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企业环保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实措

2022-11-21 09:16林惠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培训管理企业

林惠波

(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 南通 226000)

1 引言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做好中小企业的环保管理,是提升全社会环保管理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整体看,中小企业环保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并采取务实举措加以解决。

2 中小企业加强环保管理意义深远

2.1 加强环保管理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障

一方面,保障企业不触碰法律红线。当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相关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群众维权意识逐渐提升,如果不加以重视导致企业违反相关规定,轻则罚款产生经济损失,重则停业整顿冲击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保障企业不触碰竞争“雷区”。随着行业发展,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中小企业想要成功蜕变,必然要赢得行业竞争,而环保缺位看似节约短期成本,但会为长期发展“埋雷”。只有将环保管理好了,企业才能够轻装上阵,投身商海竞争。

2.2 加强环保管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只有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才能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企业总数的99%,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中之重,只有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投入环境保护管理行列,市场主体绿色转型才能早日实现。

2.3 加强环保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

一方面,环保管理是员工的切身需要。企业员工的工作需要安全适宜的工作环境,缺乏环保管理的企业可能存在污染风险,对员工身心健康产生威胁。另一方面,环保管理是周边群众的必然需要。群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青山绿水的呼声日渐强烈,为一己私利乱排乱放将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被群众抵制。只有履行环保义务才能成为被群众需要、受群众欢迎的良心企业。

3 当前中小企业环保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足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脱离粗放型发展时期不久,这一阶段企业重视经济利益,对环保管理容易麻痹大意,长期历史惯性造成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仍然存在。二是发展阶段问题。中小企业处于企业成长周期的发展期,相较于成熟期大企业,地位弱势、抗风险能力差,需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部分中小企业主对环保问题短视,认为环保支出有碍降本增效,对企业发展并无好处。三是管理站位问题。中小企业对宏观政策和行业模范企业的了解不足,缺少向“标准答案”看齐的意识,缺少学习先进经验的途径,缺少在环保管理问题上查漏补缺的态度,环保意识站位不高。

3.2 环保投入不足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对环保重视程度不足,认为环保投入难以立刻变现,千方百计压缩环保投入,导致企业环保工作缺乏经济基础。一些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环保投资可能增加企业负责,对环保有心无力。二是设备更新迟缓。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增大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成分复杂性也不断提高,但是环保的硬件设备却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导致环保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精力投入不足。企业环保管理流程精细化水平低,环保管理自查自纠不严格,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缺乏系统思维,缺乏清晰的环保路径指导。

3.3 工艺水平滞后

环境保护提倡全过程处理的清洁生产方式,当前中小企业难以实现两个“全过程”。一方面,难以实现生产全过程清洁化。许多中小企业污染处理方式停留在老旧的终端处理,只关注污染物产生之后的处理,而忽视改进工艺流程,忽视从生产源头减少原料损耗、废弃物排放,以压缩成本为重,不注重控制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数量,未能有针对性改进生产方式,不能满足环保清洁的需要。另一方面,难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清洁化。环保管理需要整个企业为实现环保目标而协同作业、系统管理,但一些企业缺乏统筹考虑的思路,缺乏系统谋划的能力,在管理中也容易顾此失彼,未能实现闭环式环保管理。

3.4 人才储备不足

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环境管理人才。一方面,招揽力度不足。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人力预算有限,往往将人力预算向核心生产、销售环节倾斜,招揽环境保护人才的主观意愿不强、客观能力偏弱,无法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难以做到“待遇留人”。另一方面,培养能力薄弱。许多中小企业环保流程简单、环保设备低端、环保预算有限,难以提供专业人才学习和发展环境,阻碍人才持续学习提升和创新创造,压低了环保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不利于人才自身职业发展,产生了人才招不进、用不好、留不下的问题。

3.5 监督强度不足

随着政府监管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环保督查力度增强,整体的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体制升级,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环保督察缺乏提前量。环保督察监管的时间线未能全面覆盖企业生产前、中、后各阶段,监管督察集中在事中事后监管,主要包括执法检查和各类统计,而在前期政策宣贯、教育培训、风险预警等方面没能打好“预防针”。另一方面,环评跟不上企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对企业拟进行的生产建设活动合理性的评价,具有事前办理的特点。但是企业的生产活动随时面临动态调整,实际生产规模和工艺可能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变化而变化,可能出现环评与实际脱节情况。

4 提升中小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的建议实措

4.1 政府层面

4.1.1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一是组建环保宣传队伍。面向政府、企业、社会等选拔优秀人才组成宣传队伍,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明确本阶段中小企业环保问题和工作重点,向工作成果显著的环保宣传队伍学习工作经验,组织一支环保宣传尖兵队伍。二是创新环保宣传方式。除传统宣传方式外,善用“两微一端一抖一号”实现网络宣传全覆盖,将政策宣传编成小视频小段子,寓教于乐,让企业和群众乐得看、乐得学、乐得做,实现环保宣传工作得“润物细无声”。三是引导公众参与宣传。组织环保生产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课堂等,让环境保护理念在社会蔚然成风。组织群众参访优秀环保管理企业,增进群众对生产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模范企业在社会的美誉度,增强企业的使命感荣誉感,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1.2 加大公益投入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环保公益指导。牵头组织公益讲座,邀请环保管理部门领导、环保模范企业代表、环境工程领域专家等展开系列讲座,从规范、技术、工艺等多领域展开培训。组织公益实训。定期组织中小企业环保人员进同类模范企业、大型企业交流学习,相互交流、精进业务,将先进的经验带回本单位。建设线上环保管理培训平台,聘请技术专家主讲“空中课堂”,整理优秀企业环保管理案例上网入库,传播先进实务经验。另一方面,要探索第三方管理模式。政府牵头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处理企业,与需要的中小企业一对一指导,由第三方机构外派专家入驻企业做“智脑”,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前期为企业准备环评相关手续,为购买环保相关设备做参谋;后期为企业辅导环保台账填写、动态优化环保流程做管家,为中小企业“手把手”在线解决环保难题。同时,可不断健全完善第三方环保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第三方责任,提升第三方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环保管理深入开展。

