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设计:打造学生的峰值体验

2022-11-21 10:06周海涛
江苏教育 2022年55期
关键词:峰值动机时刻

周海涛

一、行为设计与峰值体验

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情感、能力、态度等之间寻求突破,它能决定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否留下难忘的体验,从而遇见更美的自己。

1.行为设计

1930 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发明了一个实验装置叫斯金纳箱,研究老鼠如何对奖励做出反应。老鼠被关在盒子里,其中有个控制杆,老鼠只要一推这个控制杆,下面就有食物出来。实验结果是,老鼠一旦发现这个控制杆的作用,很快就能学会去推这个控制杆。斯金纳说,人的行为也是这样——设计好激励和奖励措施,他就会听你安排,只要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21 世纪初,斯坦福大学福格教授提出了行为模型:B=MAT(行为=动机+能力+触发)。该模型是一个劝导行为的方法论,被广泛融入现实设计活动中。后来,福格教授对行为模型进行了迭代,更新为:B=MAP(行为=动机+能力+提示)。福格教授解释,“Trigger”(触发)在英语中渐渐变成了贬义词,同时还给人“触发”是动机的误解,但动机本身就是模型的一部分。因此,他将“Trigger”改为“Prompt”(提示)。即当人们有动机、有能力时,得到有效的提示,行为就会发生。

因此,行为设计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地设计干扰,影响行为和决策。它需要的三个关键因素可以概括为:做这件事的意愿或动机,做这件事的能力或成本,触发、适时地提醒。

2.峰值体验

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叫“峰终定律”(Peak-End Rule),它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提出的。大致意思是,一段经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峰值瞬间——最好和最坏的体验(正峰值和负峰值)和结束的瞬间(终值)。至于总时间长度,以及其中不好不坏的体验,我们则常常忘记。

斯坦福大学的奇普·希思(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和自己的兄弟丹·希思(杜克大学社会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也长期研究这一领域,共同编写了《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一书。希思兄弟认为,“峰终定律”概括得还不够全面,其实只要是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令人难忘。比如入职第一天、上学第一天、结婚纪念日、到一个新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等。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要么就是在峰值上,要么就是在节点上的瞬间。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证实,某些经历不仅不会随遗忘曲线逐渐被淡化,反而会记忆犹新,这就是“记忆隆起”。由此可见,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一定都会有某些时刻难以忘怀。人们之所以会难以忘怀,并不一定是那个时刻多么重要,而是那一刻的感觉让人获得了很好的体验,这就是“峰值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

二、行为设计中的“峰值体验”

根据行为设计学的模型,专家提出了构成“峰值体验”的四个因素:欣喜时刻、认知时刻、荣耀时刻、连接时刻。教师可以从欣喜、认知、荣耀、连接四个维度去创造学生超越预期的感受,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不同凡响的体验。

1.创造欣喜时刻

所谓欣喜,就是超越平日之上的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师生可以共同营造“欣喜”,如开展竞技比赛、团队PK、才艺表演、分享交流等活动,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这种峰值体验,才能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首先,提升学生的感官享受。实践基地要优化活动场所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从视觉、味觉、听觉等方面获得超乎寻常的感官享受和非常丰富的情感体验。如“真人CS对战”活动中,学生穿上特制的小马甲,配备作战套装,在指导教师明确作战规则和注意细则后,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熟悉作战场地,场地上有轮胎、堡垒、树木、水沟、旗帜等,场地四周有渲染气氛的音响设备,一种庄重而严肃的感觉油然而生。学生心中充满神秘和好奇,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

其次,增强学生的刺激体验。活动中添加一些压力和刺激因素有助于提升活动的效率,能让学生记忆的效果放大,如在实施“高空断桥”这一课程时,虽然有护栏、绳网和钢索等设备保护学生的安全,但为了增强学生的刺激性和体验感,在学生装备了安全帽和半保护套装后,教师不再允许学生借助护栏和绳网,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跨越,他们会大喊、会发抖……最终,当学生不借助护栏和绳网而顺利完成任务后,那种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所带来的刺激性和体验感,让学生心潮澎湃。

最后,教师要善于打破活动脚本。出其不意和打破常规的做法往往能给学生制造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实践基地都有独特的问候方式:“好!很好!非常好!”再加上一个比“Yeah”的手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有边学边玩的感觉。但笔者却赋予“Yeah”两个新的含义:一是“我保持缄默”,二是“我要求你们也保持缄默”。这样做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是打破脚本。每当笔者在活动中因为学生讲话影响到课堂效果时,笔者“Yeah”的手势是那么的有力量,这个做法让学生印象深刻。

2.激起认知时刻

要想学生有顿悟般的认知时刻,首先需要他们有被现实“绊倒”的客观体验,让他们自己从心底认清现实,看清楚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正确的认知。关于问题本身,学生需要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了解自身与目标存在的差距,审视自我的能力不足之处,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想要改变的动力。

