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022-11-21 03:54杨娜陈慧
智库时代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杨娜 陈慧

(包头医学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国内此起彼伏的思潮、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观念以及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园地,同时也身处文化冲击的前沿,为了确保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意识保障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够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方面的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于我国的影响也在逐渐变强。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老一辈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难度变大。在这样复杂环境的当中,学生很难独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没能及时地对学生思想进行纠正,任其发展将会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埋下隐患。所以,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该时刻注意着国际和我国的形势变化,做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联系,让理论内容能够实际地解决社会问题,让当代青年在不良思想的冲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意义重大。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整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由于每天接收来自网络与现实的大量信息,各种文化的逐渐渗透使得一些消极思想被学生接受,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出现扭曲。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自身行为,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也是深入对学生进行信念塑造的实践过程。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三观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转变个人思想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思考、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个人价值观的树立。

(三)促进文化繁荣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跨地区的文化输出和交流,使得我国的主流思想意识和传统价值观念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注重甄别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可以成为我国民族发展精神动力的优秀外来文化,与本土优秀文化相融合,以丰富我国民族文化内涵。[4]同时,高校基于“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外来文化优劣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创造性,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弘扬我国主流价值观,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四)有利于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独有的特点改变了以往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使传统教育讲授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发生了转变。学生在接受到与自己价值观相冲突的信息时会发出强烈的质疑,甚至会对教育内容及方法产生怀疑。由此看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正向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劣势。网课、云课堂等各种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起在线下与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倾向于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散学生思维。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成果的有效持续输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课时设计是在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指导意见基础上,联系学校具体实际进行统一安排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思想政治理论和时事热点为主要授课内容,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枯燥,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科学思想的深刻内涵,感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进而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困境。

(二)高校尚未建立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当前很多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了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教学资源的安排上也能够优先考虑思政课,但是教学效果依旧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以及这一学科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都无法达到实效性提升的标准。比如很多学校是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那么就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是这样的办学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反而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相分离。根据当前思政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思政课教师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一现象就导致思政课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思政课的作用无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分强调政治理论和国家社会大的方向,教育内容不够具体。高校应该避免口号化、形式化、高理论、抽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要多一些对青年大学生的具体要求、多一些切合实际的内容、多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从自己实际行动的感悟中去体会对其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有的教师并没有很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甚至老师自己的政治立场就很不坚定。这些情况的存在就导致学生无法受到正确的引导。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资源有限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利用全媒体,可以多渠道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获取方式多元而且十分便捷。而高校思想政治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共享资源有限,另外信息传播途径也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辅导进行交流,故无法向学生传递并与之共享网络上海量的媒体信息,师生多渠道沟通交流有碍。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全媒体让课堂教学有效适应互联网并充分运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开展教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以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为出发点,为教育实效性提供保障

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须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具备课堂驾驭能力、教材融会贯通能力,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点,科学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形成启发,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者均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一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队伍,需充分了解时代发展趋势、教育政策,具备理论教育结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深度调查研究中把握学生心理和学习需要、精神诉求,继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此外,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依托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挖掘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元素,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发展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互联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互联网备受学生青睐,互联网对于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吸引学生,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完成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有效地完成教学资源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情况,通过把握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互联网。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工作中,要积极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不能一票否认全部的传统教学形式,应在学传统、传承中实现教育创新,形成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互联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共同形成对学生思想教育发展的重要合力。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挑战。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可以辨别互联网中虚假繁多的信息,使学生可以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信息,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育,而是要在融合发展中形成稳定的体系。

(三)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塑造应当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使学生教师和社会能够对这项教育工作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让人们知道该项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甚至国家的重要性,同时希望每个公民都能够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及效果方面达到工作要求和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既要了解该项工作的类型以及工作的特征,同时还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要依据实际和教育工作的特色进行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能够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之下得到有效落实,最终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问题。

(四)“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相结合

在当前新媒体建设环境中,积极组织并运营好新媒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这是各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任务,如何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到位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线上线下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线下课堂的学习状况,以此改变高校教师的课程设计、授课方式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魅力。高校可适当设置实践环节,课上讲授内容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来,真正落实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或者开展与主旋律契合、形式多样的课下活动,不断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开设互动专栏、专业学术网站、主题教育学习等板块,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完善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体系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点是具备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水平思政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综合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长期训练投入和监督管理,训练形式有校企合作、集体社会实习、企业走访调研,训练内容有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储备等,并将创业学习结果反馈给党组织,通过党组织进行监督检验。第二,打造专业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在社会招聘专业高水平教师,以外校导师形式引进企业高层,与政府导师结合,组建高水准通识教师队伍,设立专项创业资金,壮大创新创业队伍,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把控,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第三,规范创业机构组织。高校虽然存在诸多形式的创新团体,但仅仅依靠这类非正式创业组织仍然不够,党组织部门可成立专业性更强的创业机构,如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院系、创业辅导中心、校企创新创业中心。通过上述措施,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制度。

(六)内容设计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其本质是群体与个体哲理关系的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的创新发展并不是对传统、常态内容的否定,而是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背景下寻求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相承接的再次具化,通过再次具化让教学内容对于受教者而言具有更高的理解度、更强的亲和力,教育者也容易进行思想推衍和生活渗透,教育过程成为思想的亲和化、生活化。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通过多所高校官网和其他多所高校教师提供的信息发现:校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相似,但在具体内容的倾向、设计中存在着校本差异。

(七)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第一,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精神实质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性和崇尚正义的价值性的统一。在课堂上,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讲清讲透,让学生予以理解和认同,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同时,教师要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致思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考社会问题,探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关心学生成长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新的使命和责任,需将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