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汉兵
路宽时,随心所欲,你争我抢,路就变“窄”了;路窄时,心中有规矩,人人守秩序,道就变“宽”了。
窄与宽,既是一对好伙伴,也是一对好冤家。
宽窄之路,存乎一心。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就是窄变宽的经典。“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主动退出的这小小的、窄窄的“一步”,成就了永恒的宽阔。
世间道路,没有绝对的窄,也没有固定的宽。成都市的宽窄巷子很好诠释了这个道理。乍听起来,似乎窄巷子比较窄,而宽巷子比较宽。但真正到过这里的人,估计没有谁去计较哪个是宽巷子、哪个是窄巷子。宽与窄之间,全在感念。人多的时候,宽巷子就成了窄巷子;人少的时候,窄巷子似乎也成了宽巷子。
人生之路,更是没有绝对的宽窄。
曾国藩有一个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他曾说,自己天分不高,一生走的都是窄路——笨拙:读笨书,打笨仗,想笨法。然而他又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是窄,也是宽。
很多时候,窄的是道路,宽的却是我们的心。此所谓“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则心静,进而脚稳、力足,不论道路宽窄,都能心无旁骛,走得很矫健。
(摘自2022年第3期《思维与智慧》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