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视角下合肥特色街区文化传播研究

2022-11-21 06:44李若婧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特色文化

李若婧

(安徽开放大学 文法与教育学院,合肥 230022)

在快速化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线城市以其强大的活力元素,带动城市朝着品质化和精细化的方向更新发展,其中,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一个基本单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也为打造城市地标,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显然面临着城市特色缺失,文化街区匮乏的难题。安徽合肥在响应国家“城市双修”工作任务的要求下,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机制,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打造创意街区文化。本文从场景理论的视角,结合当前城市双修的具体举措,对提升合肥整个城市的空间场所与功能诉求的策略开展了相关研究。

一、场景理论的内涵与应用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和赖特在名为米德韦斯特的小镇建立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站,与英国的类似小镇进行对比,研究真实行为场景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生态心理学理论(即场景理论)。随后,以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正式提出了场景理论,把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推向了文化消费实践层面。

场景理论是对城市街区的重新审视。传统视角中,城市是人们用来居住或生产的。而场景理论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整个城市与街区。这种转变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居住和工作,而是集休闲、娱乐和新鲜体验为一体的空间,一个充满文化、艺术和价值理念的场域[1]。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场景理论。场景理论是以消费为基础,从消费、生产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来解释都市社会,把整个城市空间看作是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场景理论包含五个重要元素:第一是物质基础,即现代都市的各项基础设施;第二是邻里,即我们所说的社区;第三是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等多元化的人群;第四是前三个元素的有机整合;第五是场景中孕育的价值[2]。场景模式聚集于城市文化中的消费与娱乐、市民的艺术熏陶与互动参与,能够很好地引导市民的文化价值观与消费观,将文化艺术消费实践、文化价值观与场景构建紧密结合,让创意成为城市形态和社会结构发展的新增长点。

场景理论给城市特色街区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路径,场景是一种空间,特色街区就是一种场景,市民们在此进行消费实践,并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各种情感情绪,沉浸于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特色街区将艺术、创意、文化与商业进行完美地融合,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形塑个体行为与认知,凸现城市气质,让城市文化特征得以延展与传承。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田字坊、成都的锦里、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无一不是依托本土民俗文化进行的场景营造,作为“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合肥,近些年大力发展城市特色街区,深挖本土文化底蕴,呈现出深层次多元化的特色街区文化传播体系。

二、合肥市特色街区建设最新成果

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具有2 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美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合肥市的多种文化体系,如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方言文化、淮军文化等。依托本土文化构建城市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大湖名城”合肥的特色街区文化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场景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街区中各个元素的有机关联,将抽象的符号化为街区内的各类“设施”,实现价值观念与文化在现代生活秩序中的感知和认可。截至2021年7月底,合肥已经建成市级及以上特色街区49条,省级以上19条,国家级以上3条[3]。可以说,近些年来,合肥市特色街区的建设数量与质量都有惊人的提升,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多点开花、个性突出、创意十足的街区建设成果。

(一)市井人文逍遥轴,庐阳老城换新颜

2019年起,合肥市启动了“合肥第一街”——庐阳老城淮河路步行街与逍遥十八巷重大改造项目,对宿州路、寿春路、长江中路、环城东路所包围起来的全部区域,率先试点大街区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东入口和逍遥津路的三国文化,西入口淮河路公共艺术展区、金斗河淮河路水街、明教寺浮雕式古城、小花园古城楼威武门、商业街区内打造街巷文化墙,主题商业区的“市井人文逍遥轴”。项目启动以来,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勤劳巷相继华丽登场,这些“国潮范儿”的“网红巷子”成为老百姓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以千年之身迎来了“新生”。不同于步行街主商业区的现代气息,这几条巷子营造起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庐州特色风貌。街巷建筑立面进行了分类改造,墙面绘制了三国文化题材的全彩主题漫画。街道空间环境与景观视角相统一,多采用徽式传统檐瓦,营造一种怡人、休闲的漫步街区。配以不同的美术艺术雕塑,如撮造山巷门口的一对“庐小胖”,将公共艺术文化与家国忠义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勤劳巷浓浓唐风,在霓虹灯的映照下充盈复古格调,人们在这里看市井浪漫,品人间美味,赏别样风情。

据合肥市商务局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国庆节前三天,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客流量达到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8%。步行街销售额达4.4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2%。崭新的街区面貌迅速积聚了人气,街区的“智慧大脑”则助力街区业态可持续发展。街区实现整体数字化管理,加强与信息技术公司的深度合作,通过支付宝小程序实现“全场景引流+新消费体验+智慧化管理”三位一体,让现代科技引领传统街区的新格局与新发展,带动街区营业额与客流量的双提升。

