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丰国
(湘潭大学)
课外教育是指在常规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通过课余时间,针对学生开展各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规划的教育活动,是由封闭型教育转化为开放型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书育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略的价值。
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我们都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教育,似乎课外教育早被抛弃至偏僻的角落。事实上,仅靠有限的课堂教育,难以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重视课外教育,并使其成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传统的大学课外教育因为信息技术手段匮乏,主要方式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后的面对面交流,虽然具有针对性强、反馈度高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比如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课外指导的时间地点受限,受教学生较少等。
近年来,移动通讯、网络互联、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络使用实现普及,这为大学课外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平台。基于社会化网络的大学课外教育应该被重视和应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全体成员持续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本质特征,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和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词。大学生心智比较成熟,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以社会化网络为载体进行大学课外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渠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课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手段,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环境氛围,培养兴趣爱好和专业所长,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课外教育,可以针对特定专业和层次的学生专门设计,在把握学科特点、学情特点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深层挖掘学生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课外学习方案。
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课外教育,为学生制订有效的课外学习计划,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突破原有课堂的时空限制,从课堂学习为纲,向多维多层次学习方式转变,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对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很有帮助。
随着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芯片等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强大,在全球范围内移动学习(M-Learning)已经成为新热点。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网络均已借助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以应用程序(App)的形式实现了移动化。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课外教育,本质上正是移动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和学生信息接受的特点。以社会化网络为载体进行大学课外教育,可突破时空限制,并且具有真实感、交互性、个性化、智能化等特点。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内部动机之一,而兴趣的形成则需要教师和家长合理恰当地引导。目前在读大学生主要为“00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以社会化网络为代表的各类网络应用伴随其成长。他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娱乐、联络沟通,他们对网络有兴趣,甚至有感情。以社会化网络为平台进行大学课外教育,在大学生“驻足”的地方,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专业提升之道,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归属感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投入程度。
学习共同体以学习者的共同意愿为基础,强调学习的自发性,鼓励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关注学习者在文化影响下的共同成长。随着技术发展和载体的扩充,教育领域对学习共同体进行再次细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由此出现。
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课外教育是典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在社会化网络精心设计的站点或“账号”等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训练,讨论困惑疑问,拓宽知识眼界,了解社会现实。同时,在社交网络学习平台内部,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通过相互支持、互通有无、思想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相互促进、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合作共赢精神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课外教育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5G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无线传输速率大大提升。同时,流量费用却不断下降,大部分师生均可以接受的水平。另外,在学校层面,几乎所有高校都建设有覆盖全校的有线互联网和WLAN无线互联网,均以较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给师生使用。在家庭层面,绝大部分城市家庭和部分农村家庭也已开通互联网服务或通过路由器自建无线局域网。这意味着,师生无论是在学校、家中,还是在其他地点,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等智能终端连接互联网,为以社会化网络为平台的课外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通过社会化网络开展课外教育,学习者拥有上网终端是另一个必需条件。上网终端主要包括两大类,即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等固定终端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产量增大等因素,上网终端的价格快速降低,这为大学生上网终端普及提供了条件。目前大学生电脑普及率超过90%,智能手机普及率接近100%,这是以社会化网络为平台进行课外教育的硬件基础。
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可理解为在虚拟网络或元宇宙中所存在的若干个小型社会,这些小型社会中有群体成员,并发生着真实存在的社会活动,从而达成某种目的。常见的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等都可看作是社会化网络的具体形态。
从中国社会化网络发展史来看,思想活跃、热衷交流和动手能力强的青年学生是社会化网络发展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和参与者。我国最早的社会化网络正是各大高校的论坛,比如“水木清华”“饮水思源”“日月光华”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抖音成为社会化网络的主流形式,大学生依然是社会化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而“两微一抖”可以方便地以智能手机为使用载体,使用更加便利,功能更加多样,有利于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网络应用。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使用常态化为通过社会化网络开展课外教育提供了心理与行为层面的支持。
笔者主要为湘潭大学广告学专业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所以本文所述基于社会化网络进行的课外教育,主要针对广告学专业学生。