4.1.3 加大管理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科学制定奖补政策,用真金白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如设置中小企业集中专项处理基金,专款专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污染防治、设备采购升级等环节;鼓励中小企业购置环保设备,对先进设备允许加大补助力度。对于组织垃圾发电、污泥处理等攻坚克难的环保举措,设置个性化政策,提高额外补贴力度。二是推动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危险废物处理是中小企业环保管理的一大难点。建议由环保部门牵头,调研统计辖区内中小企业对于危废集中化处理的意愿,对接适当规模的危废处理机构,签订集中处置合同,以量换价,为中小企业争取低于市场价格的集中处理价。同时,加强危废处理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探索建立危废报送平台,让处理端提前了解危废的处理量和类型,提升处理效率,节约处置成本。三是加强验收管理。推进动态环评改革,将“年检思维”引入环评工作,杜绝“一劳永逸”制环评。在推进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中小企业环评手续,引入信息化技术等提高中小企业环评备案审批效率,让信息多跑腿、企业少跑路。

4.1.4 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一是完善监管机制。要持续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时效性,与企业经营者面对面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违法后果,做到“谁执法谁普法”,健全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行业监督等一系列监督机制,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提高环保执法效率,曝光环保失德企业,督促环保整改。二是实行差异化管理。要分类管理,对不同排污类型、排污程度、规模大小的中小企业过筛子、找监管重点,合理分配检查力量,提高检查效率。要提供双向激励,对考核结果优良的,给予资金、技术、税收优惠等补贴,对于考核落后的,帮助其提升环保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的,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三是加强顶层设计。要舞好绩效考核指挥棒,优化环保考核办法,增设环保考核监察系数,增加公众满意率指标,将中小企业环保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纳入辖区责任人的绩效指标,将提升中小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纳入辖区政府的工作目标,指导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

4.2 企业层面

4.2.1 加大重视力度

一是树立责任意识。从企业负责人开始,从上至下强化环保责任意识,落实环保教育培训,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技能的学习研究,在企业营造人人学环保、知环保、重环保的责任意识,将生态友好的理念根植于心,推动员工自发规范环保生产。二是树立法律意识。为降低企业法律风险,企业经营者应提高法律意识,紧跟政策导向,特别是学习遵守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参加行业交流研讨,与优秀企业对标找差,提升整体环保水平。为降低操作失误导致的法律风险,要加强对具体环保处理操作工、责任主管的针对性法规宣传和实操培训。三是树立风险意识。在员工入职教育、业务培训等各个阶段灌输污染风险防范知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量体裁衣设计案例警示、法律科普等专题培训,为员工划“环保红线”,不定期进行污染事故应急演练活动,以战代训,查漏补缺,并将实训经验整理成册,二次培训,巩固成果。

4.2.2 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中小企业管理层应增强绿色发展的长远眼光,加大环保处理资金投入,将环保投入转化为竞争优势,切合时代环保潮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争取环保消费客户群,积极申报绿色生产补贴,争取政府优惠待遇,打响“绿色生产”的招牌。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通过自主研发、第三方外包或对标学习等方式,升级环保技术,改进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原材料,将处理环节前置,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量,科学分析生产各环节对于环境的负外部性,计算成本和废弃物处理量双低的最优解。三是加大设备投入。中小企业应合理规划预算,预留设备升级、改造、保养的时间窗口,提前安排定期检修时间点,系统梳理环保配套设备升级方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评估环保处理设备老化程度,做好保养和零部件替换,对于不满足环保要求的过时设备,要及时更换,避免产生环保风险。

4.2.3 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增加人才密度。要择优选聘环保专业人才,并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做到待遇留人。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与高校人才培养结合,为生态环境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引入高素质环保管理人才做铺垫。要畅通晋升路径,鼓励环保人才一岗多能,做专才的同时,向企业需要的其他专业拓展,力争成为企业离不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提高培训力度。要全面培训,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覆盖“平急战”的应用场景,做到环保管理日常不费劲,赶工不出错,应急不乱套。要深入培训,提高培训频次,定期组织学习会,以老带新搭建“青蓝工程”,加强员工间相互学习,邀请专家开设讲座,提升员工业务能力。要提升培训效果,采用知识竞赛、业务能力比武等趣味方式扩大培训影响,通过考学、培训结果与工资挂钩等方式巩固提升培训成果。三是提升文化浓度。在企业营造环保保持的浓厚文化,宣贯绿色生产价值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进企业使命和愿景。将环保管理内容纳入企业例会,宣传先进模范,通报违规行为,将环保意识融入企业工作规范。

4.2.4 优化管理模式

一方面,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要细化环保管理目标,将目标拆分到各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具体环保任务,将任务指标化。要细化管理责任,将环保责任安排到各部门、落实到具体人。要细化操作流程,根据岗位定制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操作误差。要细化岗位管理,对有专业环保处理要求的岗位严格落实人岗匹配机制,将岗位要求体现在绩效考核指标上。要细化成本核算,科学计算压缩原料损耗,合理养护设备减少折旧,实现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根据企业特点和需要,向一流企业学习环保管理技术,打好“组合拳”,借鉴大屏看板、电子环保档案、环保监测、废物出入库电子登记、排污数据抓取、智能台账生成等系列信息化管理流程,并引入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提升环保管理全流程的准确性,减少人工参与,实现全天候环保管理。

猜你喜欢
培训管理企业
教师培训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会议·培训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