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文轩初级中学 刘 谊
初中生通过对历史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大量的时事资料,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
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很多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尤其在对历史事件的讲解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将单元课程进行简单的罗列,导致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时间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使自己的历史成绩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课效率大打折扣。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需求。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2.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感知。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分不清楚中国古代朝代的时间顺序,甚至不会把公元纪年换成公历纪年。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较为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慢慢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只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他们才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临时性记忆。如果初中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历史时序意识,对基本的历史理论与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就无法形成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无法从历史信息当中提取关键信息。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保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够用客观思维来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张骞之所以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从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汉武帝两次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尤其在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户,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对丝绸之路展开具体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一直到达新疆地区,经过西亚,再到欧洲的罗马。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把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目前的丝绸之路做对比,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中,对历史事件进行宏观把控,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有关辛亥革命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事件的背景、性质、影响等角度,对历史事件展开深层次分析,并与组员展开讨论,将讨论的结果写成汇报内容。其次,小组成员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深刻地体会到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但是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各组成员通过自主探究,将最后的结论呈现给教师。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欠缺之处,进一步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进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体来说,历史科目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呈现多元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可以深刻地感知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而鞭策自己,培养爱国情怀,达到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