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2022-11-21 03:54李芳菲徐靖宇朱涛李文建柳静
智库时代 2022年36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

李芳菲 徐靖宇 朱涛 李文建 柳静

(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将专业类核心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好专业核心课程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核心专业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应体现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念核心,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挖思政内容点融于专业知识中,帮助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课程概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我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现课程于第5学期开设,总共48学时。本课程于2010年在我校园林专业开设至今。为进一步适应行业发展和学生专业培养,自2017版培养方案实施,将原有的园林造景设计原理课程删减,新增课程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随着专业培养与行业发展契合度的探索,从2017年开始我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与教学紧密相关的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和实践。学生通过理论教学48学时和配套的课程设计进行实践练习,掌握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配置的不同风格及发展趋势,掌握种植设计的实质和要点。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并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形成美丽的城市景观的能力。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对所规定的全部基本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综合处理园林环境设计,和图纸表达园林种植设计思想的能力,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软件表达技术。

二、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是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要深入挖掘园林专业的育人目标,提炼核心专业课程所蕴涵的精神内核,拓展专业内容的深度和温度,增加核心课程的厚度和广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时代性和知识型的新时代人才,真正具备“强国有我”的能力和信仰。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小组研讨及方案设计等,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不同设计空间中的不同风格及现代发展趋势,掌握种植设计的实质和要点。能够初步完成植物景观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景观规划等有关的课程打好核心基础;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园林专业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的思政内容也越来越多,课堂应用也越来越契合,真正突破了思政课程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范畴。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通过植物自身以及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植物本身的美学特性,创造符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的植物景观。其内容涉及广泛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到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再到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发展,到古典园林的研究,到现代园林对于古典园林的学习、借鉴、发展,以及通过小组研讨、小组作业、方案汇报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植物设计中技术问题,完成施工方案和组织计划协调的能力,以及具有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等。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与近年来国家大政方针结合紧密,是具有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主要是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效益、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这决定了本课程与课程思政天然的融合关系,将其作思想政治教育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融入点有以下几个: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祖国大好河山,爱祖国灿烂文化,爱祖国繁荣昌盛。提到近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就不得不回顾我国古典园林的璀璨的历史,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优秀古典园林是古典历史、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日常授课中有意识地将历史人文等内容融入教学,结合不同时期风景园林的产生条件与历史背景,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古典园林中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风景园林历史的客观认识。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古人的历史背景、文化素养、风骨情怀,以史育人,了解中国历史,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坚定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增强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教育。有的专业课老师在讲到学术观点和成果的时候,言必称国外,这是不好的。随着这些年国内景观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景观设计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他们在国内外的项目和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这些优秀的成果很多取决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国家在景观绿化工作中的重大投入。另外,我们还有 “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沙漠治理等重大植物景观修复工程,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以上内容全面覆盖本课程的大部分教学内容,授课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述专业知识,阐述不同领域国内发展现状和最新成果。真正地立足中国的土地,结合中国的特色来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励有志学子投身其中,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祖国的景观事业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3)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两山论”思想,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和谐、人民向往的新生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随着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无限扩张、无序采用,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热岛效应、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凸显出来。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并限制了人类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这些内容与课程都高度契合。一号文件也重点部署了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园林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也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反之,退耕还林,乡村振兴等政策正在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更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设计上,案例和国家政策结合导入相关章节可以着重让学生思考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人居环境中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通过对城市不同形式的绿地空间的规划和具体方案的设计,理解城市建设中动植物与人类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与公共土地使用间的平衡、森林公园、生态湿地等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正确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人为本,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给予固有环境景观设计的“最优解”。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最终自然地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了解乡村振兴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建立专业信心,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结合国家的发展方向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4)人文素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力、想象力,锻炼分工协作,组织应变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完成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培养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学生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大部分同学都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但是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我们的学生往往更习惯于老师的灌输,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有所缺失,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所局限。本门课程的专业内容中蕴含了大量美学原理的应用和赏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

核心理论章节配合实践环节,教学设计包含了大量独立的方案完成、方案汇报以及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等。通过课程设计选择真实存在的项目内容进行练习,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总览全局的大局观、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实际情况取舍的规划观,同时结合课题及教学过程了解国家的战略、发展政策、生态保护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内容,统筹兼顾,完成本人或小组的方案设计。个人方案部分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植物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和完成施工方案的能力。并且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展示个人能力。小组作业的完成部分考验组织计划协调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领导能力、责任感和担当感。通过这一部分课程的设置,对于鼓励学生夯实基础,突出优势,改革创新,找准定位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工作、就业过程中,更能了解自身的能力水平,合理估量能力范围和适宜的岗位,通过精准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祖国建设中的栋梁之材。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根据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结合面向产出的OBE课程设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网络课程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手段具有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使学生的心理体验更为强烈,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给予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思政教育的情景,对学生学习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自开设以来,通过线上课程资源整合,有效地将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获取,更能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多媒体、网络课程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其具有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使学生的心理体验更为强烈,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给予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思政教育的情景,对学生学习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设计中坚持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开课前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社会人才需求,修改与课程设计。以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为核心,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制订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结合专业知识点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和案例库,深度挖潜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内容,循序渐进地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中去。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将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作为考核的一种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教学过程的效果,也能引导学生知识体系和专业素质的协调统一发展。结合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课程考核方式要将课程总成绩进行逐级分解,首先总成绩包含两个部分,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其次,平时成绩分为三个环节,课堂考勤(10%)、线上学习(30%)和作业(60%)。期末试卷分为理论部分(70%)+案例设计(30%)。

其中线上教学过程,通过在学习通的《园林植物景观》课程进行线上学习,每一个章节学生必须完成线上知识点的自学,完成相应的线上作业与主题讨论以及随堂作业。课程作业环节结合案例调研(10%)、实测分析(10%)、设计稿完成(70%)和方案汇报(10%)综合评定。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要求,进行设计环节包括案例调研、实测分析、设计方案和汇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期末考试也采用了主观题目占比70%以上的方式,以主观题+非标准答案的形式,真正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情况和能力。其中30%的案例设计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综合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题型。

作为专业课教师,不能局限在每周课上两小时、课下只是问题指导的模式。教师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借用新媒体的诸多形式,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方法,在课余时段与其完成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地落实。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在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够自觉地运用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反映课程的教学主导思想。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着重在随堂知识点自学和行业内容拓展上加重课程思政的内容。在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案例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力度,以便增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核心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以思政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真正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的同时,建立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人格。通过本课程的建设的改革初探,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带其他课程中,实现以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培养机制,为专业相关的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
张家口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