2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增速1.8和0.3个百分点,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湖南省14个地市州中排名末位[4].2021年7月底,由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外溢至张家界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冲击,张家界市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72例和本土阳性无症状感染者4例,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张家界市要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将发展新型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补齐工业短板.
传统工业具有能耗排放大、污染环境等粗放式的发展特点,因此典型旅游城市是否能够发展工业一直备受政府部门及社会民众的争议.但也有研究表明,外部工业化进程加速和内部传统旅游业瓶颈成为旅游城市发展工业的重要原因[5].目前,国内的黄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桂林市等典型旅游城市均在探索旅游与工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与这些旅游地区相比,张家界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较小,产业结构空心化现象更加突出,对工业发展的探索也相对滞后.2020年,张家界市的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76∶15.67∶69.57,其中由建筑业和工业组成的第二产业占比仅为15.67%,而黄山市、大理州、桂林市的第二产业占比分别达到34.3%,27.4%,22.8%.相比之下,张家界市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更加严重[6].对张家界市而言,推动新型工业强基倍增计划落地见效,既是破除旅游地区不能发展工业误解的务实探索,也是加快补齐工业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业相比旅游业具有更强的经济贡献力和财政贡献力.但由于张家界市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其财政收入一直受到“旅游富民不富财政”的限制,工业财源增长乏力,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大.张家界市2020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14.8%,不仅与同为旅游地区的大理州、黄山市、桂林市等存在明显的差距(如同期黄山市地方财政税收达到108.5亿元),而且与省内大湘西地区的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等相比也处于落后位置.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理念,推动张家界市新型工业强基倍增计划实施,既能让工业在吸纳当地就业、提升科技竞争能力、扩宽税收来源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可为张家界市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达到“以工富市、以工辅旅、以工促农”的目的,在发展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时有雄厚的财政实力支撑.
2020年以来,在湖南省对市州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与工业相关的指标权重大幅提升,而张家界市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多项与工业产业息息相关的指标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7],张家界市有必要在现有的旅游经济主导模式下对生产方式进行扩展和丰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强基倍增计划落地见效,以适应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时提出了“三高四新”的要求,说明国家对湖南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会更大,这为张家界市发展新型工业提供了新的契机.经过多年的思想积累,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现已对做大做强新型工业产业达成共识,并将提升新型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张家界市“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相继出台了《关于培育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实施意见》《张家界市新型工业强基倍增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这为实现新型工业总量倍增、基础加强、质量提升的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近年来,张家界市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交通枢纽作用和市场空间得到充分延伸[8],工业发展动能正在加快聚集.铁路方面,未来随着张吉怀铁路的开通和黔张常铁路的交汇,张家界市将正式进入动车时代和高铁时代,大交通承载能力有望得到明显增强.航空方面,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除了承担着旅客通关责任以外,也发挥着湖南省内国际货运枢纽作用.当前,荷花国际机场廊桥改造建设已经完成,跑道延伸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外向型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航空基础.高速公路方面,随着国省对推进大湘西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桑植县—龙山县、张家界市—沅陵县官庄镇、石门县炉红山—慈利县等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逐渐加快,这对提高工业资源配置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成为众多旅游城市的选择.事实上,新型工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例如,桂林市依托工业转型,吸引比亚迪、燕京啤酒(桂林漓泉)等大型优质企业入驻[9];黄山市的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为通用、福特等知名汽车公司提供汽车配件,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税收.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和旅游城市丹佛市,依托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型工业,逐渐形成了以旅游业、能源工业和多种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张家界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工业项目招商工作,通过优化工业资源配置,加大对企业发展的培育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相比以前,工业企业在张家界市办理施工等手续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工业服务正逐步进入精细化阶段,公平竞争氛围愈加浓厚.2020年,张家界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远超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调研发现,张家界市的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规模有待提升,大多工业企业仍处于工业产业链的底端,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强优企业数量较少,特别是在新兴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较低、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不畅通等问题.2020年,张家界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2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8%,其中采矿业占比0.65%,制造业占比5.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2.12%.从张家界市统计局获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0个百分点,对张家界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拉动只有0.56个点,拉动能力相对较弱.
笔者在桑植县、慈利县工业园的部分工业企业调研时发现,因工业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等,工业产品流转效率不高,工业物流运输成本明显高于周边的常德市、湘西州和怀化市.特别是2021年以来,钢材、铜材、铝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经营压力愈发增大,现代工业物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迫在眉睫.
工业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土地用地成本相对偏高,再加上发达地区和周边常德市、湘西州等地的工业“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张家界市的工业发展.张家界市所辖的两区两县中,武陵源区属于禁止开发区,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为限制开发区,发展工业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工业用地储备严重不足,工业企业的选址问题不易解决,也会导致工业项目落地难,拖慢推进速度.此外,张家界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2020年仅农村劳动力就流出了36.3万人,精壮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工业人才不足、企业现代化水平提升难等问题.
工业发展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特点,这说明工业发展既需要工业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张家界市自建市以来,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依赖旅游业的惯性发展思维根深蒂固,对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产业重心转移的敏锐判断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不高,大力发展工业的认识仍有所欠缺.再加上部分政府官员对张家界市的发展认知仍然停留在“旅游地区不能发展工业”“工业无足轻重”“只抓旅游而放弃工业”的传统观念中[10],认为发展工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对实现工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缺乏信心,坚持让张家界市走“去工业化”道路,这导致新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干部职工服务工业发展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一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旅游发展为主导、工业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径,一手抓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手推进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摒弃“去工业化”思想[11],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绿色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厘清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避免工业园区定位不清晰、项目重复引进等,防范盲目上马导致的工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12].三是立足战略视角,对第一产业弱、第二产业小、第三产业独大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注重加强与同类旅游地区的深化合作,吸取黄山市、桂林市等典型旅游城市的工旅协同发展经验,确保旅游业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13],加快形成具有旅游地区特色、与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相适应、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的新型工业体系.
一是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推进荷花国际机场扩建、张石铁路开工、张官高速公路建成等项目的工作进程,推动慈利县和桑植县的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提升本地区的物流能力,尝试与大型物流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将张家界市打造成武陵山片区物流中心.二是强化政府对工业用电、工业用地等的保障作用,帮助工业企业解决缺电、缺人等问题,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畅通工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尽最大努力破除束缚新型工业发展的不合理障碍.三是狠抓五好园区建设,推进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工业招商专项行动、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支持园区调规扩区、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把张家界市高新区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将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五好园区”建设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一是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大工业改造力度,促进传统工业企业提质升级,在旅游商品、绿色建材、生物医药(莓茶、杜仲等)等领域打造地区特色产业链[14].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服务地区发展需要原则,鼓励传统工业企业融合重组,朝着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围绕智慧旅游在5G建设、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发力,培育与张家界市的新经济、网红经济、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相协调的新型工业体系.三是把工业企业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全面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
一是明确张家界市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中的功能作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提高全市工业准入门槛,并加大新型工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在新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完善环保监督制度,尝试将国家和湖南省的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与张家界市实情相结合,在空气保护、水源保护、资源保护与回收等领域进行旅游城市工业环保政策创新.三是以“人民至上”理念为引领,在新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加大新型工业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集中出台工业发展激励政策,注重工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