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巧妹 凯瑞斯德生化(苏州)有限公司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环节的工作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全方位创新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管理目标的丰富都需要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融合。作为基层财务工作人员,一方面应当实现个人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平台,为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重要的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出创新性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任务,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环节的工作与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融合,以宏观的良好预算方法和预算成效,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的创新性方法[1]。因此,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可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得到更加精准有效的规划。预算额度的分配,也能够确保财务部门工作开展,在实践中更加精准有效。而从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方面来讲,当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得到提升后,财务数据信息的相互沟通交流,在便捷性和充分性上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各岗位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负有协同管理责任,可形成具有联动性的管理机制。这对于最终提升财务数据管理和财务信息管理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财务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多种不同类型资金资源的全方位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落实时,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从基础的前期预算环节入手,实现对整个财务工作开展流程进行控制的模式[3]。这对于在前期做好资金资源利用的规划,充分发挥出各类资金资源的应用优势具有非常典型的促进作用。从企业的基层生产经营方面来讲,当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推进应用后,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开展,也会有更加充分而全面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体系支持。这对于获得更好的资金资源配置应用效果,最大化的开发企业资金资源利用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只要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结合企业既定的资金资源储备,进行各类资源条件的分析和研究,并完成资源和资金的精准配置,就能够依托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获得资金资源的充分应用。使得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在落实开展的质量和效率上获得同步提升[4]。
财务部门工作开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阻力。这不仅与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紧密相关,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以及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力,也会影响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更加全面而系统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控制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为取得更好的财务管理成效提供支持。只要基层工作者,能够通过预算环节细节指标的分析和研究,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预测,就能够在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方案制定环节,找到更好的规避风险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尽可能在预算环节通过管理工作的落实开展,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有效规避和消除[5]。
全面预算管理可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步骤的工作中,在实践应用中,结合不同的财务管理环节的侧重点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融合,是取得更好的财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体现全面预算管理这种创新模式优势的重要方法。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体现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应当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行融合应用[6]。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预算环节是企业财务内控的基础性环节,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基于财务预算工作,制定相应的预算指标,并且为各项预算的数据化基础指标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和确认。作为企业,可通过前期数据指标的观察和初步分析,对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初步的确认。或在企业财务工作执行落实的过程中,通过对标准化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找到企业财务风险判断的基准。为进一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提供支持。除此之外,预算管理模式在内部控制环节的应用,还需要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构建。对于支出的授权审核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以此提升内部控制的整体力度,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开展精准性。通过多方位的监督和数据指标的支撑,为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开展提供支持。
业财融合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与财务部门工作开展之间的有机融合。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下,企业财务人员,能够通过更加精准有效的编制预算报表和财务预算计划,将预算指标与业务开展中的各项工作指标以及业绩考核指标实现匹配联动[7]。通过全面开展预算管理,使得业务部门的工作与财务部门的数据信息统计结果实现更加紧密的连接和匹配。从基层的业务部门人员工作开展以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落实的方面来讲,在业财融合过程中,预算体系的全面性,能够促使两部分工作在实践中实现紧密结合。预算管理也能够及时发现与业务开展相对应的财务数据方面反映的实际问题,一旦出现了财务风险或业务开展方向和技术支撑的偏差,也可通过全面预算模式的应用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反馈交流。尤其是对于超出预算的情况,可通过预警数据指标的生成,为取得更好的风险防控效果提供支持。这对于企业的宏观发展,以及业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促使企业在常规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托资金资源的全方位支持,更好地开展好项目工作,推进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预算环节的工作与成本控制环节的工作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还是对财务部门的基层工作者,成本控制都是其支撑和推进企业运行发展的宏观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财务工作模式下,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对各部门的预算成本支出额度的观察和评价,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效益获取,以及成本支出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为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提供帮助。而从宏观的管理工作落实方面来讲,通过财务数据对成本控制成效进行了解,也能够提升管理者对资金资源配置工作和利用工作的敏感性,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而对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推进落实,能够帮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获取更加充分全面的预算管理指标和成本核算指标。通过规范成本支出行为,尽可能缩小预算环节的资金资源额度与核算环节相关额度之间的差异,为企业的整体价值链效益的提升提供支持。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需要通过权责的合理分配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以及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的采取达到预期的成效。作为基层财务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预算环节的执行落实人员,应当结合企业发展的实践性需求,不断提升这几方面工作的质量,为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奠定基础。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执行落实中,需要各岗位工作人员实现有效配合。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推进落实后,企业的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者和上层决策者,应当积极加强沟通交流,立足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及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合理划分具体工作开展中的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促使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8]。另外,明确的权责分配,也能够帮助基层管理人员在遇到财务管理问题和风险时,精准定位问题的引发原因,快速找到问题引发的责任人,最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高效的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关于具体的职权分配,可按照以下三方面切入点进行落实执行。一是对于决策者和领导者来讲,其职权范围和工作内容,应当集中在对预算部门的整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充分了解,以便在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时,能够结合财务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照观察,更好的落实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模式。二是对于部门领导人来说,其应当发挥好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结合财务预算管理的专业性要求和企业发展建设的宏观要求,及时有效的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做好部门内部的组织机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预算指标分析研究能力,为提升预算环节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三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应当面向财务部门的基层工作者加强培训教育力度,一方面提升其个人的专业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也应当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和教育。提升基层工作者的思想认知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全方位实现权责的合理分配,为更好地完成预算管理工作任务提供支持。
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落实和基础财务工作执行的环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先进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积极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一方面,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特征,将涉及财务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做好指标信息的规划分类,为简化财务部门工作流程、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率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的基层工作者,也可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更加精准有效的数据信息计算软件和路径,为取得更好的数据信息分析结果提供支持。只有基层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共同实现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全方位转变,才能够促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在落实执行时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环节的各项指标与业务开展财务工作落实中的各项指标实现匹配联动的管理模式。因此,实践工作落实开展中的现场管理监督以及基于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价工作,也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作用发挥效果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和部门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实际对日常的企业财务工作流程、资金资源审批流程,以及财务风险预警与规避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并且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预算工作与各项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力求通过数据分析和工作流程优化的方式,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成效和工作流程的监督管理作用。除此之外,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管理成效的考核评价,也是实现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推进应用,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需要管理人员和财务部门基层工作者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运行原理,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现有制度体系发挥出针对性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另外,在基于工作流程的现场管理工作落实时,也需要基层管理者深入一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现场进行体会和感受。这种工作模式,将相对固定的数据信息与具体工作的落实开展,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推进,实现了全面的联动。是取得更好的监督管理成效、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积极作用的科学方法。
结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推进应用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以及工作侧重点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和优化。基层工作者应当认清全面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特征,并且结合企业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工作环节,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进行应用。以便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立足于全面预算管理,提升整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