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 刘志家
“双主互动”探究模式,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进行提出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师生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技能,掌握物理学习过程与方法,感受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本文立足双主互动探究模式,分析该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育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探究模式,主要以心理学家澳勒斯理论为指导,提出创造性学习过程需要历经孕育、明朗及检验等阶段。为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下面,就结合双主互动探究模式作出假设,进一步分析该模式在物理教学时的运作流程。
关于这一模式,主要有下面两点假设。一方面,强调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进而达到迅速提高创造能力的效果。另一方面,指出每一名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能有效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氛围,通过合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兴趣及欲望,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与建构物理知识体系,从而丰富学科素养。
一般来讲,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调控学生解决问题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把握启导要素,令学生游走于各个问题情境中,进而刺激学生心理探究欲望,让学生能主动汲取物理知识,寻觅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在尝试和探索过程中取得成功。
1.创设新颖情景
何为新颖情境,就是极具创意的物理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深度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便能创造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进而激活学生对原有物理目标、物理知识的学习态度,真正激活及探究兴趣。
2.巧妙启发学生
在启发学生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应用言语艺术及姿态动作等,从而达到有效启发学生的目标。在启发学生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求知物理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切忌不可为学生直接提供物理结论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索,感受探索过程,享受成功探索的喜悦感,这样才能爱上物理学习过程。
3.讲解指导方法
在导入知识点以及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均要掌握一定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导”的时机,明确什么时候该“导”,以及要用哪一种方式“导”,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否则极有可能会收获适得其反的效果。
4.稳妥把控过程
这里的“稳”,主要指教师应调控好学生探究方向以及学生探究过程。高中物理课堂学时有限,普遍为四十分钟,这就需要精心策划学生探究方案,以便令每一名学生均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成效。
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质疑阶段、思考阶段、探索阶段及评价阶段等,这就需要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经过教师的指导,不断思考与探索,进而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学科能力。
在第一个阶段,学生质疑主要存在两个方向。一是,学生可以从书本或案例上直接进行获取而产生质疑,与自身所具体的知识和实践过程冲突,导致问题的提出。二是,教师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情景呈现或不同事物产生矛盾而引起的,与学生现有认知冲突,从而学生提出疑问。在第二阶段,学生可以思考的来源可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自我主观意识的发挥对事物产生思考,并采用物理思维进行加工,实现假设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案例等,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物理现象或生活实践问题产生思考,也会进行思维加工,最终形成具体的假设。在第三阶段,学生的探索思维也是可以主动进行或被动发挥的。有的学生本身物理基础较为丰富,对研究事物现状较为感兴趣,可以借助相应的实验道具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实践,经过反复实验过程,结合数据推理过程,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从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进行正确方向的探索,也能解决问题。在第四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也可以与教师共同评价。学生通过对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既可以找到自己物理学习的问题,可以让教师找到提升物理教学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建立了二者良好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加深交流,推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明显。
上述的这四个阶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但教师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探究物理知识时出现的问题,然后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而对学生来说,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在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加强知识建构,更利于自身掌握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能力。
本文就以“行星的运动”为例,进一步探讨“双主互动”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结合物理教材内容了解人类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知,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查找有关天体运动的信息,有了这些准备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要向他人分享或交流自己课前掌握的有关天体运动的信息,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然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共同归纳人类认识天体的历史过程,促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产生初步认识。
首先,教师便应用多媒体屏幕播放“嫦娥奔月”火箭发射现场视频,结合这一视频向学生表明人类关于宇宙的探索,是从古代就开始的。如今,科技不断发展,火箭等飞行器已经帮助古人完成了梦想,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所思所想吗?其次,教师要开始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产生了解天体组成知识的兴趣,由教师为学生展示“我们的太阳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太阳系知识点,说一说行星运动特点等。接着,由教师继续导拨学生,由各组学生讨论行星运动规律。最后,教师要适当调控,指导学生向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靠拢,启迪学生深入了解这一运动定律物理意义,并应用这一运动定律解决具体物理问题,发现物理定律背后的科学精神及方法。
在上述的教师指导过程中,一些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如“如何才能将火箭发射上天?”“人们是怎样才知道这些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方法的?”跟随教师脚步进行深入思考,发现所有的行星的运动都在围绕太阳运行以及它们的运动周期是不同的,进而做出“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保持一定运行规律”的猜想。在探究阶段,需要分别探究“地心说”和“日心说”,掌握“日心说”的基本观点和“地心说”基本观点,了解为何“地心说”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以及“日心说”是否可以真正的战胜“地心说”等,并进一步探索开普勒参照观测数据归纳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实践。最后进行评价针对所学过程,分析了解行星运动定律科学精神及科学方式,进一步扎实物理学习基本功。
小组合作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习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进行反思,学会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既有个体的一些想法,也有群体共同产生的新想法,集结智慧积极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在新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刻意提醒学生容易犯错误处应该小心谨慎,而是让学生在体验错误中学会反思,改进方法,让他们在错误的教训中找准错误的根由,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由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完成下,小组的每名成员对知识点的掌握则能更为牢固,不断积累学生物理活动的感性经验,对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深刻性加以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教师还要避免“满堂灌”,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先是由小组内的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模糊的题目,组内先纠错,然后让组员说出自己错误做题时的解题思路,而其他组员则发掘或发现这一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错误部分,整个小组进行共同的分析与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即对发生错误的同学给予了帮助与正确的引导,也对自我知识进行了一次见证、检查以及巩固,促进了小组内各组员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探究兴趣,对提高课堂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物理教学工作,应该对其实施的原则性进行确定。在进行情境模式运用中,要通过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并努力创设出适合物理教学的课堂氛围,构建起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保持较高的精神面貌,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敢于发言,坚持好情景性原则。在设计对应的情景上,教师需要确保问题和情景相互融合,借助情景中的矛盾事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其产生质疑,鼓励和支持叙述提出问题,对错误的观点不能直接给予批评,要进行鼓励,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更多收获。因此,教师应该坚持情境性和问题性原则,有利于该模式的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有效应用“双主互动探究”时,需要教师保持创造性教学思维意识,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创造性热情,加强学生创造性能力。在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材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便切实发挥该模式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