学生要在活动过程中产生“顿悟”,形成突破自我的认知,离不开教师给予的正确方向、恰当指导和学生低谷时的支持与关爱。教师在实施课程时,要设置明确的活动目标,并通过具体的评价标准给予学生方向性、过程性的引导,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活动,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在探究、设计、展示中的表现,是学生一次有意义的经历,会成为他们以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指引,这正是实践活动给予学生的财富。学生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带来真实的成长——也许他们不能一下子做得很好,但他们明白,人生很多的经验都是来自挫折、来自打击、来自打击之后的反思,他们认识到打击是认识升级的一个机会,而不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天赋、不会设计。当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能或不能时,那种醒悟、厌恶、心碎、狂喜的情绪会铭记终生,这就是实现突破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认知时刻为何能带来峰值体验?因为它是一种突破,学生认识自我需要突破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界限。在经历过这样的深度体验、产生认识突破的时候,学生既要帮助自己,又要帮助别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遇到一个“高标准+信心支持”的教师,那么那些决定性时刻将成为实现认识的一个重要时刻,并将点亮他们的人生。

3.引发荣耀时刻

第一,教师要懂得认可学生。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善于给予学生肯定、认可,这也是学生非常难得的经历。学生在活动期间将面临各种情况,需要他们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果基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一些负面问题,如学生很难管理、课堂纪律很差,还常常抱怨“这课上得真累”等,学生就很难形成并发展能力。相反,如果教师从另外一面看待这些问题,用赏识的眼睛去看待学生、欣赏学生,因为教师的认可,学生就会迎来荣耀时刻。

第二,活动设计中多设“里程碑”,给学生挑战的机会。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围绕目标设置层层关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挑战的机会。如“包饺子”活动课程,教师设计了活动任务单,其中包括擀饺子皮、和饺子馅等。学生在和面时会遇到一个问题,面粉和水的比例是怎么样的?学生一会儿用秤称面粉,一会儿用量杯加水,并在任务单上记录每次的数量。这样不断重复,就给了学生一个试错的过程,一个重新认知的过程,最终面团达到要求了,学生也懂得了面与水之间的比例,成功擀出饺子皮,记忆非常深刻。这个过程中,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很有动力,并且用小目标来支撑大目标,最终触发荣耀时刻。荣耀时刻带来的喜悦与满足,自然会推动学生往下一个里程碑攀登,最终实现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第三,锻炼学生的勇气。马克·吐温曾说过:“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对恐惧的抵抗和掌控。”诚然,学生要想产生荣耀时刻的峰值体验,要有挑战困难的勇气。“翻越毕业墙”“信任背摔”“高空断桥”等活动,学生之所以记忆深刻,就是因为自己与同学表现得很勇敢。关键时刻,只要敢站出来,就有人跟随,在展现勇气、获得认可、战胜挑战的一刹那,学生的内心会自发产生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4.鼓励连接时刻

一个班级、一个团队想要有凝聚力,必须打造一个共同的使命愿景,才能激发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往共同的目标前进。实践基地鼓励学生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逐步形成集体的共同愿景。这种连接是潜移默化的,从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践基地参加活动,他们所有的荣辱就捆绑在一起了,如活动中的纪律卫生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实践基地会从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决定他们能否评上先进班集体,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们在一起经历痛苦、实现目标时,他们自然会感到彼此的心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

三、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行为设计的要点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设计是人为的、为人的行为。”根据福格教授提出的行为设计模型,教师要帮助实现学生的欣喜、认知、荣耀、连接四个瞬间,可从以下三个要点来考虑。

1.激发学生体验的动机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参与度不高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内在驱动力,缺少对学习意义、魅力、价值的感知,缺乏对整个生活的美好感知。动机是行为设计的出发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设计一些面向个人的挑战,让学生在进行创意物化的过程中形成强烈动机;二是给予学生奖励,进行相应的刺激;三是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四是发挥同伴群体的影响,互相加油打气。

2.帮助学生获得能力

能力是完成行为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获得能力”。如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可以把目标拆解成几个小任务,从而降低入门的门槛,或者简化相应的流程。有些任务不是学生没有能力完成,而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或解除忧虑。

3.恰如其分的提示

当学生有了足够的动机和能力,需要的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触发,给他们一个提醒。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预判,感知可能发生的事情,明确学生的心意,从而主动出击。如在和面时,学生对于面粉和水的比例难以把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慢慢加水,并观察面粉是否成絮状,然后用手不断揉,直至成团。

总而言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行为设计,要能实现“决定性时刻”的建设,打造学生的峰值体验,帮助学生经历这些超乎寻常的时刻,而这种让世界更美好的时刻,等待我们为学生来创造。

猜你喜欢
峰值动机时刻
犊牛生长发育对成年奶牛高峰奶产量和峰值日的影响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云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峰值预测
凶手的动机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