(二)文旅街区庐州坊,城市双修新典范

场景模式给予我们一个新视角,即聚焦于文化价值与场景构建的融合,将市民们的新鲜体验感与艺术熏陶、消费娱乐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充满文化、艺术和价值理念的场域。合肥市九华山路文旅街区庐州坊,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复两个层面双管齐下,促使城市空间场所实现系统的修复、改善与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原九华山路菜市场,因其菜品新鲜价格实惠颇受市民欢迎。2017年,一场大火让该菜市场从此湮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年,原菜市旧址启动了庐州坊项目。庐州坊与之前打造的罍街、合柴等有明显不同之处,它采用文旅街区的手法,以宋代仿古建筑群落为载体,将原本缺失的老城区菜市场整合进街区之中,既让街区成为一站式便民邻里中心,又让菜市场这个烟火气十足的场所折射出了城市的风味与底蕴。庐州坊找到了公共空间与建筑之间的有机关联,让建筑焕发生机,在公共空间之中产生人与情感的流动。庐州坊负二层为停车场,负一层为菜市场,地上一层则为中国(合肥)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在一片青砖灰瓦之间,庐州坊为市民汇集了安徽省16个地市的地标城市馆及长三角地标综合展馆、新疆馆等,在各个馆内除了集中展示各地域的名特优产品之外,还通过售卖、体验、科普宣传等方式让游览者感受不同民俗文化和特色饮食。通过线下展馆推广,展示优质地标产品;线上直播营销,打通线上渠道,释放地标产品活力,为地标产品实现全天24小时的对外窗口,将地标产品推向现代化的广阔舞台。

(三)“梦回宋朝,贡举人生”,贡街宋文化

作为罍街产品线中的第三季,贡街的名称来源于贡院,即开科取士,举办乡试、会试之地。贡街依托于一个20世纪50年代电灌站的旧址而建,集中展现庐州文化中的贡品历史、贡院和贡文化等。整个街区遵循“梦回宋朝,贡举人生”的设计思路,将街区功能与定位划分为三大画卷模式,即城外河边、繁华市井、娴雅生活三个功能模块,进入贡街的街区,仿佛步入了宋代美学画卷,建筑图景徐徐展开,精妙景观迎面而来,亭台楼阁店铺与西园雅集、梦华楼、金明池等历史场景融合一体。2021年9月贡街开街以来,结合节假日举办了嫦娥奔月表演秀、皮影戏、庐剧、黄梅戏大会演等,并与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合作,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传递到四面八方,在美轮美奂的夜色之中,游人流连忘返,仿佛时光穿越,惬意至极。

2021年,安徽省政府原办公区启动以“传承·复合·包容·精致”为原则的更新改造方案,将原办公区打造成为具有公共空间品质和吸引力的游览新业态,推动开放共享,增加文旅功能,完善功能服务。“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正着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激活区域经济,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城市圈的发展进程之中。

三、场景理论视角下特色街区文化传播的活力提升对策

场景理论为我们认识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角度。通过便利设施,聚集不同的人群,将场景所具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进行传播,给予场景中的人实现消费可能,从而影响到街区与整个城市的增长发展,成为社会变迁的不竭动力。街区作为城市的第三空间,应当具有多元化、生态性和文化性的特征,有利于在城市发展史中构建出独特的城市气质与地方性格。

(一)挖掘消费符号,营造叙事空间,唤醒文化认同

城市特色街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但我们可以从“特色”和“街区”两个词语入手,抓住核心要素以充分理解特色街区的内涵。从“街区”角度来说,应当是开放且具有一定规模与功能的特定区域,从“特色”角度来看,应当承载着历史文化、民族风俗或其他文化元素,结合自然风光和人文营造呈现给人们的一种审美体验,城市文化的传播也更有赖于街区本身的文化底蕴与场景呈现。场景理论视野中城市空间不只是人们的居住之所,更是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因此,特色街区的打造首先就应着力于挖掘消费符号,找出街区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引爆点,加强主题设计,让消费者产生情感的流动与观照。对于城市本土系列特色街区来说,尤其要着力于本土地域文化,方能突出地方性格,打造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其次,创设叙事空间方面,场景理论给予我们很好的引导,无论是借景、借建筑、借具象符号元素,让人们对街区的感知体验步步深入,通过空间序列组织的变化,移步易景,让空间场景诉说街区里的故事,传递文化中的情怀。无论是传统街区还是现代街区,都应着力于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认同,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街区内外设施,创造复合交织的全龄段活力互动空间

