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2022-11-21 09:52王真新陈晓晖
关键词:沈阳党史红色

王真新 陈晓晖 韩 丽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地方红色资源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决定了其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对于增强特定区域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运用好建党百年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正本清源、凝心聚力”的功能,深挖沈阳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不负新时代。

一、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分析

(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1]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可感的内容素材和教育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是构成和彰显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识。历史事件遗址类、历史人物故居类、历史纪念建筑设施类、区域精神类等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和“活水”。红色文化育人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作为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资源,它给课堂的学理阐释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素材、生动活泼的案例,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陈列在展柜中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改革创新的成功实践,帮助大学生纵向掌握历史发展脉络、横向了解历史发展足迹,以物讲情使爱国主义思想、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矗立起来、生动起来;在革命先辈们曾经工作过、战斗过,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走进那个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时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信念和努力,以情感人让大学生能够铭记历史、矢志奋斗、厚植家国情怀。

(二)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力回应各种社会思潮,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曾经一段时期,抹黑、亵渎英雄的言论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刺痛人心。以“娱乐恶搞”丑化革命领袖和英雄、美化反动人物,这些价值扭曲、歪曲事实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2]少部分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不良言论无视、甚至迎合,其深层原因是一些青年学生缺乏对党史和国情的深刻认识,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直接体验,缺乏应有的历史真实感、是非感、价值感、敬畏感。而具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隐性渗透功能的党史红色资源是最好的方式和载体。[3]我们应该自觉将党史红色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拿起史实史料的武器予以严肃回击,用无可辩驳的史实来澄清被虚假歪曲的事实,以史增信、以史增志,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三)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引导其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习近平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4]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每个人特别是大学生们都应有这样的情怀和素养、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我们现在安宁祥和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用鲜血、用汗水、用信念拼搏奋斗而来的。这些历程、精神和事迹都蕴藏于红色资源中。地方红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教育中,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汲取力量、净化灵魂、提升境界,加快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新时代建功立业贡献青春力量。同时,红色文化基因也在大学生爱国的奋发图强中再度焕发活力,并代代相传。

二、沈阳党史红色资源的历史渊源

每一份红色资源都是党的一段光辉历史的浓缩与写照。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是在党领导沈阳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其形成和发展与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密不可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先后派出罗章龙、陈为人、吴丽石、韩乐然等一批党的事业的先驱者来到东北播撒革命的火种,为党在东北地区开展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事业扎下根基。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沈阳开展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点。1925年9月,任国帧在沈阳成立中共奉天支部,这是沈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马克思主义在沈阳的传播催生了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在其坚强的组织和领导下沈阳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东北大地上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在当时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下,李兆麟、宋黎、赵一曼、刘澜波等均在沈阳组织过抗战,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武装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经过近两个月的激战,沈阳宣告解放。根据东北全境解放以后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48年11月23日在沈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全东北解放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会议提出“一切为了支援与争取全国战争的胜利,仍是东北党的战斗口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沈阳人民加速生产建设,肩负起建设新东北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双重任务。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沈阳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接管的大工业城市,第一机床厂、冶炼厂、化工厂、鼓风机厂、东北制药厂等企业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在“一五”时期,沈阳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众多“全国第一”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沈阳举全市之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为做好战争后勤保障的枢纽,沈阳全面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被誉为“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辽宁沈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不畏苦、勇担当、为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沈阳也是全国率先开展起奖励和宣传劳动模范活动的地区。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沈阳多数企业经历阵痛浴火重生,无数敢为人先的尝试在沈阳诞生,为国家开辟出一条条改革发展之路。比如,沈阳北行农贸市场成为全国第一个恢复交易的城市农贸市场;在全国率先进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探索;创立东北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这些都是以各级劳模和先进生产者为代表的沈阳人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卓越的劳动创造的奇迹。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座传承英雄基因的城市,崇尚英雄、争当英雄已经成为沈阳人民的价值共识与文化自觉。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征程中,面对改革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沈阳发扬“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不叫苦、不退缩,再次扛起国家重担奋进前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有序推进,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标志性改革上不断突破。坚持以党建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发力,机床集团综合改革成为全国试点。在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坚持党建引领,发扬斗争精神,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沈阳人会继续秉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党史红色文化所孕育的高尚价值追求和鲜明精神特质,在新时代继续以英雄主义精神推进发展、诠释忠诚、展现担当。

三、沈阳党史红色资源的形态与特色

沈阳党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根据沈阳党史红色资源的具体形态,将其划分为历史事件遗址类、历史人物故居类、历史纪念建筑设施类、区域精神类。

历史事件遗址:“奉天‘满蒙’毛织株式会社”、北大营营房旧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等遗址。

历史人物故居: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刘少奇旧居、陈云旧居等。

历史纪念建筑设施: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国工业博物馆等。

英烈楷模:任国桢、梁永盛、王德海、吴晓天、徐泽民、马恒昌、罗阳等。

区域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罗阳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沈阳党史红色资源具有其鲜明特色:

第一,内容丰富。沈阳,别名奉天、盛京,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节点上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其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直奉战争时期、北伐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沈阳一直作为前沿阵地或者桥头堡,默默见证了军阀混战、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下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见证了在党的带领下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中沈阳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沈阳党史红色资源是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与沈阳相关的各种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包含了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雕塑、绘画等多种内容,不仅形式多样、资源丰富,而且数量众多、时间跨度大。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跨度与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跨度一致,其实质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载体。[5]保护和运用好沈阳红色资源,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于沈阳红色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二,主题突出。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英雄人物辈出,英雄事迹比比皆是,是一座有英雄魂的城市。英雄的城市孕育英雄的儿女,这个不断创造历史的城市从来不缺乏英雄的精神谱系:雷锋精神、罗阳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创业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然而,在这些英雄的精神及其创造的英雄历史中,有三种精神谱系与沈阳更为血肉相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它们既有着独立的属性又互为影响、传承,几乎串联起了沈阳近百年的英雄历史。在沈阳有无数英雄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默默牺牲奉献,他们是沈阳和全国人民的骄傲。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下,运用沈阳红色资源传承英雄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城市形象的树立和文化经济后续发展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与时俱进。沈阳党史红色资源形成于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它不是封闭的、阻塞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新的内涵。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发展时期,进入新时代,沈阳党史红色资源在历史的巨轮中依然历久弥新,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发展自身,使沈阳党史红色资源的内涵更具有丰富性,意义更具有深远性。未来,在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沈阳党史红色资源依旧会发扬其时代性特征,仍然会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继续为我们指引向伟大目标前进的方向。

四、运用沈阳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其一,整合用活沈阳红色教育资源。习近平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4]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有效整合并用活沈阳的红色教育资源,用心用情用力传承好红色基因。一是,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抢救性普查,准确掌握沈阳区域内现有红色资源基本情况,对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及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大战役战斗遗址等信息资料进行核查和完善,明确现状并提出具体的保护利用规划方案。二是,要在认真梳理沈阳党史脉络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沈阳红色人物、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组织开展革命史料、历史文物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和改革开放历史研究。三是,充分利用沈阳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充分挖掘沈阳传统文化元素、工业文化元素,实现与红色资源传承传播相结合。比如,将沈阳红色资源用刻瓷、剪纸、葫芦雕刻、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表现出来;推出红色资源和工业旅游路线;建设沈阳红色文化创意中心,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等等。

其二,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沈阳党史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提升融入实效,必须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一是,要创新课程设置。沈阳各高校应加强对沈阳地区红色党史资源的研究,充分挖掘校史校情中的红色资源,开设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独具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组织编写校本教材。[6]学校应围绕沈阳红色资源开设红色选修课程,如“红色经典导读”“音乐党史”等。二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创新。在基于国家统编教材进行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将沈阳丰富的红色史料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近现代史相关内容的课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述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的艰辛与坚守,讲述辽沈战场上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与配合。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递。三是,要加强授课形式创新。利用翻转课堂、主题演讲、课内实践、观影留感等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他们了解到的与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故事,让大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切身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激励大学生铭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光荣传统。

其三,融入校园文化隐性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人的潜在力量,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操守,而且还能使他们无形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完善的心理品质。[7]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了解沈阳红色资源,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将沈阳党史红色资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坚持显隐结合。一是,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在校园宣传板制作黑板画、校园报、党史墙绘等,将党史红色文化与校园环境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接受红色资源的熏陶;[8]挖掘本校红色教育元素,建立校内红色教育基地,与校史校情结合起来,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比如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宪法日组织各类纪念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珍重感和仪式感。二是,注重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创建。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优势,通过播放沈阳党史回顾、历史人物简介、经典红色音乐、红色影视影评等,让广大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了解沈阳红色积淀。同时,可以开展红色文化电影周活动,定期播放红色经典电影或优秀微电影;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成立沈阳党史研究、党史宣传社团;定期举办党史知识竞赛;举办党史读书会、经典红歌会、经典诗词赏析会,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主题活动;开展红色大讲堂系列主题讲座;等等。

其四,融入新媒体优势和青年接受习惯。紧跟时代潮流,用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多种新媒体形式讲红色故事,提高红色资源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增强吸引力和传播覆盖面。比如,百集沈阳党史短视频《百年征程百秒瞬间》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累计播放400余次、受众180万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不仅没有刻板的说教味,相反在确保思想性的同时,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水准。同时,针对青年受众的认知特点和欣赏习惯,创新传播手段,把有意义的红色资源以更有意思的方式呈现,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比如,团沈阳市浑南区委推出“红色主题剧本杀,解锁团建新模式剧本杀”志愿服务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新颖有趣的沉浸式剧本体验模式,让青年“玩家”们在推理过程中感受国之大爱和亲情温暖。这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式、探索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丰富青年娱乐生活、增进社会交往的同时,也以沉浸式的教育场景向其传递社会正向价值观,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年轻人中真正传承与发扬下去。

其五,融入实践教育大课堂。依托沈阳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拓宽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形式。这些既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又是推动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有效方式:一是,高校通过项目资金、教师配备、对外联络等支持方式,多鼓励学生围绕沈阳及周边红色资源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研究、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高校应积极与沈阳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比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二是,成立红色资源探访暑期实践专项,由专业教师带队进行实践研究,最终形成可行性报告。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让学生在寻访“红色事迹”、探寻“红色遗迹”、搜寻“红色文物”、搭建“红色课堂”中有所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立德树人的作用显而易见。三是,鼓励大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景点是生动的教育课堂,其参观内容承载着革命历史精神,是党史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应整合沈阳地区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官网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预告,通过红色文化信息推送、有奖竞猜、发送门票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参观红色景点。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回望来时路,既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寻得经验规律、汲取智慧力量,更要用好红色党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了让广大学子在红色文化滋养中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持续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深入探索将其有效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真正彰显红色文化的价值。

猜你喜欢
沈阳党史红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最小和最大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