博客是以互联网作为载体,通过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简易快捷地发布个人感受和作品,及时有效地与关联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博客可以“发表”篇幅较长的内容,可以留言和点评,是理想的广告创作训练与展示平台。
新浪博客创办于2005年9月,是我国最大的博客平台,写作者众多,内容点击量高。2007年,我们在新浪博客注册了名为“广告训练营”的博客账号,为学生提供了广告创意训练园地。
广告学专业实务性强,人才培养中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现实情况是,课时安排有限,时间主要用于教师讲解,大部分创意训练只能在课外完成。以前的做法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品后上交,教师批改或点评后再反馈给学生。
事实上,这种沿用多年的做法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错误地认为练习作品只有任课老师一人看到,训练的认真程度不够。第二,专业学生较多,教师时间精力受限,某些时候很难做到对上交的每个作品都能给予细致的点评。第三,同学之间看不到彼此的作品,无法了解其他同学的创作水准,难以实现互相批评和学习。
这些问题通过博客“广告训练营”得到了较好解决。教师给出课外创意训练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如“为某汽车品牌创作三个广告作品,要求三个广告在创作思路上有所差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博客,此外,还要评论其他同学的作品。
相比传统做法,这种基于博客的课外训练方式带来了三种变化。第一是作品观众的变化。以往学生练习作品的观众只有代课老师一人,新的方式会让同学和老师都看到。通过搜索引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网民都有可能成为受众。第二是训练态度的变化。借助网络传播使作品的受众面扩大,同时实现了作品的长期保存,由此学生训练动机多元化,引发了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自主性明显提高。第三是学习方式的变化,由单向转换为多向。博客上的作品,同学之间可以彼此看到和评论,评论本身就是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也是经验借鉴和互相进步的过程。同学们互相采纳意见,对作品进行二次调整和修改,作品层次明显提高。同时,在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中,集体凝聚力和学风得到提升,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平台的简称,在该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Web、Wap、App等方式发布140字左右的信息,从而实现内容传播和即时分享。目前我国最主流的微博平台是创办于2009年的新浪微博,已成为微博的代名词。
及时获取知识和信息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助力器,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对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学、新闻传播学、消费心理与行为学、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知识。同时,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行业、企业、品牌、产品,伴随其中的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需求等都是不定且多变的,他们需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如果仅仅靠老师在授课时的讲解,无论是全面性还是时效性都有局限,学生有意识地主动自主获取才是活水之源。微博传播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圈群化诸多等特征,是大学生在课外获取信息与知识的理想渠道。
针对这一需要,我们在新浪微博注册了账号,引导学生在课余及时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在微博平台,我们具体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求学生关注我的账号,成为我的“用户”,这样,学生便可同步接收我在微博的“发言”。依据专业学习的需要,我收集整理行业信息和专业知识上传微博。在现实操作中,通过链接、截图或“长微博”工具可以解决微博刊发时140个字的篇幅限制。其次,为学生推荐其他具备优质内容的微博账号。很多账号内容具有阅读和学习价值,有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专业学习,老师经验相对丰富,可以进行筛选并推荐,主要包括行业信息类、中外企业家类、广告评析类等。学生参考老师的推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选择,从而达成微博平台学习效能的最大化。第三,鼓励同学在微博平台互相关注和交流讨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与特长,各自关注的账号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学生之间互相关注,彼此成为“粉丝”,可以获悉其他同学的关注内容,从而实现交流互动和彼此了解,使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接收更加均衡。第四,通过“制度”进行激励。在专业课程笔试环节,设置10分左右的考题,专门用于考察课外信息的积累,以此形成课外学习情况与课程考试的关联制度。
通过微博平台指导学生的信息与知识积累,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传播意识,学会科学的信息筛选和获取方法,同时了解社会与文化、广告产业与创作、品牌与产品,对其融入社会和专业学习很有益处。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08月创办,这是一个高效的自媒体平台,在此平台注册运作的账号就是一个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媒体属性明显,其典型特点是,以文字、图片为主要呈现形式,以用户订阅和定时推送为获取渠道,这使其成为指导学生进行严肃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优质载体。
当下,大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在阅读内容上偏重消遣性和娱乐性,严肃阅读匮乏;在阅读方式上偏重碎片化,深度阅读较少。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传播环境变化、短视频兴起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能简单地抱怨学生。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合理高效和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正是这样的思路,我们在2013年4月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孙丰国说品牌”。
该号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文章,其中的文章既有其他作者的优质内容,也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整体侧重品牌研究、战略探讨、文化思潮等主题。推荐时在多数文章前增加名为“丰国说”的导读板块,目的是解释文章内容的背景,分享感受和思考,交代注意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逐渐培养他们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此外,“孙丰国说品牌”还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并向账号投稿,经账号筛选后向大家推送。这些文章尽管在深度上仍有不足,文笔上稍显稚嫩,但他们写作用心,内容个性,激荡青春风采。由此带来的变化是,投稿量逐渐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投稿文章已占账号总推送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阅读与写作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微信公众号能以“群发”的形式开展一对多的交流,也可以进行师生间一对一的沟通。现实中,有的学生因为性格或其他顾虑,不愿在课堂这样的公共环境下咨询老师,而微信号的一对一沟通具有私密性,是可选的问答交流平台。在和同学们的沟通中,学生疑问得到解答,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很多启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微信公众号“孙丰国说品牌”以“每天好文章,传递正能量”为理念,以“不刻意、不媚俗、不跟风、不抱怨”为风格,以“立足社会现实、探求青年需要、解释文章背景、提倡深度阅读”为特色,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和改善阅读趣味起到了一定作用。
以社会化网络为平台进行大学课外教育,符合教育政策指向,切合教育发展大势、具备教育理论支持,匹配学情需要,软硬条件完善,可行性强。整体来说,具有拓展知识、深化理解、加强沟通、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等多重价值,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课外教育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