交通易达是现代城市文化街区客源支持的前提条件,街区空间中的人群需求,就是场景空间服务的设计起点。一般来说城市文化街区的空间包括户外空间与室内空间。室内空间是由建筑所带来的办公、商业、参观等场所,而户外空间则包括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交通空间等。场景理论指出场景中各元素是相互有机关联的,同质元素布局之间可以表达出各种颠覆性的思想。在进行街区活力营造时,主要聚集点就在这个由点、线、面构成的立体空间形态之中,如设有标志性的建筑、生动有趣的便民物品、关爱特殊群体如母婴等行动不便人士的配套设施,用以休息停留的各类椅、石、亭、院等,人们可以自在地在街区中娱乐、休息、品鉴和消费。同时,功能单一的街区吸引来的也只是单一的人群,街区的活力也会大打折扣。为提高街区的混合功能,首先,要实现土地的混合利用,即充分考虑商业、居住、办公等性质的均衡搭配,打造多样化生态系统,提高街区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联度。其次,在街区功能定位上,既与区位所在地进行联动,如合柴1972所保留的大穹顶车间、家电故事馆,还应当提炼地方历史元素并进行文化赋值,通过静态的设施场所和动态的活动、表演等,做到入耳入心,从感官到情感,从参观者到参与者,在这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多义空间中,实现人与人、人与景、个人情感与文化内涵的交汇,创设全龄段的复合交织场景空间,甚至可以打造出城市的标志性文化价值观场景。

(三)讲好城市故事,发挥城市美育的功能

中国的历史名城蜚声世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与气质。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完整保留并延续城市文脉的城市并不多。城市里的历史意象渐渐消退了,城与城之间的形象雷同、景观雷同、商业雷同。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创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之议题引得众多学者关注。特里·克拉克提出了城市增长发展的场景模式,聚焦于市民文化艺术参与度在城市发展增长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事实上,“场景”这个概念已经超越了物化的概念,转而成为一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外化符号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事实。这启发我们在进行城市街区营造时应当激发和培养居民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让那些城市中尘封的历史与文化不再是书中的静止之物,而是通过可参观可体验可叙事的空间,推动历史与文化在当代城市空间中得以传承与延伸。在场景理论的指导下要探索讲好城市故事,发挥城市美育功能的有效路径。

首先,深挖城市传统文化,构思叙事脚本。无论是哪个城市,其文化遗产都可以有效地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叙事脚本,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文化创意产业以其接地气、贴近民生、可观可感可互动的形式为叙事脚本的展开提供了奇思妙想的可能。其次,通过营造城市街区为讲好城市故事提供有效场所。传统理念中传播媒体是讲故事的最好介质,但其实城市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才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叙事可能。

从城市品牌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城市故事不仅要根植于本土城市,为当代人乡愁的缺失觅得一种虚拟的载体,更要架构出人的个体记忆、群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稳定发展关系[4]。通过激发城市文化街区的活力,场景化还原、表达和传播城市文化的内涵,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城市审美,再现城市差异性记忆,从而充分发挥城市公共空间的美育功能。

(四)充分利用艺术事件,助力城市公共空间的层次更新

卡塞尔,一个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的德国小城,自1955年举办文献展以来,经历了艺术空间的修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的偶发性艺术事件、日常生活与艺术空间的界限被打破和形成全新的公共空间对话平台四大阶段,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卡塞尔以固定与非固定展场的结合模式,提升了公共空间的灵活性,通过文献展改变着人们对现有空间的形象认知、情感认和与使用方式[5]。北京798街区作为第一批当代艺术展的实验田,各种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类型在此生根发芽,成为一个集艺术展、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合肥的“半边街”,以自然景观大蜀山为依托,将园林生态与阅读推广、书画艺术、传统中国雕塑等艺术形态结合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了健康、娱乐、休闲、消费的好去处。

以艺术事件塑造公共空间场所的思路,与场景理论的构建不谋而合。具有先锋性的艺术事件,在场景中表达和探索,将人、空间与事件结合在一起,构建起灵活多变的临时艺术活动空间,调动场景中的人参与互动、切身体验,让艺术教育得到普及与推广,持续地让艺术从城市特色街区空间向全民日常生活流动,激发事件的持续影响和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形态尤其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固定和非固定的方式,与特色文化街区这一载体紧密结合,助力城市公共空间的层次更新,亦是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特色街区的建设与发展,是进行城市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不仅蕴含着场景的基础功能,也延展出丰富的文化元素与价值观念。不断探索城市特色街区的文化传播路径,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交互式场景,对构建城市形象与城市名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空间特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谁远谁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