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洁治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46499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高发的髋关节疾病,也是一种缺血性坏死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相关骨髓或者细胞死亡,使得患者骨结构发生变化,其软骨可能出现塌陷情况,进一步导致患者关节功能无法恢复正常,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股骨头坏死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外部创伤﹑激素应用以及长期酗酒等各方面因素均会引起股骨头坏死疾病发生,该疾病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为避免病情恶化,需及时干预[2]。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前,需展开诊断,其中MR等均为临床常用诊断方式。基于此,本文就股骨头坏死采用MR早期诊断进展进行探究。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尚不明确,相关研究中认为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股骨头血运障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微循环的变化则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通常情况下,骨的细胞成分对于缺氧的敏感性并不一致,其中造血细胞最为敏感,会在确样后6到12小时死亡,而成骨细胞和其他的骨细胞会在缺氧后的12到48小时死亡,骨髓脂肪细胞最多会存活2到5天[3]。股骨头坏死之后,其病理过程是受到周围的修复反应进行调节的,在相关研究中显示,修复会首先从未分化间充质和毛细血管的增生开始,之后向坏死区侵入,进入不同的距离之后,这些原始的细胞会分化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包绕着骨小梁,这个过程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的骨坏死都会发生,不过具体修复的程度和空间的分布都有着比较大的不同。相关研究中将股骨头坏死分为6期,其中Ⅲ期是诊断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如果患者进入Ⅳ﹑Ⅴ期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4]。一些学者将该疾病分为4型,其中A型是脂肪型号型,病灶在T1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T2加权图像上为中信号;B型是血液信号型,病灶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为高信号;C型是水样信号型,病灶在T1加权图像上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D型是纤维组织信号型,病灶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都是低信号。一般情况下,A和B型都表明了骨组织和骨髓细胞的坏死与溶解,属于早期[5]。
对股骨近端采用MR诊断的过程中,对于正常的股骨而言,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上股骨头的表现是圆形光滑的,股骨头凹位于其轮廓的内侧,骨皮质也是很低而且锐利的低信号[6]。通过股骨头中心的冠状面象上,承重骨小梁显示为右下外侧到上内侧的低信号带,和骨小梁垂直比较狭窄的曲线样低信号代表融合的骺线,骺线在横断面上一般看不到,而且可见度和患者的年龄并没有关系。其次,对于不通过股骨头和股骨颈中心的冠脉面影像,干骺端信号和股骨头相比比较低,股骨颈信号和干骺端比较相似[7-8]。除此之外,股骨头和髋臼之间关节软骨表现为包绕着光滑低信号股骨头皮质比较薄的高信号线,而且关节软骨在冠状面要比在横断面更容易观察一些。
临床诊断中,X线摄片﹑MR等方式属于常见诊断手段,但两种诊断方式存在一定差异。X线摄片属于骨科临床中主要使用的诊断方式之一,此种诊断方式对病变区域的结构改变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9]。不过针对处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画着,其病变区域结构改变比较小,所以使用X线摄片进行诊断的情况下效果较差。MR属于无创诊断方式,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伤害,而且在诊断期间能够通过使用不同序列进行扫描获取多方面的病情信息,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较为准确的反映,此种诊断方式对软组织扫描同样具有比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图像[10]。在谭珊玲[11]研究中,给予所有患者都X线检查﹑CT检查及MR检查。结果显示:两两对比结果发现,CT检查的准确率67.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5.0%(P<0.05);MR检查的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CT检查的67.0%(P<0.05);MR检查的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5.0%(P<0.05)。由此可证实,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MR诊断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在实际诊断过程中,MR检查主要是利用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子中带正电荷的氢质子,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将体内杂乱运动的氢质子做同向排列,在各种脉冲作用下形成共振现象,并通过接收﹑处理信号形成图像,进行医学诊断[12]。MR检查可以多方位成像,反映病变比较全面,而且还可以发现早期病变,软组织分辨率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颅脑﹑脊髓﹑骨关节及软组织﹑大血管﹑腹部﹑盆腔﹑脏器等检查,尤其是在脑﹑脊髓神经系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椎间盘病变及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要比CT敏感。在李业达[13]研究中,对照组采用CT检查,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率96.00%均高于CT检查的68.00%(P<0.05);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检出率80.00%要明显高于另一组的6.00%﹑囊变100.00%也要比另一组78.00%更高(P<0.05)。由此可证实,对该患者实施此种方式进行检测有着显著效果,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MR能够在早期发现骨坏死灶,可以在X线片和CT片发现异常前做出诊断,而且股骨头坏死核磁的多样信号改变,反应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水平。在实际检查过程中,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引起的修复反应,以骨髓水肿﹑局部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T1加权像显示为低信号,T2加权像显示为混合信号,高信号提示炎症﹑充血﹑水肿,低信号的病变组织多为纤维化。T1加权为新月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信号,如果T2加权像显示中等稍高信号,周围不均匀稍低信号环绕,则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在常晓华[14]研究中,均行CT﹑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为96.34%,要明显高于CT诊断的82.93%,核磁共振检查漏诊率为3.66%,要比另一组检查方式17.07%更低(P<0.05);CT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I期有17例﹑Ⅱ期有31例﹑Ⅲ期有13例﹑Ⅳ期有7例;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I期有23例﹑Ⅱ期有33例﹑Ⅱ期有18例﹑Ⅳ期有5例。由此可证实,对该患者实施此种检测方式有着显著效果,可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能够作为临床诊断依据。而且在王小燕[15]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CT以及核磁共振方式检查。结果显示:后面一组的效果明显,数据值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显示乙组和甲组的满意率分别是95.2%和83.3%,前面一组明显要比后面一组更高(P<0.05)。由此可证实,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此种诊断方式有效良好价值,可提高诊断效果。
股骨头坏死最开始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应力作用下坏死骨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后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股骨头坏死病因包括两种,一种是发生在股骨颈骨折复位不良的愈合,股骨头内的负重骨小梁转向负重区承载应力减低,出现应力损伤,所以坏死总是发生在患者骨折愈合,负重行走之后。另一种是骨组织自身病变引起,比如慢性酒精中毒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坏死,同时骨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障碍。所以针对该疾病患者需采取有效诊断措施,明确疾病具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MR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诊断过程中MR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远大于很多种成像的影像学技术,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冠状面﹑横断面等斜面体层的图像。其次,MR在检测的过程中不需要注射相关的造影剂,并且没有电离等辐射,对人体没有不良的影响,有着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MR检测有着显著效果,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且随着国内外对股骨头坏死应用MR诊断研究的深入进展,使得新颖的检测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所以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MR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诊断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